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市的经济机制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机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中国期货市场当前所面临的突出的问题是期货市场是否发挥了其应该发挥的功能?在现实环境下,期市场应如何发挥其功能?本文将运用经济机制理论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简要介绍经济机制理论,然后分析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与理论设计的机制,进一步明确期货市场的功能与试点目标,从经济机制设计的信息理论和激励理论出发,论述中国期货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价格决定机制重要性。
一、经济机制理论
经济机制理论是由经济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利奥·赫维兹在本世纪70年代创立的,研究对象大到对整个经济制度的一般均衡设计,小到某个经济活动的部分均衡设计。概括地说,经济机制理论所讨论的问题是: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目标,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的分散化决策条件下,能否并且怎样设计一个经济机制(即制定什么样的方式、法则、政策条令、资源配置等规则),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既定的目标一致。
众所周知,微观经济学是一门以“自利”为出发点去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它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消费者、企业都会在某些约束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这些约束条件包括法规、政策条令、预算约束、生产技术条件、价格等。传统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论证市场或自由经济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有效性。在假设的理想经济环境或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或竞争机制)能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所谓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作为补充,经济学家也分析了共用商品、外部效应和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政府为了维持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微观政策加以保护。这种分析方法虽看到了市场机制作用有局限性,但从本质上讲是首先肯定既定的市场机制(相信它是最完美的),然后控制和约束经济环境中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
但是,现实经济的实际状态早已远远偏离了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理想状态”。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成为经济学家们讨论的重要问题。在指出市场不能很好运行的同时,他们也在寻找其它方法或机制替代或改进市场的作用,这就是经济机制理论所要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期货市场的出现正是改进传统市场机制的作用。
经济机制理论的模型由四部分组成:①经济环境;②自利行为描述;③想要得到的社会目标;④配置机制(包括信息空间和配置规则)。经济环境也称为经济,它是由经济社会中所有经济单位(具有一定的经济特征)组成。经济特征一般由消费偏好、初始资源(物质条件)及生产可能性集合构成。对于人的经济活动,经济学认为是按照自利的动机活动的,但行为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如人的利己行为可以是占优策略,即每个人作出的决定不受他人影响,而且每个人作出的决定对自己都是有利的;也可以是纳什策略,即把别人的策略视为给定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等等。想要达到的社会目标是被社会代理者(政府机构)或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如可以是帕累托最优配置,或其他某种意义上公平或公正配置)。经济机制能够使得在给定的经济环境和自利行为的情况下社会目标得以实现。
经济机制理论包括信息理论和激励理论。从分散化的角度,所谓经济机制就是把信息从一个经济单位传递到另一个经济单位。机制的有效性就是简化传递过程的复杂性,或使一个机制能运行但花费较少的信息。当考虑实际机制时,我们会发现,有些经济机制需要传递非常多的指标,而有些经济机制只需传递很少的指标(即信息空间的维数很小)。从信息的观点来看,对于某个给定的社会目标,人们总想找到一个既能实现某个给定的社会目标又具有尽可能的信息空间机制。赫维兹等人证明:没有什么经济机制,它有比竞争市场机制低的信息空间的维数,并且产生了帕累托有效配置。我们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推论:无论是计划经济机制或是混合经济机制,它所实现的资源有效配置所需要的信息一定是比竞争市场机制需要的多。也就是说:在竞争市场机制能够解决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情况下,让市场来解决,只有当竞争市场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才设计其它一些机制来补充市场机制的弱点。
经济机制的激励问题指的是机制设计者应制定什么样的机制使得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能达到既定的社会目标,或者说是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才能使社会中每个成员的自利行为的实际结果与给定的社会目标一致。经济机制的设立必须承认人们的自利动机,并使得每个人的利己行为自动地与社会目标一致。但赫维兹在1972年证明了著名的激励相容“不可能性定理”:在经济社会成员数目有限的条件下,即使对于只有私人商品的经济环境,不可能存在任何经济机制,当人们的行为按占优策略决策时,它能执行帕累托最优配置。赫维兹不可能性定理告诉我们,一个以利己行为为基础的社会,在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目标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要求我们在建立市场机制过程中,必须考虑市场机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充分刺激以自利准则行动的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还要考虑社会目标的实现,以及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的矛盾,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个人的行为,使其最大限度地同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
二、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
根据经济机制理论,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就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某个社会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一种机制。那么这种机制是否达到了想要实现的目标呢?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认识一下开始研究期货市场时的经济环境:
1.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及建立期货市场的预期效应。
期货市场产生的现实经济背景,从根本上讲源于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之间矛盾的加剧。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遵照决策层的指示,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预期建立期货市场可能会起到如下作用:①集中市场供求,形成公正价格,提高市场透明度,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利益,形成好的市场秩序;②为生产者、经营者回避市场风险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利于保护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③为国民经济提供事先调节的市场信号,有助于减缓农产品供求的周期波动。也就是期货市场能发挥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功能。
同时,研究者和政府部门也认识到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国内条件有一定局限,经验不足,因而对预期效应多了一层要求。“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开办,不仅在指导生产、经营、消费等方面,而且在积累市场管理经验、培养交易人才方面,也要发挥极作用。”因而,如果我们把发现价格、套期保值作为建立期货市场的首要目标,那么对试点阶段的中国期货市场,“积累市场管理经验、培养交易人才等”应该是其次级目标。
