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考纲考“三基” 凸现热点看江苏 以人为本显关怀——2004年政治高考江苏卷评析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热点论文,以人为本论文,启示论文,考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4年江苏高考首次实行自主命题,各学科命题专家经过辛勤劳动,为广大考生奉献出一份份高质量的、有水准的试卷。就政治试卷来看,题量适中,知识点分布均匀,难度合理,区分度明显,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具体来说,试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紧扣考试大纲命题,体现高考命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一,2004年政治高考江苏卷的实际内容比例和题型比例与《2004年政治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大致吻合。(见下表)
考试大纲规定
试卷实际呈现
所占
大致
大致
比例
分值
所占比例
分值
试
经济常识
约35%
52.5
约33.3%
50
卷
哲学常识
约35%
52.5
约35.3%
53
容
政治常识
约20%
30约22%33
比
时事政治
约10%
15约9.4%
14
例
总计
100%
150
100%
150
单项选择 约30%
45
32%
48
试
不定项选择 约20%
30
18% 27
卷 简答题
约13%
19.5
12% 18
题 辨析题 约15%
22.5
14% 21
型
论述题 约22%
33
24%
36
例
总计
100%
150
100%
150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4年试卷内容比例和题型比例与考纲规定的相差不超过两个百分点。
第二,2004年政治高考江苏卷的难度比例与考纲规定的大体一致。试卷中P值大于0.7的题目,即基础题约占总分的34%,比考纲规定的30%多出了4个百分点;P值为0.3~0.7的题目,即中档题约占总分的59.3%,与考纲规定的60%大致持平;P值小于0.3的题目,即较难题约占总分的6.7%,比考纲规定的10%少了33个百分点。可见,试卷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三,2004年政治高考江苏卷考查的所有知识点均在考纲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中,没有一个超纲,且试卷对考纲修改、变动或新增的知识点或多或少地进行了考查。例如,第12题考查“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13题考查“商品、服务市场”等内容,这些是考纲予以修改的考点。第38题第(1)问考查“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这是考纲予以变动的考点。还有,第16题考查“通货膨胀的产生”,第21题考查“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第23题考查“事物的因果联系”,第27题考查“国家职能”,第37题涉及到“现象和本质”,第38题第(2)问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等,这些都是考纲新增的考点。总之,2004年试卷的内容比例、题型比例、难度比例以及对修改、变动和新增考点的考查,都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规定,与大纲相吻合,体现了高考命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试题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稳中求新,体现了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2004年全卷共39道题,分为:24道单项选择题,9道不定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2道辨析题,2道论述题,总分仍为150分。另外,试题的背景材料仍包括生活事例、古诗文、成语、名人名言、漫画、图表以及年度间的时事政治等,这些都与往年高考试卷的模式相一致。当然,2004年江苏卷又在往年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求变,求进,求新。具体体现在:
第一,试题的阅读量进一步减少。2004年江苏卷无论在选择题的题干和题肢上,还是主观题背景材料的表述上,都更加精练、明了,因而全卷的阅读量为4659字,比去年的5213字少了500多字。
第二,主观题的设问更加灵活、新颖。2003年江苏卷有一道设问新颖的简答题:“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2004年主观题的设问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求新、求变。例如,第39题第(1)小题这样设问:“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而2001~2003年高考这一小题的设问都是“上述材料分别说明(或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再如,第38题第(2)问“联系上述材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第39题第(2)问“联系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说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这两问视角独特新颖,思维度高;实际上就是要求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价值观的原因”“江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原因及举措”,答案就在材料和教材中,但不少考生由于不会审题,导致回答出现偏差而拉开了考分差距。
第三,答案的组织更加公允。2004年主观题的答案更加紧扣教材和背景材料,并注意融入时政性表述,做到了教材语言、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的较好结合。
三、试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命题的重要原则。2004年江苏卷与往年一样,“迎着热点上”,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凸现现实社会生活的律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当然,热点在试卷中是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第一,直接作为题目。如前面的7道纯时政单选题分别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才强国战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公民道德宣传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年度间的国内国际热点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精神文明等方面。第二,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如第15题以2003年我国的进、出口额度为背景,第20题以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国有资本和国有经济的论述为背景,第26题以“反恐”合作为背景,第32题以社会经济过热时国家所采取的对策为背景。还有,像“劣质奶粉”事件,修改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三农”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和再就业,全国和江苏经济的发展等牵动社会、人人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进入试卷,作为背景,使考生倍感亲切、新颖、踏实。第三,答案要点的时政性。“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民权、关注民生”“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两个率先”等都作为时政语言进入答案,使答案更富时代气息,更紧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统计来看,2004年政治高考试卷中与年度间热点相关的试题,在总题量上占到28题,在总分上占到126分,最突出的是以热点材料作为背景,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现实生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四、试题突出考查“双基”,具有强烈的基础性
