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一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错误思潮的驳析论文

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一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错误思潮的驳析论文

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一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错误思潮的驳析

张 路

(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

摘 要: 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背后,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当今中国,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程度与国家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呈现正比例的加强和深化,并且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潮。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是否已经被打败了?中国当今的理论创新是不是已经摒弃了马克思主义?针对这些关乎中国举什么旗帜,走什么样的路,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错误思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驳析。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驳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我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义无反顾的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并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

大数据的作用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从而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得出快速的结论。同时,收集的信息和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或方面,可以快速实现资源共享,以前这是不可能的。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创新是一个好主意。通过研究所收集的信息,并根据不同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该方案可以很好地实施。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教师,辅导员等组织的时事性,专题网络问卷调查,网络学习和面向沟通的数据采集,实现学生思维行为,数字化表达,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数据库平台的建设。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的成绩背后,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当今中国,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程度与国家所取得的成绩并没有呈现正比例的加强和深化,并且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潮。有些人认为:《共产党宣言》已经发表了170年,资本主义依然没有灭亡,并且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人民相对中国人民有着较为优越的物质文化水平。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有些人认为:苏联解体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旗换帜了,国际上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这是不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打败了?有些人认为:中国一直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强调理论创新,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中国当今的理论是不是已经摒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理论?“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拥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在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亡党亡国。① 李维.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89 ”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苏联共产党已经不被人民所信仰,已经不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因此,针对这些关乎中国举什么旗帜,走什么样的路,关乎中国未来命运的错误思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驳析。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相信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一、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了?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的重要论断。时至今日,170年过去了,在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并没有灭亡,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进入黄金发展期,使其依然占据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与其远远高出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水平使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质疑,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下达的“死亡判决书”已经失效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所产生的一些新变化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不曾看到的,这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其实施国家宏观调控,加入计划经济成份,取代了纯粹的自由竞争和实施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而这些新变化,正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在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面对资本主义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推行凯恩斯主义,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和干预,公布社会保险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每周最多的工作时间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自巴黎公社时期就提出的经济主张,是参照社会主义对资产阶级的改良,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但是,就连这改良行为也不是资本主义所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张是科学的,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资本主义要想维持自身统治就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必须克制资本主义的本质欲望,实施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经济主张。二战过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张在资本主义世界得以广泛实施,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压力下,选择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张,缓解了阶级矛盾,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使其能够继续发展与存在。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对客观真理的揭示,即便是落后的资本主义采用其理论主张也能继续苟延残喘。

首先应当明确一点,苏联解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放弃而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苏联是因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解体的,并不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导致其解体的。苏共最后一名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利用苏联人民对待改革的热情,进行错误的改革。一、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把民主和专政对立起来,只要民主不要专政,宣称:“无条件的实施民主”。放弃了维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武器”,使资本阶级反攻进来对无产阶级实施专政。二、放弃了共产党的无产阶级阶级属性。当戈尔巴乔夫宣称苏联共产党是“苏联公民的全民组织”时,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已经被其消灭了,苏联共产党在实质上已经不是无产阶级政党了。因此失去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苏联也走上了亡国之路。三、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了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阵地上放弃了自身的“兵工厂”,使苏联在当时西方和平演变的攻势下,再也没有任何武器可以自守。

如果说“宗经”是运行《文心雕龙》的第一条枢轴,属于显性的,那么该书还有第二条枢轴存在,它隐默地支撑着全书的结构。线索来源于刘勰自述全书体系的末尾句,即“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该句比照《易传·系辞》“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之说,王弼注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曰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注]孔颖达:《周易正义》,台北:艺文印书馆,2007年,第152页。

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是否已经被打败了?

在“对云大/昆明喜欢或讨厌的地方”进行询问时,留学生几乎都是针对学校,围绕风景、宿舍、社交等来回答,例如:“云大树很多,比我们家乡的学校美,我很喜欢和朋友一起在树荫下的石桌石凳上写作业”,“宿舍一开始不让做饭,很不喜欢”,“在云大交到了很多国家的朋友”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出,留学生在校园尺度上的地方感主要是在优美的自然环境、较差的宿舍条件、融洽的社交环境中形成的。

资本主义在二战后生产力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社会财富高度积累,是其最显著的新变化。但这是其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风口”上所带来的变化。科技革命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积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关系非但没有促进科技革命的产生反而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在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这与资本主义是有本质矛盾的。资本主义的最高目的是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就使其必然会限制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效应,以维护其既得利益。因此,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是自发的,是社会历史生产力发展积累的结果,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生产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其非但不能促进科技革命的发展反而会束缚制约科技革命,使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畸形发展,不能完全释放其革命性和先进性。相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视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不断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共产主义实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科学技术释放其革命性与先进性。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总体成绩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其忽略了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状况的不满长期积累从而导致了人民对政治制度的不满。斯大林制度的所导致的对民主法治的忽视、大搞个人崇拜、推行教条主义、推行民主沙文主义都为苏联解体埋下了对苏联解体的“祸根”。而斯大林以后的领导人则在这条偏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将斯大林埋下的“祸根”变为现实。因此,可以认为苏联解体是在西方和平演变的攻势下以及其内部在实践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过于僵化,甚至歪曲,放弃马克思主义所导致的,并不是因为彻底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导致其解体的。