两级目标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全面地看待仅仅建立几年、处于试点阶段的中国期货市场。
2.理论设计的期货市场机制和实际运行。
根据确定的目标和中国的经济环境,期货市场的机制设计者制定了一个试点阶段的机制,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
①“一个发展,两个改造”的模式,即大力发展有保障的远期合同交易,用期货机制改造远期合同,改造批发市场。这一模式是当时的经济环境决定,供求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市场秩序,难以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远期合同可以稳定供求关系,但不确定性因素等使远期合同的执行比较困难。运用期货机制,允许合同买卖,通过风险转移保障市场秩序稳定。
②试办有严密健全的法规但交易手段因陋就简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最主要是法律制度和交易章程,因而是否有严密健全的法规成为试点能否成功的关键,但交易手段,技术设备应以适用为原则。
③试办期货市场必须坚持积极稳妥,走规范化、法律化、先试点后推广的路子,不能一哄而起。要严格控制试点,逐步探索前进,以便使期货市场真正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制定这样的原则是充分考虑了经济环境的制约,这种制约主要来自体制、观念、法律、人才、理论基础等方面,只能采取稳步发展,积极务实的方针。但1992年起,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启动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期货市场获得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期货市场的发展不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基本建设”,市场的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发挥。
从期货市场运行的实际看,确定的目标和设计的机制是完全正确的。就建立期货市场的两级目标而言,几年的试点已基本实现了初定的次级目标——积累市场管理经验、培养交易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期货市场试点的首要目标一一发现价格、套期保值。问题是:我们如何进一步从机制入手,尽快地使期货市场更大的发挥其功能,完成期货市场的试点工作。
三、中国期货市场的机制设计
中国期货市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想要达到的目标?该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合适的机制,就要修定原来确定的目标,这当然要充分考虑所处的经济环境。
1.期货市场试点的目标。
期货市场是市场机制的一部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正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要和整个市场机制的建立同步,目前不应对期市功能的发挥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但要使期货市场试点推动市场机制的建立,而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信号,运用价格信号配置资源。
从更高的层次上,期货市场试点的目标应该是:按照“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原则,通过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功能的发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2.期货市场的信息机制。
经济机制理论证明:没有任何其它机制比竞争市场机制更有效,即比竞争市场机制利用了更少的信息。对于竞争市场机制来说,信息空间由两个向量组成:一个是价格向量;另一个是资源配置向量(商品供给和需求所组成的向量)。
传统市场机制是运用通过竞争形成的均衡价格配置资源的,这个价格信号是滞后的,调节市场也是事后的,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期货市场形成对未来供求关系预期的价格,则补充了不完善的事后调节机制,实现事前调节,更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但期货市场一定是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即期货市场的价格要包含一切相关的信息。
所以,试点阶段中国期货市场核心问题是:使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信号能够用于合理地配置资源。显然,现阶段我们还不能完全达到。
一个经济机制的好坏,评价标准就是其传递的信息空间维数是否小于其它机制。期货市场作为市场机制的一部分,如果其传递的价格向量失真、无序、不统一,就不能达到其预定的目标。所以,中国期货市场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制度(法律、法令、规则、章程等)来抑止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行为,另一方面要解决市场分散、品种重复设置以及市场流动性与容量不足的问题,我们不能走西方由市场淘汰的办法,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论证和试点探索来统一市场。
3.期货市场的激励机制。
如果有利己行为的参与者按占优策略进行决策,即每个人所做出的决定,对自己都是最有利的而不管其它人的决定如何,按照“激励相容”不可能性定理,个人目标的实现不能保证社会目标的实现。因而需要机制设计者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约束个人的行为,使其按纳什策略进行决策,即把别的人策略视为给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在资源配置规则之下,每个人在他给定的自利行为下追求个人目标时刚好达到了社会目标。
在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的中国期货市场,个人理性、集体理性、社会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表现得十分突出。如果我们把各期货交易所、经纪机构、投资者作为期货市场的参与者,很容易想到这样的问题:期货市场试点的目标已经确定,现在的机制是否重视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参与者的行为与所追求的试点目标是否一致?
对参与者积极性、主动性重视的关键在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一段时间,期货市场过度投机盛行,巨额游资呼风唤雨,一些交易所朝令夕改,使投资者无所适从,信息的不对称,更使操纵市场行为屡屡得逞,投资者承受的系统性风险远远大于非系统性风险,进而对市场失去信心和积极性。
与参与者的积极性相比,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不一致性更迫切需要解决,它可能使期货市场试点的道路更曲折,这应引起有关决策层的注意。
四、期货交易是市场价格决定机制
期货市场价格体系形成之后,其与现货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期货价格是主导的、基础性价格,期货价格成为影响现货价格的主要因素。在当代国际贸易实务中,这已经是一种现实。当一个国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之后,整个国家的现货价格体系将得到根本性改造。
从中国期货市场运作的实际看,合理的期货市场价格体系能否形成是关系期货市场试点成败的关键。根据前面的分析,作为市场体系与市场机制一部分的期货市场,其价格信号是信息空间中价格向量的构成部分,期货市场能否发挥作用,标准就是其价格信息能否被用于配置资源,实现经济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期货价格经常性的严重背离现货市场价格的状况必须得到纠正、改善。
从经济机制理论的分析,要使期货市场试点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加快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限制市场各构成部分的行为社会理性的范围内,同时纠正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期货市场发展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包括市场分散、品种重复设置问题,使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结构的上层组织,扩大其交易半径、交易效益,降低交易成本。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必须从期货市场试点目标出发,保护投资者权益,使其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期货市场,从而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做出贡献。
标签:期货市场论文; 市场机制论文; 价格机制论文; 期货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市场功能论文; 环境分析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