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八医院健康体检科 内蒙古包头 0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耳石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即单纯的手法复位,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98.0%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对耳石症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耳石症;临床疗效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手法及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推荐复位手法。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离飘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规管长臂管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从而使半规管壶腹嵴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常的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随着发患者数的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耳石症的临床疗效做出如下报道: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耳石症患者,其中男35例,女65例;年龄46-82岁,平均(64.2±6.3)岁;病程3小时-6个月。Dix-Hall-pike 试验诱发出眼震82例,伴恶心呕吐71例。既往有头部外伤史5例,中耳炎8例,伴有高血压病50例,偏头痛22例,美尼尔氏综合征15例。多数患者眩晕发作特点:于起、躺或左右侧卧初始阶段出现,保持体位不动片刻消失,做类似动作可再次诱发,多有反复发作史。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出血及新发脑梗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2.1对照组手法复位方法具体操作步骤:①患者平坐于检查床,头部转向患侧45度②将患者快速向后仰卧(肩下垫枕头),使头与水平面呈30度夹角;③将患者头缓慢转向正位,并继续向健侧转45度④头位保持不动,身体由仰卧缓慢转向健侧卧位;⑤ 待眩晕消失后缓慢坐起,保持头正位前倾30度,双侧同时患病则一侧复位后休息15min再行另一侧复位。复位时每个体位保持至少30-60s,或待眩晕消失后再进行下一个体位。复位后48h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夜间睡眠时采用高枕平卧位。复位前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配。耳石手法复位术后眩晕完全消失者无需进行药物治疗;眩晕症状改善或复位前后眩晕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进一步接受药物治疗。
2.2观察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微循环,常用药有培他定、银杏叶制剂等药;也可选用川芎嗪、胞磷胆碱、复方丹参、血栓通静脉滴注。急性发作可服西比灵或敏使朗。谷维素20mg口服,3次/d,连续治疗1周。
2.2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院分会2007年发布的耳石症疗效评估标准提出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2改善;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除3无效:眩晕和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耳石症[2]。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4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详见表一
注:P<0.05
四、讨论
耳石症是眩晕疾病中最为常见之一,好发年龄为55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单侧发作,双侧发作者少见。近些年来,关于半规管结石说受到广大学者认同,认为是剧烈运动、外伤、缺血或耳石膜功能老化等原因导致耳石脱落至半规管,游离的耳石在半规管淋巴液中移动刺激前庭产生一系列症状。由于主观症状明显,绝大多数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有必要及时有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3]。
手法复位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目的是通过体位、头位转变使脱落的耳石顺着特定的方向移动,回归到椭圆囊。另外本文观察组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扩血管改善循环治疗,并随访观察有效率。4周后单纯的手法复位总有效率是78.0%,观察组联合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8.0%。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结合中西药制剂治疗耳石症不但安全有效,而且起效特别快复发率低,可以立竿见影地减轻患者痛苦,风险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M]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2(1)166
[3]李亚楠 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32-34
论文作者:刘俊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耳石论文; 手法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位置论文; 阵发性论文; 有效率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