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内涵;要素
数学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主课,同时也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能够极大方便我们的生活,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很多教师进行教学时采取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甚至产生畏难情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深入,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一定的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
根据《大纲》精神,小学数学中素质教育的观点应确认为:“一种超越”和“一种合成”。一种超越,指的是人才素质上的超越,一种合成,指的是人才上素质的适应的能力,合成功能。
二、明确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要素
小学数学大纲中指出: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小学的教学课要体现素质教育,应以数学的要素为根据。大纲明确指出了素养的主要内容是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数学中遵循大纲,原原本本地贯彻大纲精神,一丝不苟的完成大纲确定的教学任务。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全程。那么如何去做呢?我认为: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要想为今后的数学学习铺路,必须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能够牢固掌握。有了良好的数学基础作为保障,数学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建立起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以感性思维为主导,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进行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改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等,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到数学课堂上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有趣、有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教师也可以改变留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和家长去购物的时候,让学生帮忙算找零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逻辑性较强,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数学教师应当加强教学研究,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课堂数学效率,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遵循新大纲精神,落实新大纲的要求,完成新大纲提出的各项任务的情况是衡量小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准绳。
因此,依纲据本,深入领会新大纲精神,认真钻研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是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
素质教育是排斥“加班加点”、“题海战术”这种苦教苦学的做法,提倡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强调“六小时内留在校园,六小时外还给学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必须是高质量,高效率的。
小学数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注意:
(一)全面训练,培优扶差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是“全民性”的,高效率的数学课必须以占大多数的中差生为训练主体,真正做到既“培优”又“扶差”,努力实现全员达标,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得,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因材施教,针对性强
要提高教学效率,还要能够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尽量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内耗”现象,要帮助学生找准所掌握知识的缺陷,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努力探索,苦练“内功”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实现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9(05):25-26.
[2]孙胜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甘肃教育.2018(24):61.
论文作者:凌朝华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数学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大纲论文; 基础知识论文; 《成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