思想政治课的“双基”指的是中学所学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术语等。注重考查“双基”是历年政治高考的“主旋律”,2004年江苏卷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就选择题而言,正确的选肢基本上都是教材中的语言或贴近教材的语言,错误的题肢在教材中也能找到出处,还有许多题目的背景和答案都直接来源于教材。例如,第18题单选题是这样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题目,题干和题肢出自哲学常识上册第24页和28页,只要对这部分内容熟悉,一下子就能选出B项。还有,第11题考查“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14题考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第16题考查“通货膨胀的产生”,第25题考查“我国的政党制度”,第27题考查“我国的对内职能”,第28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第29题考查“思维规律的客观性”,第30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第31题考查“对个人所得税的正确认识”等等,这些题目都是紧紧围绕教材中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命制的。就非选择题而言,许多题目的答案都是依据教材给出,有的甚至就是教材的原话,做到了题在书中,理在书中,活而不偏,活而不怪。例如,第34题要求简述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该题答案就出自政治常识第127页。还有,第35题要求运用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有效防止相关违法事件的发生;第36题要求分析实践出真知的原因及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37题要求分析依法治国的主体及司法机关如何行使职权;第38题要求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或直接出自教材,或与教材息息相关,符合中学政治课教学和考生的实际情况,体现了学习什么,准备什么,就考什么。可以说,谁对教材熟悉,谁答起来就得心应手,谁的基础知识牢靠,谁就能拿高分。这就提醒考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复习中,一定要以书为本,回归书本,牢牢抓住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术语,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
五、试题注重考查能力,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而能力素质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因此,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政治科高考要以有关知识为背景或载体,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2004年江苏卷自始至终都在考查考生的能力,尤其突出了对以下几种能力的考查(以主观题为例):第一,比较分析能力。例如,第35题要求考生比较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第39题让考生比较江苏和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第二,抽象概括能力。例如,第38题第(1)问要求归纳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及所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第39题第(1)问要求归纳表格所反映的江苏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第35题要求说明怎样才能防止“劣质奶粉”等违法事件的发生,让考生当一回“市场管理者”;第39题第(2)问要求分析说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请考生为家乡的发展“支招”。第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第23题以“富脑袋”为题,综合考查了事物的因果联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知识;第38题第(1)问要求归纳三个材料所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综合考查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第39题第(3)问要求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综合考查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发展和矛盾的基本原理。第五,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回答第36题既要承认实践出真知的正确性,说明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参加实践,又要指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仅凭参加实践是不够的,还要自觉创造两个条件,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回答第39题第(3)问,既要看到江苏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又要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更要看到江苏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由于高考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的能力,有的题目综合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因而许多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加强对简答题、辨析题两种题型的训练,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领悟。
六、试题命制体现以人为本,关心学生成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政治科高考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2004年江苏卷在体现国家意志的同时,渗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意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例如,第39题考查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保障制度,既能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尊重人,主动关心人。又如,第34题考查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清封建迷信的危害,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从而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再如,第35题考查“劣质奶粉”等违法事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制意识。还有,第39题考查江苏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建设家乡的热情。总之,2004年江苏卷立意高远,导向正确,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七、命题立足江苏实际,具有浓郁的地方性
由于是全国高考,所以江苏卷从题量、题型、分值到重大时政热点的考查等诸多方面,都遵循全国卷的要求;又由于是首次实行自主命题,所以江苏卷注重立足本省实际,彰显江苏特色,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有江苏特色的试题集中体现在最后一道论述题上。该题把江苏和全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作比较,并介绍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情况,让考生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状况、趋势和对策,既综合考查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和措施,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原理等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的爱乡之情、进取精神,实现了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完美统一。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既然是江苏单独命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复习中就要多关注江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并注意运用所学知识予以思考。
综上所述,2004年政治高考江苏卷全面反映了素质教育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稳中求新,是一份高质量、高水准,给人以惊喜,给人以信心的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