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历史与发展_地缘政治论文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历史与发展_地缘政治论文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历史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景论文,地缘论文,能源论文,政治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能源中心。而由于能源特别是石油具有的特殊战略价值,世界能源中心同时也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焦点。世界能源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相应变化,从而形成一幅幅新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

一、时代的转换

1.墨西哥湾时代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这是石油商业性开发的开端。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都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美国是这一历史阶段当之无愧的世界能源中心,由于美国的石油业集中在得克萨斯州等墨西哥湾沿岸,所以我们可把这一历史阶段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

在“墨西哥湾时代”,美国主要关注于本国的石油开发,英国石油公司、英荷壳牌公司等美国之外的跨国石油公司无力插手墨西哥湾的能源开发,所以能源地缘政治竞争主要在世界能源中心之外的地区展开。从1948年起,美国开始从中东进口石油。从能源地缘政治角度看,1948年美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标志着世界能源地缘政治中心已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转移。

2.波斯湾时代

20世纪50、60年代,中东地区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和产量迅猛增长,完全打破了世界石油的生产和资源格局。在1948-1972年间,世界7/10的新增石油储量是在中东发现的。

随着世界石油生产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的转移,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围绕着中东地区展开。二战后,美国的跨国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对英国在中东的石油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到1954年美国已控制了沙特阿拉伯、巴林和中立区58%的石油产量,在伊拉克和埃及则达24%。1956年美国跨国石油公司对中东石油生产的控制额已达57%,而英国、荷兰控制的份额则相应地下降到40%。由此,二战后在西方世界确立的美国霸权在中东得到了确认和伸张。

跨国石油公司虽然在内部竞争激烈,但在对付产油国的问题上却能保持高度一致。跨国石油公司以降低标价的方法把负担转嫁给石油生产国,这直接促成了1960年9月欧佩克的成立。在此之前世界石油生产中心已经转移到中东,欧佩克掌握了石油定价权和生产权以后,实际就掌握了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权。中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能源中心,我们把这一历史阶段称作“波斯湾时代”。

3.中心与外国的对峙

通过第一、第二次石油危机,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达到颠峰。但过高的油价一方面引起了石油需求量的下降,另一方面促使非欧佩克产油国原油供应量的增加。

从1979年到1985年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逐渐超过了欧佩克。从1981年开始,欧佩克已经从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供应者”转变为“边际供应者”。为夺回市场份额,欧佩克于1985年下半年发动了油价战,导致1986年油价暴跌。油价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产油国的石油收入普遍大幅下降,而欧佩克也仅增加了4%的市场占有率。1986年的逆向石油危机证明了欧佩克力量的衰落,同时也削弱了波斯湾作为世界能源中心的地位。

1986年逆向石油危机以后,油价长时期在较低水平浮动,这促使世界石油市场发生新的变化。一方面,低油价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费的增长,而且,油价下跌到替代能源回止价格以下,致使许多替代能源项目无利可图,这都使世界石油需求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低油价抑制了对高成本油田的投资和石油勘探投资,1998年非欧佩克各国共有96个准备投产的海上油田取消了开发计划,1999年各大石油公司的勘探投资大幅度下降。这导致非欧佩克产油国储量和产量的增长速度放缓。

然而,海湾国家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波斯湾仍然保持着世界能源中心位置的同时,非欧佩克产油国和拥有大量战略石油储备的石油消费国都分别拥有一定的市场控制力。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单独控制世界石油市场,而是形成了多家参与、互相制衡的局面。当然,共同参与中各方的影响力强弱有别,其中欧佩克特别是海湾国家影响力最强,其他参与方只能通过对它的制约来影响世界石油市场。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称为“中心与外围对峙的时代”。

二、新的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

1.世界能源心脏地带

中亚新独立国家的出现,不仅重新塑造了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而且对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的发展也将起到深远的影响。中亚和中东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能源供应中心。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从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源富集地理带。这个巨大的地理带蕴藏着65%的世界石油储量和73%的天然气储量。这一地理带拥有的能源储量和生产量都足以使北海、墨西哥湾、拉美和几内亚湾在世界能源供应格局中逐渐变得边缘化。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北非—波斯湾—里海—俄罗斯称为“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

围绕着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形成了两环世界能源需求圈,第一环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和欧洲大陆,第二环包括北美、南美、撒哈拉以南非洲、南太平洋地区(我国有学者把这两环称为“内需求月型地带”和“外需求地块”)。在世界能源需求圈中,从能源需求未来发展趋势及其与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的关系上考虑,亚太地区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与亚太相比,世界另两大能源需求中心——北美和欧洲虽然能源消费量很大,但能源需求增长极为缓慢未来甚至有可能出现能源需求停滞乃至下降的局面。因此,我们可以把亚太地区称为未来的“世界能源需求心脏地带”。

