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法治化思考
别惠新
中共德惠市委党校,吉林 德惠 130300
摘 要: 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逐步发展与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也受到了重点关注。基于此,本文强调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作用,并从提升乡村司法的公信力、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方面入手,阐述了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策略。
关键词: 乡村治理;法治化;公共法律服务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所以,农村为社会中最基层、最基础的组织单位。总的来说,农村是我国政治学领域、社会学领域研究的焦点。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基层治理法制化逐步发展与完善。在十九大中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法制化,构建其“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内涵简述
对于乡村治理法治化而言,其主要依托着法治手段,促使社会转入合理化、正规化的治理道路上,在推动我国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能够达到依法治理的理想状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受到不同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乡村治理的展开必须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需要明确的是,乡村法治化治理的制度基础为现代法律规则。同时,还要关注制定法(国家法)之外的规则(民间法)。应当切实发挥出国家法的引领作用以及民间法的补充作用,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更加完善。
二、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
站在国家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现阶段,我国的法治化建设已然进入了新的阶段,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极为关键,是现在及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振兴主要推动了乡村的全面发展建设,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乡村稳定作为支持[1]。总体来说,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内容。
(二)是满足村民合理化诉求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在由社会管理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着乡村外在面貌的不断改变,还将更多的先进思想理念融入乡村基层,包括平等、正义、民主、法治、人权等等,这些先进思想对农民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人治模式对农民的约束力逐渐降低,农民认识到了法治观念与权力的意义,使其形成了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治理法律的现实诉求。同时,也认识到了利用法律工具可以实现自身的合理化诉求。因此,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极为重要。
采购人员前往各大外文图书进出口贸易公司或是参与大型的外文图书展览来现场采购。当然,现在除了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大型书展以外,外文图书商们也开始化被动为主动,联合国外口碑较好的出版社在中国代理机构、在不同城市(尤其是大学校园)进行外文原版新书展览。在这样上门服务式的新书展销会上,出版商们都会带来不同门类的外文原版新书,方便我们挑选。
(三)是防治乡村基层微腐败的重要手段
在该模式中,先由调解员组织矛盾双方理解法律、道德等内容,尽可能实现纠纷的解决。接着,若是无法有效解决矛盾纠纷,则由法官对调解员的说明进行补充,争取在情理上完成对矛盾双方的说服,将提起诉讼的概率降至最低,以实现司法成本的减少,并完成纠纷的化解。
三、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策略探究
(一)进一步提升乡村司法的公信力
1.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在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形成适宜的调节机制。同时,要极强针对乡村基层的说理教育,重点对需要帮扶的村民展开教育,以此促进村民法治意识的提升[2]。应当在群众力量的支持下,完成群众问题的解决,实现纠纷矛盾的迅速解决。
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三留现象”(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是阻碍其发展与推行的重要问题。对于“三留人员”来说,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因此也对乡村治理法制化的推行产生了阻碍。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对这些群体展开法治观念的普及与教育,落实送法下乡,预防、降低犯罪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为村民解决问题提供法律援助与法律途径。另外,还要重点发挥出巡回法庭的作用,对村民的纠纷进行调节,保证司法的公信力,使村民潜移默化的形成用法维权的习惯。
通过分析以上7则化妆品广告语,我们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克服了之前对广告语言单一静态分析的不足。广告语要符合关联理论的交际观,才能实现广告商与者受众之问的交际,从而成功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实现交际意图。化妆品广告是一个典型的明示一一推理过程,需要广告受众根据明示和已有旧信息去解读。广告人在创作化妆品广告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受众的已知信息结合相关的明示行为传递其信息意图。在此基础上,受众才能以最少的努力找到二者之问的最佳关联,从而推理出其中的交际意图,共同实现交际目的。
2.重点发挥送法下乡及巡回法庭的作用
该术式既避免了脊髓后移,防止出现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32],又避免了直接切除骨化物,大大降低了脑脊液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ACAF对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再手术翻修也取得了良好效果[33]。Sun等[34]通过对20例OPLL患者的CT资料进行研究,认为钩突关节可作为ACAF纵向截骨开槽位置的标志,但术前还应对每个病例的CT图像进行仔细的测量以制定个体化的精确手术方案。
1.1 对象 2011年1—6月在我院实施膈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者108例,男95例,女13例,年龄12~45岁,平均年龄25.2岁;病程12~18周,平均17周。致伤原因:车祸62例,工伤45例,产伤1例。左侧臂丛神经损伤57例,右侧臂丛神经损伤51例。均有患侧整个上肢呈缓慢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经肌电仪生理检测,肱二头肌失神经肌电。
2.发挥传统资源的推动作用
4.引入“家事调解模式”
