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解题意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强化引导,促使学生将题目知识与头脑内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分析、总结各类物理现象,以此选择相应的解题思路。首先,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物理规律与概念,理解相关含义,明确知识应用条件与范围,以此借助物理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其次,应当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促使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开展定量与定性分析,掌握知识点的本质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意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注重错题修改,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经验,避免再次犯错。
2.深入理解概念。
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为实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概念,加深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以此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应当融入规范性解题理念与解题能力培养,促使学生明确不同解题方式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解题流程与解题结构,以此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自身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很多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认为物理概念只是基础性的内容,只要做出一定的解释,学生就能理解,而忽视了对概念中具体细节的深入挖掘,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出现偏差或是对具体细节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出现。为了增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反复的讲解,并且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对概念中不了解的方面。在物理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教材定义中的细节性内容,对每一个关键的词汇都做出相应具体的解释。
3开展引导学生深入、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原理以及定律的教学
物理学中包含很多具有逻辑性的原理和理论,而高中物理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仅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大体包括电学、力学、光学、电磁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此外,不同领域的知识点也分别具有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例如力学中还包括静力、动力、运动等等,这些理论知识都比较抽象且文字隐晦深、难以理解,所以只有学生深入、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原理以及定律才能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有理有据、灵活使用,不但物理问题解决的速度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应该多角度为学生解析某一原理的涵义,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物理知识的学习规律,促使物理知识之间的正迁移,有助于不同力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验证知识点的掌握情況。
4、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其审题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审题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虽然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加以强调和培养,但是由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特征和题目特征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随着学生学习知识难度的加大,具体题目的难度也有所加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人存在审题能力欠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遗漏了其中的重点内容,导致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对题目含义理解出现偏差,从而沿着错误的思路进行思考,得出错误的答案。在具体的题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题目的分析,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汇,然后再进行作答。
5、随堂练习的应用
随堂练习是指教师利用课堂上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该节课所讲知识相关的练习。它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温习,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具体应用,随堂练习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随堂练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先完成难度较小的题目,可以起到好的衔接作用,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以及具体的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再完成难度较大题目的过程中,其作答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6利用错题集引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错题集收集的题目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由于对题中隐含的条件没有挖掘,或不能运用题中的条件进行分析思考,形成思路的阻塞,使解题无从下手;还有一类是对题中的条件、状态理解发生偏差,把思路引向歧途,发生偏差性的思维障碍,得出错误的结果。教师要根据出错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例如在练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运动轨迹"这类物理问题时,教师可以先利用错题集使学生明确解题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思路,再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运用临界条件,将动态的过程转变为静态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解题方式。在引导学生整理错题时,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错题的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讲解,使学生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有效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
7注重培养高中学生物理问题的创造性解题思路
尽人皆知,创造性解题思路有助于物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物理问题解决的正确性。所以要培养高中学生物理问题创造性解题思路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并能够借助一些比较典型的练习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该类型进行创造性的解决,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迅速有效的完成物理问题的解决。
综合上文论述可以发现,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有效利用课堂以及课后的时间,增加物理知识的实践练习环节,在解题时有计划地将解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技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吸收和理解中促使解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敏.利用物理模型教学培养高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中国名校卷(福建卷)[C].2013:7.
[2]秦丽荣.紧抓"思维起点"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解题能力[J].中学物理,2015(09).
论文作者:孙晓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中论文; 概念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