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义市第二中学校 山西教义032300
摘要:在当下的教育领域中,核心素养是一个比较热的名词,其主要指的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以及终身发展所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品格。语言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以及文化修养三大领域。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核心内容,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盈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对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置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得到培养,增强学生的感悟,促进其美好情感的激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现状;策略
前言:阅读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操的陶冶以及思想情感的升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当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教学理念依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缺乏一定核心素养培育的保障机制,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课堂教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阻碍了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以下,笔者就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能够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理念依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
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存在,致使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仍然以传统应试教育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虽然已经被提出了多年,然而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基本还是以成绩为标准,致使教师只能将学生成绩的提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然会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并逐一的总结归纳各知识点,而学生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成绩。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只会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的学习知识,并不会主动思考与探究,致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1]。
(二)教学缺乏一定核心素养培育的保障系统
现阶段,我国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处于初步阶段,教育部门虽然专门制定了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和目标,然而与其相关的保障系统仍存具有显著的缺陷,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当下的高考制度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主,无法满足核心素养发展的环境需求,可见如果不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就无法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真正的实现。另一方面,当下尚没有制定出专门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指标,致使教师无法对学生开展全面评价,进而无法发掘学生身上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调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会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划等号,因此会尽量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也导致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欠缺,从而偏离了正确的核心素养培养方向。此外,一些教师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积极转变传统教学制度
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创建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2]。传统一考定终身的的高考制度虽然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但总的来说却存在更大的局限性,只是从知识运用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考核,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团队能力等综合素质却无法进行考察。所以,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才是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在我国,已经有部分省市跨出了改革高考制度的步伐,如江苏省已经转变了传统会考制度,使会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并能够极大的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与智力水平。与此同时,也将会考成绩作为高考的一项重要指标,使传统高考模式得到了有效的转变。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及时制定出高中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明确培养指标,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具体的标准来评定学生,进而更好的推动学生核心饲养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任务教学法
对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依然有很多教师会将精讲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只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一味的跟随教师的思路,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将任务教学法运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我有一个梦想”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为学生布置一下学习内容:首先,对作者马丁路德金的生平进行分析;其次,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作者会说到百年之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穷困的海岛,蜷缩在社会的角落?最后,课文中所提到的空头支票到底指的是什么?学生在阅读理解之前,要带着教师布置的几个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找到答案,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在认知学心理的理论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其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构建全新知识体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情境教学不仅是使知识体系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3]。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应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关于“蜀道难”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蜀地艰险的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从而进一步感受文章的内涵。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很快的建立起文章内容和现实间的联系,从而有效的构建知识体系。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教学背景下,传统注重知识传输的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且无法支撑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积极转变传统教学制度,有效开展任务教学法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从教育制度以及教学策略的转变着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永春.优化教学策略,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6(36):63-64.
[2]姚玲香.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自主发展——如何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学周刊,2016(11):59-60.
[3]杨风渤.自我发展理论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7):196.
论文作者:张二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高中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制度论文; 能力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