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 重庆市 云阳县 4045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进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治疗后的下降幅度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疗效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患者在患病期间,即使能够治愈,但其致残率也十分高。在医学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新的尝试,为了解其治疗疗效,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男18例,女16例,年龄53-68岁;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男20例,女14例,年龄55-69岁。从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看,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通过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血管扩张、提高脑细胞循环功能等治疗方式。口服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同时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1]。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其成分主要有川芎、红花、白术、丹参、当归、黄芪、桂枝等,用水煎服,以发挥化瘀通络、补气血的功效,对缓解患者病情有积极的影响[2]。
1.3观察指标
(1)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指标;(2)患者治疗疗效指标:①痊愈,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的肢体运动正常,语言功能恢复;②有效,即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语言功能也有明显的好转迹象;③无效,即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且仍然不具备自理能力。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的统计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的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基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更突出。
3讨论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加,且致残率极高,严重降低人类的生命质量水平。从中医视角看,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风”的范畴,致病原因多为元气虚弱、血液运行不畅而造成的脑络堵塞问题。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该疾病的中医方式治疗中,为患者使用通络化瘀、行血补气的药物,以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从而根治或改善患者手脚麻木、语言功能障碍、血瘀等问题。常规西医的治疗中,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压水平,但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因此,基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得以提倡,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3]。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血压值无显著差异,但基于不同方式治疗后,其血压值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看,通过中西医结合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2.35%,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压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基于中西医结合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亮,李保国.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208-209.
[2]马志恒,雒雪燕.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0):96-97.
[3]亓道祥.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1):102-103.
论文作者:贺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疗效论文; 方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脑血管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