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工程施工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水资源需要日益增大,同时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使得海绵城市理论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和改善了城市功能以及设计,从而保证市政道路建设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是我囯近年来推广开来的全新城帀建设概念,对于目前的发展进度来看,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囯城币道路建设项目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对其质量的要求也渐渐提高。海绵城市就是根据工程建设的地域特殊性、施工项目实用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空间等方面,所诞生的全新的城帀建设理念,它的诞生使得我囯城帀的安全系数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针对洪涝等自处灾害有了更大的抵抗能力队所以,我囯推出的海绵城帀的建设理念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严物,也是我囯在城帀建设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
1海绵城市理论简述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对城市未来排水、储水等功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要把城市实际情况下的排水、储水等功能直接规划到市政道路设计中,使得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充分适应当地的环境,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并且能够在降雨季节实现存水、净水,在缺水时期有效运用的功能。在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下,要保证市政道路建设充分做到自然环境和人工措施有效的结合,城市系统在保证能够及时排涝的情况下,还能够充分利用雨水。所以,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考虑自然降雨、地表河流以及地下水的处理工作,在排水和储水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从而保证城市居民的用水情况。海绵城市理论的目的就是对自然降雨的充分利用,保证城市储存充足的水分,其次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其能够更加优美,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2.1道路路面设计
在市政道路路面设计过程中,将海绵城市理念科学合理的融入其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路面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一般在针对城市市政道路路面进行设计的时候,常规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相对不透水性路面,这样不仅会影响水循环的效果,而且还会导致城市很容易出现内涝等情况,这样就会自然而然的导致雨水的流量和雨量逐渐形成一个正比。因此,在道路建设时候不仅要满足雨水收集功能的需求,而且还要尽可能减少雨水的径流量。这样做不仅实现对雨水有效的收集,降低雨水对城市道路管道的负荷,同时对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和雨岛效应,构建绿色、和谐、生态、安全的城市居住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透水路面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促使路面的孔隙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这种背景下,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还能够促使雨水直接通过透水路面的面层,直接深入到地下。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满足路面的硬化强度要求,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实现雨水的快速有效渗透,对路面质量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性效果。除此之外,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在其中科学合理的融入和落实,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其满足土壤的透水性要求,对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道路排水设计
在针对市政道路排水方面进行设计的时候,将海绵城市理念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中,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在针对市政道路进行排水设计的时候,一般会分为几个重要的方面和环节。首先,在针对下凹式绿化带进行设计的时候,这种特征的绿化带主要是一种凹式浅碟形的绿化带形状。利用这种形状的绿化带,在针对雨水进行收集的时候,收集口一般会设计在绿化带的内部。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满足绿化带的吸收作用和影响,而且还能够避免对道路的强度产生恶劣影响或者是干扰。与此同时,这种设计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能够为雨水收集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如果绿化带自身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饱和现象,那么多余的一些雨水,将会直接通过绿化带内部的雨水口进行逐渐的排出。这种下凹式绿化带不仅可以降低地表径流,蓄养水分,有效的缓解及控制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率,而且能提高城市绿地率,美化城市环境。另外,在对生态排水沟进行设计和使用时,需考虑排水沟自身的一些生态效果及可持续性,因此,在设计时,要尽可能采用一些耐水性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植物,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发展要求的响应,让其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排水通道。这种新型排水通道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雨水的渗入,而且还能够促使路面的污水过滤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如图1所示。
图1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与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合
2.3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2.3.1分车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为生物滞留带,因而分车绿带具备自身雨水径流和机动车雨水径流的调蓄作用,在设计中设计者考虑到道路等级,车辆数量多,并且雨水径流当中污染物和固体颗粒物比较多,基于此,在设计中使用了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图2),绿带设计为下凹式的绿带设计,绿带顶部有0.2m深的有效蓄水。
图2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看到道路中分带位于道路横坡顶拱,这样的设计使横坡方向的雨水无法汇集在一起,通常情况下如果道路道路纵坡值>横坡值的时候,绿带就会发挥截流道路中线附近的。因此,设计人员在道路纵坡方向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中分带道路转弯处或是路口起止处设置孔口道牙,同时还需要在道路入口处铺设砾石带,通过这样的设计,起到能截留或是消除直径>1mm的颗粒物,减少污染,在道路侧分带的设计注意一定要尽可能的收集机动车道的雨水径流,车行带来的尘土、垃圾较多,并且径流量大、污染严重。对此,就需在机动车道设置孔口道牙,同时还需在开口的一侧设置0.5m的滞留带和砾石带,通过这样的举措,促使流入绿带径流量的增加,以便更好地达到蓄存、入渗、净化的目的,处理好雨水排放或是溢流问题,侧分带每间隔50m设置溢流口,并且保障其与市政雨水管道进行有效的连接,此外,还需在>1%的道路纵坡路段,合理设置挡水堰。
2.3.2行道树绿带设计
在该项目中人行道路铺装和行道树绿带承担着非机动车和人行道雨水调蓄作用,行道树绿带主要是运用的树池式单排列植布局方式,在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让雨水可以通过透水砖及时有效的渗入到土壤层。使用了自透水下垫面铺装方式。树池周围使用的是平缘层,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人行道雨水径流快速的流入到LID树池。为吸收非机动车道的雨水径流,还需在LID非机动车道一侧设进水孔,此外,还需在行道树四周向内科学合理的设置碎石缓冲带或是地被带,从整体上促使树池对雨水的截留量提升,进而让树池水土流失得以减少。
结语
本文针对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首先对其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详细的介绍了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策略,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得城市道路的雨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杜万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8).
[2]姬建华.刍议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7(8):150.
[3]谈旭辉.“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11):119-120.
论文作者:杨凯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径流论文; 绿带论文; 道路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