2.能源地区连接

世界能源供应与世界能源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使能源地区连接成为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地区连接可分为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及中东和北美之间三部分。

亚欧大陆上的能源地区连接可大致分为西向、东向、南向、北向四个方向。

西向的连接包括俄罗斯到欧洲的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管道和中亚向欧洲的出口通道。

东向的连接主要包括从中亚经中国大陆到东亚和东北亚市场和从俄罗斯的远东到中国、韩国、朝鲜和日本。

南向的连接主要针对印度次大陆市场。

北向的连接指的是北非的天然气横穿地中海到达南欧市场,即马格里布—欧洲管线。

3.能源战略枢纽国家

围绕着“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北美、欧洲和亚太构成了能源需求大三角。通过上面对能源地区连接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伊朗、土耳其在“世界能源供应心脏地带”向能源需求圈输出能源的通道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俄罗斯向东北亚、中亚向东亚—东南亚输出能源都必须经过中国,伊朗是中亚向南亚输出能源的必经之地,土耳其是中亚能源向欧洲流动的中转站。我们把中国、伊朗和土耳其这样的国家称为“能源战略枢纽”国家。这些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其在能源地区连接上的意义比作为能源输出国或能源需求国的作用重要得多。

三、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发展的新趋势

在我们分析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的发展变化时,应充分注意到能源全球化与地区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的影响。

由于存在资源与消费的分离、资本与需求的分离和科技与开发的分离,世界能源市场是以资源开发的上下游分割以及投资的单向性为特征的。然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改变了世界能源市场的旧有特征,使世界能源市场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能源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角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向石油输出国投资,石油输出国也向西方和发展中国家投资,而且中国、印度等石油需求大国与石油输出国的经贸往来也越来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能源地缘政治竞争已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在竞争中寻求一种平衡乃至共赢的局面。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图景也必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进一步演变。

与能源全球化共存的另一趋势是能源的地区化。能源需求国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必然更多的寻求与本国地缘上更为接近的能源供应来源;能源输出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出口市场,也必然把重点放在处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能源进口国。因此,在全球能源市场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同时,地区内的能源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出现了能源地区化的趋势。

俄罗斯—欧洲 虽然目前欧洲能源进口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中东,但考虑到中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欧洲将继续努力扩大自己的能源供应来源。而对欧洲来说,最佳选择莫过于俄罗斯。对欧盟来说,加强与俄罗斯这个对地区和国际安全与稳定有较大影响的大国的关系,对日益加强的欧洲一体化建设,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与欧洲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必将不断扩大和深化。

环地中海区域 西欧、南欧与北非有着加强能源合作的地缘优势。欧洲国家期望能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等北非国家得到稳定的能源供应,而北非能源输出国则希望更多地得到欧洲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欧洲与北非国家的能源合作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法国和德国的跨国石油公司把北非列为主要的投资对象。1994年欧洲委员会提出“加强欧共体的地中海政策:建立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的报告。欧盟给予南地中海国家大量的经济援助,促进了双方的政治、经济联系。由此来看,环地中海能源圈已初具规模,而且在双边关系不断加深的环境下,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环黄海能源圈 环黄海能源圈包括俄罗斯、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俄罗斯可以通过能源地区合作加快其融入亚太市场的步伐。因此,俄罗斯将逐步加大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力度。对中、日、朝、韩等国来说,从俄远东地区进口能源距离短、成本低,而且相对稳定,是能源进口多元化的较优选择。目前,有些输油气管道项目已签署初步的协议,进入了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

非洲能源合作 2001年7月,世界能源理事会第9次非洲地区会议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召开,各非洲国家一致认为非洲国家应尽早实施设立非洲能源信息体系的计划,加快对非洲能源市场进行改革的步伐,协调各国能源政策,努力促进非洲能源一体化的研究和建设,创立有效可行并充满活力的能源市场。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非洲国家必须在确定非洲能源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地区内的能源合作。

美洲能源合作 为了保证能源安全,美国尽量减少从存在潜在不稳定因素的中东进口能源,而加大了从美洲地区的能源进口量。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巨额的能源进口把美国、加拿大和拉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一定程度上看,整个美洲地区已形成了松散的能源共同市场。此外,拉美能源组织也为拉美地区的能源合作提供了制度基础,加速了拉美地区能源一体化的进程。

中东与亚太能源合作 随着亚太地区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中东国家将日益重视亚太市场。同时亚太能源供需缺口的很大一部分需要中东来填补。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中东作为主要的世界能源供应地的作用将得到加强,亚太也将取代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区,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接近的必然趋势。当然,目前中东和亚太的能源地区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中东与亚太能源地区化还仅仅表现为一种趋势,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化。

标签:;  ;  ;  ;  ;  ;  ;  

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历史与发展_地缘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