在实际的乡村治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官比法大”的心理。在这样的错误、落后思想条件下形成的关系网或是关系链,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阻碍着乡村治理的更好的发展。而对于乡村治理法治化来说,相关工作的展开能够大幅提升乡村法制意识,在割断关系网、关系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了减少腐败的目的。总体来说,就是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牢笼”,防治乡村基层的微腐败,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搭建多元调解纠纷平台
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结合遗传算法和直接搜索算法优化丹栀逍遥散的提取工艺 ……………… 苏本正等(24):3364
(二)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1.完善相应基础性建设
对于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基础性建设来说,包含着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相应人才队伍以及产品等。首先,需要完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法律服务机构体系。此时,要确定乡村社会对法律服务服务的需求量,以此完成法律服务机构的类型、数量的确定,在机构体系方面满足不同乡村农民的实际需求。第二,要打造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对欠发达地区、基层的法律服务队伍进行重点建设,并推动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正规化,保证农民能够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第三,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的质量。必须要深入基层,了解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制定并提供针对性的公共服务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完成服务种类、服务资源的配置。同时,还要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构建起相应的网络技术平台,大幅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广度、深度以及辐射面积。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法律调节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支持。此时,应当建立起网络调节机制,实现数据共享以及联动审理。在这样的平台上,能够通过远程操作,完成乡村治理中疑难问题、案件解决方案的指导,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展开速度。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乡村法律服务主要集中在纠纷解决方面。在传统的纠纷问题解决中,普遍依托乡村中具有一威望的个人,包括村长、村庄精英等等[3]。目前,我国乡村治理主体主要为以村干部为主体的现代乡村精英。由此能够看出,在现代乡村纠纷问题解决中,传统模式依旧适用。因此,应当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队伍中加入村干部,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广度。另外,还应当积极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促进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的更好发展。应当保留传统法资源中的积极因素,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特殊价值,形成适应性强的、特色性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制度体系。
(三)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良性互动
1.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融合
对于国家法与民间法来说,其并非为两种独立的系统,而是存在共同基础、且在长期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两者均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了调整,对人的行为实现约束。总体而言,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合,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同时,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均强调与体现了公平正义,淘汰了以不公平、不正义为主导的规则。两者的融合等同于民间法合理化的规程,赋予民间法必须的发展空间,并对其内容进行了认可与支持。在吸纳、融合的过程中,还要在国家法中对民间法的基本功能进行明确规定,为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支持与法律依据。
2.国家法引导民间法重构
相比于民间法来说,国家法在维护乡村秩序、保护公民基本权益、解决纠纷等方面有着更高的优势,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化要求。因此,需要发挥出国家法的引导性作用,推动民间法的重构。在这一过程中,若是出现国家法与民间法内容重提的情况,需要对民间法中与国家法不一致的内容抛弃,保证国家法优先适用的地位。同时,在民间法重构中,还要保留其与立法、司法精神相一致的内容,抛弃相互抵触的内容,实现民间法的完善,确保其在乡村治理法治化中发挥出更高的作用。
2) 故障停车。若安保控制模块在电喷柴油机运行过程中检测到故障停车故障信号,即刻发出故障停车声光报警;同时,按设计要求即刻或延时输出故障停车报警,控制主机停车。主机停机之后,需在排除故障、将车钟手柄扳到停车位置并清除报警之后重新启动主机。
四、总结
综上所述,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治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在减少腐败、满足村民诉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重点发挥送法下乡及巡回法庭的作用、搭建多元调解纠纷平台、引入“家事调解模式”、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良性互动等方法,更好的推动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展开,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帅.乡村治理法治化路径思考[J].法制博览,2019(13):139-140.
[2]王勇.构建乡村治理法治保障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03(005).
[3]李毅弘,戴歆馨.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述评[J].党政干部学刊,2018(11):28-34.
中图分类号: D422.6 ;D9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31-0215-02
作者简介: 别惠新(1975- ),男,汉族,吉林德惠人,吉林省委党校,函授法律本科,中共德惠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贸易。
标签:乡村治理论文; 法治化论文; 公共法律服务论文; 中共德惠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