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的螺旋CT检查效果分析论文_黄炎坤

急性肠梗阻的螺旋CT检查效果分析论文_黄炎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的螺旋CT检查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纳入的6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选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DR机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后,同时选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64排128层螺旋CT全身扫描仪,由两位资深腹部影像学诊医生共同阅片,并将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肠梗阻检出率:X线诊断符合率67.65%(46/68);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97.06%(66/68),较X线片,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高,组间对比(P<0.05)。另外,较X线片,多层螺旋CT肠梗阻程度及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安全性良好,诊断准确率高,能为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具备于临床推广的可行性。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螺旋CT;检查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137-02

急性肠梗阻是常见急腹症,是指肠腔内容物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临床症状以腹部隐痛、胀痛为主[1]。因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需立即实施手术,以避免肠坏死等严重后果发生。众所周知,及时准确的诊断是避免疾病预后不良结局的关键[2-3]。本文以我院收治患者展开临床研究,观察急性肠梗阻的螺旋CT检查效果,详情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样本均取自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纳入的6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8~73岁,平均(45.3±5.4)岁;病程1~6d,平均(3.4±1.2)d。全体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腹胀痛、呕吐、排气困难等。

1.2 方法

1.2.1 X线片检查 选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DR机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患者取站立向后位,扫描参数:80kV,28mAs。各项检测操作均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执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多层螺旋CT检查 选用Philips公司提供的64排128层螺旋CT全身扫描仪,扫描参数:120kV,200mAs,扫描层厚为3mm,间距1~1.5。对比剂:90ml碘海醇;注射速度:3ml/s;扫描范围:自颈部至耻骨。增强扫描时注射适量对比剂,于30s、60s时截取动/静脉和延时时期影像。

由两位资深腹部影像学诊医生共同阅片,并将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研究数据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肠梗阻检出率:X线诊断符合率67.65%(46/68);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97.06%(66/68),较X线片,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高,组间对比(P<0.05)。另外,较X线片,多层螺旋CT肠梗阻程度及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高,组间对比(P<0.05)。

3.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发病率极高的急腹症,患者无年龄特征。因病情危急,及时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4]。准确的诊断结果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心,既往临床采用X线片进行诊断,极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明确肠梗阻的详细部位、具体原因及严重程度,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具备三维成像功能,其在图片处理方面较其他影像学技术更具优势,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机体复杂组织结构横断面,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以便快速明确病灶部位、诱发原因和病情进展。

按照梗阻部位可将肠梗阻分为低位肠梗阻和高位肠梗阻,前者病灶位于结肠、回肠等部位,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端。临床研究发现,急性肠梗阻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较多,常见的几种主要有肠粘连、肠扭转、肠疝等。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其中,绞窄性病情更严重,死亡风险高[5]。相对而言,后者危害小,治疗难度系数低,通常主张行保守治疗。由此看来,急性肠梗阻的鉴别与诊断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而科学合理的治疗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既往临床采用X线片诊断急性肠梗阻,受到成像技术及分辨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诊断准确率不高,且并不能够很好地明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增加了后期治疗的难度。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类先进技术得以在临床推广应用,多层螺旋CT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影像学诊断准确率。经研究发现,急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和CT鉴别特点主要包括:(1)粘连性肠梗阻:通常由手术或炎症所致,CT诊断通常可发现肠腔有变窄趋势,呈喙状,局部肠壁光滑,偶见粘连索条。虽未探查到清晰索条及粘连带,但完全可以排除其他梗阻原因,最终确定为粘连性肠梗阻。(2)肿瘤性肠梗阻:多由肠道原发性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侵犯所致。良性肿瘤形态规则,界限清晰,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则特点相反,可探及丰富的供血动脉。(3)炎性病变:通常情况下,由炎症引擎肠梗阻,CT显示肠腔较狭窄,呈线状,肠腔轮廓光滑,切梗阻部位弥漫性增厚,相较于肿瘤性肠梗阻,其肠壁增厚均匀,且累及规范为广。(4)肠扭转:此类型肠梗阻,CT显示其肠袢多呈C型或U型,肠系膜血管聚集成螺旋状,且病灶呈喙状或旋涡状,闭袢肠管内有大量积液。(5)肠套叠:多发生于回盲部,套叠部肠管多呈同心圆状或袖套状,可探及少量低密度系膜。(6)腹部内外疝:疝气是引起肠梗阻的常见诱因,经成像技术和增强扫描,可对原发病灶进行诊断,并可探查恶性肿瘤转移情况及周围组织受累程度。(7)粪石性肠梗阻:肠腔内可探及高密度结石阴影,病灶上端肠管呈扩张状,周围肠壁无增厚现象。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较X线片,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高(97.06%vs67.65%),且较X线片,多层螺旋CT肠梗阻程度及梗阻原因诊断准确率高,组间对比(P<0.05)。该研究结果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完全吻合,均提示较X线,多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鉴别中具有显著优势,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晰鉴别发病诱因、梗阻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安全性良好,诊断准确率高,能为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具备于临床推广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丁强.探讨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5,5(18):66-67.

[2]肖华清.64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5):58-60.

[3]钱卫学,谈瑞生,王鼎,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94-96.

[4]唐海燕.128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65-68.

[5]蔡勇,杨璧.茂名地区机械性肠梗阻病因分类及其64排CT特征[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75-78.

论文作者:黄炎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  ;  ;  ;  ;  ;  ;  ;  

急性肠梗阻的螺旋CT检查效果分析论文_黄炎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