在戈尔巴乔夫以前的历届苏联共产党领导在面对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时,并没有作出行之有效的改革,反而是沿着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越走越远。斯大林正是这条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的开创者。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而斯大林直接背叛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列宁主义,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带领贫困俄国人民跨越“卡夫丁峡谷”,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转化为实践,这种实践是建立在“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的基础上的,是处于资本主义之前阶段的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跨越。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而当时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远远没有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企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宣布失败,并带来一系列的矛盾,表明当时俄国需要“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来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建设,从而达到甚至超越自身没有经历过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因此有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重大的启示作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性成就证明了“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也证明了处于资本主义之前的阶段的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进行跨越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就”的条件能够达到甚至超越自身没有经历过的资本主义阶段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而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背叛了新经济政策,转而将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的特色,排斥市场经济,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创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及其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偏离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二战后,随着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地位急速提升,斯大林开始将苏联的社会主义视为是建立在超越“一切资本主义肯定成就”之上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历史阶段之后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试图取代资本主义世界,将其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世界范围,彻底偏离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不久的南巡讲话中曾经针对把苏联解体与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偏见所说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改革开放四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所取得的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且正在“强”起来的辉煌历程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哪有这回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在二十世纪初期,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转化为实践,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打造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了一批以苏联为参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的带领下,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两极对峙。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进入高潮时期。但是好景不长,在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冲突下,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有些人对此就产生了疑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剩无几,并且纷纷走上了改革之路,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打败了呢?解决这一疑问的核心问题在于,怎么样看待苏联解体。因为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建设起到了“模板”作用。搞清楚了苏联解体的原因也就能够搞明白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原因,而马克思主义是否在世界范围内被打败了的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

三、中国当今的理论创新是不是已经摒弃了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使有些人产生疑惑:在中国丰富的理论成果背后是在“创造马克思主义”还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虚无主义的认识,认为并不存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一些人戴着马克思主义的“帽子”来推销自身的理论和认识。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存在,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各个阶层对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最终社会达成共识: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手段,不姓“社”,也不姓“资”,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经济。自此市场经济在中国得到认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后世尤其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有一些人却一定要把这一理论的发明归结到马克思身上,企图制造一个早在19世纪就认为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市场经济的预言家马克思。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种理论和研究方法乃是没有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放弃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

大力发展船舶修造业,进一步提高广西船舶工业的发展水平,增强船舶工业对广西船用品市场的支撑能力。广西船舶修造业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吸引国内外船舶配套设备生产厂和供应商到来集散,进而带动船用品市场等配套业的发展,从而强化广西航运服务业整体功能。

2008年的由美国爆发的从而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使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依然饱受其痛,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危机的爆发又一次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固有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固有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根本因素。而面对这场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示。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与国有企业占据国民经济命脉,使国家对经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管控和调节是分不开的。今天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新变化,新发展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真理元素当作“强心剂”注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当中以维持其存在,并站在科技革命的“风口”上产生的。但是其固有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这就导致其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下达的“死亡判决书”依然是有效的。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所不曾看见和预料的,但是其创造的理论依然烨烨生辉,与时俱进,具有这强大的生命力,是对客观真理的揭示,永不过时的。

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标杆、以理论课程学习为基石来具体展开。财政学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是在安徽财经大学大力倡导实验教学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其他财经高校和综合性高校实验实训课程设置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设置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是结合不同时代的具体特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大树的根和枝叶一样,没有根也就没有枝叶,没有枝叶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在发展中不断结合新情况、新条件来完善自身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没有“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的区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终究也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之内的,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也就否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正确性。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提到:“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诚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在风云的变幻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济世良方进入了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两大飞跃并将在21世纪继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三次伟大的飞跃也标志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下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毛泽东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进行结合,带领着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自此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并且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意愿进行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且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两个飞跃已经完成,第三个飞跃——“强起来”即“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正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智慧、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际相结合,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特别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谱写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始终如一和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而不是对其他什么“主义”的创新。三次伟大飞跃都是在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原理和价值导向,紧密结合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所创立的。在当今中国,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自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创造马克思主义”。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进入新时代,开启新篇章、开辟新境界,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忠实继承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地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种种错误思想是在国内外的复杂局势和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也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绝对同步的。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人民大众的理论修养,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投身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陈学明.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答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

[3]陈培永.共产主义的原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如是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6

[4]李维.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9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410(2019)02-0084-05

收稿日期: 2018年6月5日

作者简介:

张路(1993.10—)男,汉族,河南新乡人,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韦吉锋)

标签:;  ;  ;  ;  ;  

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一些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错误思潮的驳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