【关键词】医院感染;防控;ICU;多重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ZM
ICU收治的患者,其病情具有急、重、危等特点,入住接受治疗,因为诸多基础疾病减弱了身体免疫功能,再加上置管、插管等操作以及抗生素的滥用,导致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不断增大[1]。ICU院感容易流行,且治愈难度大,死亡风险较高,不利于临床防控。现阶段,多重耐药菌为CIU院感最为主要的病原菌,是因为同时应用3种或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所致[2]。多重耐药菌治愈困难,由于耐受多种抗菌药,故而患者病死率也极高。故而加强ICU院感防控,以减少ICU多重耐药菌,临床意义重大[3]。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共有10名ICU医师,男女比为7:3,年龄34-56(43.4±3.6)岁,工作时间4-12(8.6±0.5)年,本科及以上,中高级职称。有22名ICU护理人员,男女比为3:19,年龄20-41(26.7±4.1)岁,工作时间2-9(4.4±0.6)年,5名大专,17名本科及以上,初中级职称。于2018年01月-05月为实施院感防控措施之前(常规组),期间收治122例患者,男女比为71:51例,年龄43-75(58.6±3.3)岁,入住ICU重症监护室3-9(5.4±1.1)d,其中19例急性脑梗,83例重度颅脑损伤,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呼吸衰竭,7例其他。2018年06月-12月为实施院感防控措施之后(研究组),期间收治118例患者,男女比为67:51例,年龄41-77(58.9±3.1)岁,入住ICU重症监护室2-10(5.5±1.3)d,其中17例急性脑梗,81例重度颅脑损伤,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呼吸衰竭,8例其他。两组年龄、性别、入住ICU时间以及疾病种类对比高度一致(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
1.2方法
目标性监测ICU患者,在院感监测系统中录入ICU患者高危级、日常情况,实施院感防控之前,常规化护理ICU患者,院感防控策略如下:(1)强化防控意识。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通过现场指导、集中讲授等方式,安排ICU全体人员积极学习院感知识。每隔3个月进行1次考核。(2)严格隔离。患者入住ICU之后,采集标本并予以细菌培养,明确患者有无多重耐药菌感染。若是确定患者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则将其单独隔开,若是无法单间隔离,则实施床旁隔离,并在同一室内安排同种病原菌定植或感染者,由专人负责管理。将感染标识挂在患者床头,在患者病历中记录耐药种类、感染类型,方便管理。(3)加强手卫生。建设洗手池,完善相关设施,采用一次性纸巾擦手,应用感应式水龙头。将“七步洗手法”悬挂在每个洗手池上方,将干手消毒剂置于每个床单元旁边。(4)严格消毒环境,保持环境干净卫生。血压计、听诊器以及体温表等常用诊疗物品,需做到专人专用,若是设备、物品无法专人专用,应用后需采用含氯消毒剂予以处理,输液泵、心电监护仪以及呼吸机等常用的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予以消毒擦拭;每日湿式清扫地面,做好消毒工作,抹布以及拖把应用做到专区专用,应用后将其浸泡于含氯消毒剂中30min,然后再清洗、晾晒,每个季度监测ICU环境消毒质量,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持续提高防控质量。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2)统计院感防控措施实施前后ICU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卫生采样合格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予以X2检验;计量资料为(x±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两组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对比
小组 鲍曼不动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其他 总发生率 研究组(118例) 1(0.85%) 1(0.85%) 2(1.69%) 常规组(122例) 1(0.82%) 2(1.64%) 2(1.64%) 1(0.82%) (0.82%) (0.82%) 8(6.56%) X2 5.689 P <0.05 2.2实施院感防控措施前后采样合格率对比见表2
表2 实施院感防控措施前后采样合格率对比
采样 研究组 常规组 X2 P 监测数 合格率 监测数 合格率 物体表面 17 16(94.12%) 21 17(80.95%) 12.202 <0.05 空气 30 28(93.33%) 26 18(69.23%) 9.326 <0.05 手卫生 11 10(90.91%) 14 9(64.29%) 8.203 <0.05 3 讨论
ICU多重耐药菌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安全健康,而且还增大了临床抗感染治疗难度。多重耐药菌好发于ICU科室,同时也是临床重点防控院感的部门[3]。相关报道认为多重耐药菌的发生与ICU患者身体抵抗免疫功能具有密切的关系[4]。另外,与ICU医护人员防控院感的意识强度、业务操作能力也具有紧密的联系[5]。基于此,加强ICU院感防控,强化ICU全体工作人员防控意识,以减低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对照发现,研究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且研究组物体表面、空气以及手卫生采样合格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院感防控措施的实施,对ICU患者治疗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通过系统培训,强化其防控意识,并将防控策略落到实处。同时每个季度做好多重耐药菌监测、筛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对于易感染患者的保护以及传染源的隔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莫春艳.基层医院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22):204-205.
[2]王微.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188.
[3]刘卫平,焦月英,海云婷,郭天慧,张凯,李昊雪,杨永芳,赵宇平,许彬彬.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趋势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12):931-933+936.
[4]陈瑜,王春英,陈琳,房君.多学科协作模式防控ICU多重耐药菌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8):2839-2842.
[5]王培升,李丽,王博.防控策略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施[J].中国农村卫生,2018(17):62-63.
论文作者:陈枫 龚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防控论文; 患者论文; 合格率论文; 措施论文; 常规论文; 感染率论文; 医院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