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形象思维为主线的创新作文体系_形象思维论文

以形象思维为主线构建创新作文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象思维论文,为主线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是语文课的半壁江山。“能读会写”是语文课目的任务最精要的概括。过去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即重阅读轻写作,这是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适应21世纪对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的。

过去的“语文”教材相当忽视作文的训练。这就留下了一个作文教学的“空白”地带。即使有研究,也多停留在经验和现象的描述上,停留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训练上。很少从发展形象思维的角度,从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角度去改革作文教学。本文将试图以发展形象思维为主线,构建小学创新作文体系来作深一步的探索。

一、小学创新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创新作文教学的目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解放人(解放人的思想、心灵、笔墨),解放人的精神创造力,使人的聪明智慧、创造潜能、才华才气全部释放出来。

(阅读是由外而内地吸收、借鉴,“吃”进来,是充实人,提升人;写作是由内而外地倾吐、创新;“吐”出去,是解放人,展示人。)

创新作文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爱写、会写,能熟练地掌握汉语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具有记叙、论说的全面表达能力,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新意、有文采的畅达文章。

创新作文教学的要求是立足于“人”(写作主体),着眼于“文”(“书面语”即“文字”),激活写作主体的“生命力”,焕发其潜在的全部“创造性”。

创新作文,即用“文”(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交流信息。一般说,它要经过“说话”的过渡。“说”和“写”,即“言”与“文”,的确关系密切,虽相互促进但各不相同。作文的过程实际是由“言”开始,借助“言”,超越“言”,最后走向“文”的漫长过程(故说话、朗诵、讲演、论辩等要以“说文”视之,和“作文”都要贯彻始终)。

二、以发展形象思维为主线,构建小学各阶段(低、中、高)创新作文教学的总体安排(含要求及重心)

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并拟定比较科学的、以发展形象思维为主线的小学创新作文教学体系,一方面要研究作文能力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智力活动和思想内容等各自的训练体系;另一方面,又要研究这几个训练体系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便将几条线索综合成一条,确定小学创新作文训练总的序列和作文能力的最佳结构,构想系统创新作文训练序列图(小学低、中、高年级)。

小学低、中、高年级作文训练顺序示意图

具体来说,小学(按六年制考虑):由说话到写话,开始以口语为主的初步作文。要放手,多鼓励。写“实”要真;编织要奇。要有童心、童真、童趣。要以“好而多”为上,鼓励多写、写长。

低年级(一、二年级):以说话为主。由一句话到一段话,到一篇话。做到有中心,有情节,有条理。最好还能有细节,有感情,能动人。说生活小故事和童话、神话等。说要具有一定长度——长而好为上。

中年级(三、四年级):开始写话(作文)。用生活口语,把能说出的都尽力写出来。由写一句话到一段话,一篇话。要求有中心,有情节,有条理。具有尽可能的长度。以童话、历史故事为主,辅以生活小故事。三年级300~500字。四年级400~800字。(这是最低要求,多多益善)

高年级(五、六年级):熟练地写话(言文一致作文)。除内容、条理外,驾驭文字的幅度要提高。五年级最好能达到600~1000字。六年级最好能达到800~1200字。除上述文体外,寓言新编、神话故事新编、科幻武侠小说等皆可采用。

三、探索以形象思维为主线,构建创新作文体系的内在规律

用“汉语”作文,和用其它“拼音文字”作文是很有些不同的。除了“媒介”的不同之外,作文本身也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做任何事情只有符合其内在“规律”了,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创新作文的内在客观规律是:

(一)精神生产的“主体”(自我)创造律。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文章)的创造。创造的主体是“自我”(作者)。自由(精神生产对“自由度”要求很高)、个性(创作主体作为个体生命存在,都是独特的、独具个性的)、创新(文章的生命是出“新”,既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也不能踩着自己的脚印走,惟新是求)在这里是绝对必要的。

(二)“激情”导引,综合成文章。

作文的“主体”(作者)对作文要有“兴趣”的燃烧。“兴趣”燃旺了,自然会有写作的冲动(即“激情”)。考察作文优秀的学生,“痴迷”于写作之道是一个共同的特点。但“内因”固是根据,“外因”(如名师指点、父母督促、朋友激励等)之功亦不可没。内外相谐更是许多成功者的共同经验。

“综合成文”是极为显豁的:从主体“素养”上说,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等,是一种综合调动;从作者“能力”上说,观察力、感悟力、概括力、分析力、审美力、表达力等,也是一种综合统摄;从文章本身“要素”上说,思想、情感、人物、事件、景物、气势、文采等,还是一种综合平衡……

即是“综合”,不平衡,有所缺或有所过,都不行。作文“难”,也难在这里。

(三)先“放”后“收”,先“叙”后“论”律。

习作宜先“放”后“收”。“放”,就是开始作文时应让其(主体)放开思想,放开心灵,放开笔墨,放手去写(即“大胆文”)。等上路了,写得差不多了,再加以“收束”,给以“规范”,加以“修剪”,使之“合度”(即“小心文”)。

具体说,小学、初中应以“放”为主。到高中以后再行“收束”。不敢“放”,没有“放”,一上来就“收”,或“收”得过早,是作文教学上过去存在的一大弊病。

先“叙”后“论”也是重要的。“叙”,即记叙文或记叙能力。这是作文之“本”。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基本功”。“论”,是论说文或论说能力。“论”也是很重要的。“叙”“论”两种能力的平衡,就大致可以说是全面、均衡的写作能力了。从习作规律上说,一个人习作宜遵循先“叙”后“论”的次序。因为,“形象思维”总是先于“逻辑思维”的。不到一定年龄,“逻辑思维”很难达到严密、成熟。过早进行“论说文”训练,将事倍功半!这样的结果不仅无益,甚至有害。熟练、过硬的记叙能力是写作之“本”。对它的任何削弱、冲击,都将带来深远的后祸(多年来“高考”作文重论说、重应用,即是一种严重失误)。

这里顺便谈谈“虚”“实”并重的问题。作文写“虚”(虚拟、虚构等)的本领,非常重要:议论、抒情、想象等,都是这种写“虚”的、重在“表现”的手段。特别是“想象”(包括联想、推想、幻想、梦境等),是一种重要的“无中生有”的精神创造力。可惜我们极为忽视,几乎是砍断了学生“想象”力飞翔的翅膀,而我们重视的是写“实”(再现、反映)的本领:记叙、描写、说明等,都是这种写“实”的、重在“再现”的手段。其实,广义的“记叙”能力,是连描写、抒情和冥想(包括想象、梦幻等)等都涵盖于其中的。重“实”轻“虚”,重“再现”轻“表现”,使学生作文过于“实”,过于“少年老成”,缺乏心灵自由、想象驰骋,此弊病久矣!亟应加意克服之。

(四)贯通思路,“一气呵成”律。

“文”确有其“气”。“文气”即内在的思路、纹理,或曰内在的逻辑力量、气势或神韵。因此,为使文气贯通,写作时应紧追思路,尽可能地使主体进入“规定情境”。这样,行文时“一气呵成”最好。

写得过慢,写写停停,或像“挤牙膏”那样,激情、火花、灵气、生气等就都没了。鲁迅所反对的那种“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所以不可取,原因即在此。

以上四律,恐难以全备,但所说四点都很重要。作文训练时宜循其精神。

标签:;  ;  

构建以形象思维为主线的创新作文体系_形象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