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中心小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摘 要:在社会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信息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已经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了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不要求统一性,而是各地区根据本民族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式,讲究德育教育的实用性。小学阶段是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思想受外界的影响比较大,应该对其进行德育教育的重点培养,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小学生的行为做出指点[1]。
1.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素材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礼貌是社会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代的“礼”包含着对天地的敬畏、对德行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未来发展的期望、对审美层次的培养、对社会秩序的规范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感。“忧国忧民”体现了古人对国家的安定、统一、和谐、发展的向往。“天下为公”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匹夫有责”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南宋的文天祥曾经留下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清代顾炎武的名句“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体现的是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于民族民运的关切。中华民族文化中蕴含着积极的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现了中国人敢于与天、地、逆境抗争的勇气和决心。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优秀文化传统中蕴含着和谐、团结的交往品德。儒家思想对于“和”有独特的见解,认为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凡事主张以和为贵,在和谐的环境中与人交往。“天人合一”体现了和谐是自然的基本规律。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强调了人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体现了宽容处事的原则。
2.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古代,德育是对人教育的重要内容,“仁、义、礼、智、信”是古人对于道德培养的目标。当前的德育教育应该不辱使命,从小学抓起,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既要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同时也要让传统文化惠泽当今社会,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流,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德育的培养基本没有停止过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了德育,一个人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不会走向社会的对立面,新时期更应该注重小学生德育的培养。上学年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中华的传统美德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影响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小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小学生对于金钱、物质、幸福、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对人生的思考、对幸福的追求、对天地的敬畏等会为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性格孤僻、自私、懒惰、心理脆弱,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这一代丢失,通过口头上的说服教育以及处罚方式很难改变小学生的内心,常常会导致逆反心理,而德育中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小学生不良的思想观念,具有指导作用[2]。
3.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3.1教科书中要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
德育是小学生德育价值和德育知识的物质载体,具有引导的作用。好的德育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必须在教科书上体现出来。1.在内容上要做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教科书的全面融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包含着很多优秀的品质精神,比如,勤劳勇敢、爱国情怀、自强乐观、团结奋进、文明礼貌等,这对于小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传承必须要寻根,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教育的引导得到发扬和继承。所以,要将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德育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于文化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养成爱文化、懂礼貌的道德品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2.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进行综合设计。首先,要注重教材的编写理念,要在教材中注入爱好和平、甘于奉献、心存感恩、崇尚德行、关爱社会的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小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教材在编写上要具有宏观性,要让学生知道国家、社会对于个人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注社会和文明现象,并能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发展。其次,在内容上,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两大主题,人格修养和家国情怀,二者更偏重于人格修养方面,家国情怀方面的内容较少,应该增加家国情怀方面的比重,弘扬中华民族中的利己达人、仁爱共济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3.要改进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外部构成。教科书上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是要采用合理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说,文言文是古代采用的文体,如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用文言文的形式摘录下来,学生会很难理解和接受。需要将文言文的语言进行处理、加工,变成直观易懂的文字内容,学生才容易接受,比如可以采用文字加上图片、动画、故事等形式来编写,这样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也要注意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在教材内容和形式上要做出应有的改变,比如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兴趣、思想有差别,在教材的编写上要有所体现[3]。
3.2采取多种途径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1)经典诵读活动。以教育局组织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为契机,我们要定期组织关于小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安排,挑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作品,将诵读计划落实到每日、每周、每月,在每节课上课前的两分钟内,让学生齐读学校或班主任老师挑选出来的经典内容,鼓励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每学期举行诵读比赛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普通话演讲比赛,诵读经典、欣赏美文,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鼓励学生走进经典的阅读世界。(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会有提高。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会发现美,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使自己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开展节庆活动,利用节日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清明节组织学生进行扫墓活动,让学生走进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了解英雄的革命事迹,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利用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组织学习屈原的诗《离骚》《楚辞》等,学习屈原宁死不屈、立志报国的精神。利用教师节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尊师重教”的活动等等。(4)开展课文阅读活动,特别结合这学期全面铺开的语文主题学习。中华优秀文化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小学德育教育中要为学生推荐经典的阅读作品,供学生阅读。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推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名著的部分篇章或简易读本。
4.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包含精英文化也包含民俗文化,包含全民价值观也包括地域文化特色的封闭体系,对于中国人的行为起到鼓舞的作用。小学德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和思维方式,塑造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能够延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2):10-12.
[2] 侯健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的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7(1):17.
[3] 俞晓玲,赵雪芹.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实践反思[J].课外语文(下),2017(1):191.
论文作者:刘焕文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优秀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华论文; 小学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