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论文_谢丽雅

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而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经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对社会认知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评分,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进恢复社会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干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恢复;对照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病情重,多出现于青壮年,具有患病率高、病程多迁延的特点,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大影响[1]。该疾病的性质决定其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维持治疗,对社会功能和家庭都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极易因各种因素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因此,在治疗中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为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4例,平均年龄33.2岁(Max55岁,Min21岁),平均病程14.2年(Max19年,Min1.9年),其中49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41为例大专及以上学历;22例为学生,28例为工人,21例为农民,29例为其他。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33.5岁(Max54岁,Min22岁),平均病程13.8年(Max18年,Min1.9年),其中24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22为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1例为学生,14例为工人,10例为农民,15例为其他;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33.5岁(Max54岁,Min22岁),平均病程13.8年(Max18年,Min1.9年),其中22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13为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1例为学生,14例为工人,11例为农民,14例为其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P>0.05)。所有患者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经过患者同意及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纳入标准

入院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低于36分;无脑器质性病变;无严重内科疾病;非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无智能障碍。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内容包括:

1.3.1心理疏导

主动安慰和鼓励患者,与患者进行主动沟通交流,每天保持半个小时的沟通时间,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给予安慰和解答,对患者的处境给与同情理解[2],可通过亲切称呼、握手游戏等给予患者安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介绍一些成功病例增加患者信心;护理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情绪,对于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要及时帮助其疏导,避免情绪积累引起过激行为,对患者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和伤害,可指导患者练习放松训练或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调节情绪。

1.3.2精神护理

发放宣传教育手册,组织知识讲座,从床边宣教到集体讲座对患者进行知识宣讲,将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对患者进行简要讲解,讲解病因诱因和治疗方法[3],对于患者的疑问要及时解决,并主动向患者介绍下一步治疗计划,提高患者配合度,对于患者存在的错误认识要及时纠正,避免走入误区影响治疗;选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作为榜样,为其他患者做出表率,鼓励其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建立治愈信心。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因为患者虽然健康出院但是在精神方面还有残疾,家庭是其主要的康复场所。医护人员在患者的出院之前与其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家属在患者在精神康复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4]。为患者回家康复的后续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心理教育,进行行为指导: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讲解精神分裂症的有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对人的影响、临床表现及系统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该如何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缓解期的患者,加强沟通,与患者一起回顾病中表现,教好精神卫生知识,做好个人卫生,逐渐养成日常生活自理的习惯。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对

经护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精神分裂症具有很高的患病率和复发率,通常治疗中多数给予抗精神药物治疗[5],对解除阳性症状具有显著疗效,但是对于情感冷淡、思维迟钝及社交障碍等阴性症状疗效并不显著。并且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住院期间患者在无聊重复毫无新意的生活中更易形成沉思、退缩绝望的思想,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阻碍患者的康复。因此,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增加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后,有效提高了患者社会认知能力,降低了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皮峻峰.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1):121-122.

[2]胡学慧,吕素红,耿淑芹等.舒适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77.

[3]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4]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5]秦培云.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7):866-867.

论文作者:谢丽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论文_谢丽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