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锐敏讲经_张瑞敏论文

听张锐敏讲经_张瑞敏论文

听张瑞敏谈经论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论论文,张瑞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先难后易法

记者:家电行业中海尔是比较早走出国门的,据我所知,你们采取的是“先难后易”的做法。

张瑞敏:海尔一开始出口定的方向就不一样,我们是为创国际名牌而出口的。我把产品放到发达国家,放到家用电器的老祖宗眼皮底下去。这里面潜在着一个逆向思维:西方国家不认中国产品,无形中给你创造一个机会。都说中国货不好,我偏要摆出一台来,而且标的价格还很高,尽管他们不买,但会引起注意。中国货价钱都很低,惟独这台这么高,为什么?一开始没人要,慢慢地总会有人接受的。这时候海尔产品货真价实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使用者满意,口啤自然很快就传出去了。“先难后易”的策略开始时十分困难,一旦迈出第一步以后就容易了。

记者:海尔的三个“三分之一”中“国外生产、国外销售”不也只是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吗?三个“三分之一”现在做到了多少?张瑞敏:所谓三个“三分之一”是指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国外生产,国外销售。这里的“三分之一”不是指销售量,而是三种不同的经营形式。目前,海尔外销产品占到总产量的20%。我们最成功的是把冰箱销到德国,洗衣机销到日本。海尔在国外销售的时候利用了一些当地人,我们制定了由外国人替我们做销售的方式,所以才有我们给德国公司发产品销售许可证的事。

逆流思维法

记者:谈到管理,总是说起来精彩,做起来枯燥。我在做老板对话当中,听到

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在关键的时候我没有犯错误”。海尔很会审时度势,把握机会,你是怎么使自己不犯错误的?

张瑞敏:现在某些国有企业老总喜欢强调,什么“机制不好”啦,“政策倾斜”啦等等。我们是集体企业,给自己制定了“防寒流”的做法。来了“寒流”提前穿好御寒的衣服。别人都感冒了,我们却抗过去了。在海尔发展过程中,我们多次遇上“寒流”的情况,不仅没有倒下,经过“寒流”反而更快地发展起来了。全国冰箱大降价,我们反而提价就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之后,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的逆向举措。

记者:对于海尔,当年砸76台冰箱给我的印象最深,这是海尔讲求产品质量最杰出的范例。之后,海尔又出台许多管理的措施。海尔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原因是什么?

张瑞敏:许多媒体在采访海尔的时候都问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海尔的经营管理模式推行不开?效仿海尔的管理模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其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作为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如果把企业比做一艘船的话,企业领导应该是什么?按照这些年沿袭的说法:领导是舵手是船长。这充其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优秀企业,是那个时代的企业领导人的角色。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的理解,企业领导人不应该仅是舵手是船长,更应该是这艘船的设计者,是船主。

吃休克鱼

记者:企业发展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产品运营、资本运营、品牌运营。其中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企业股票上市是大中型企业的奋斗方向之。请问,目前,海尔处在什么阶段?

张瑞敏:海尔目前处在由资本运营向品牌运营转轨的时候。海尔的股票是1993年11月上市的,近两年开始稳步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海尔在从资本市场上得到资金之后,把钱用到了发展家电生产及相关的项目上,得到了最物有所值的使用。

再就是企业兼并,现在兼并企业被拖垮的比比皆是。企业兼并到底应该怎么搞?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以少量的资金投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至于兼并之后,企业扭亏为盈不是靠大量的资金注入,否则不如建立一家新的企业,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所谓名牌运营。我们的做法:在被兼并企业里把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形象地总结它叫“吃休克鱼”的方法。

记者:什么叫吃休克鱼?

张瑞敏:从国际上讲,兼并分3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的作用时候,是快鱼吃慢鱼,像微软起家并不早,但它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的超过一些老牌电脑公司;到90年代是一种强强联合,所谓鲨鱼吃鲨鱼,美国波音和麦道之间兼并就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国外成功的例子只能作为参考,大鱼不可能吃小鱼,也不可能吃慢鱼,更不能吃掉鲨鱼。在现行经济体制下海鱼是不会让你吃的,吃死鱼你会闹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鱼。所谓休克鱼是指硬件条件很好,管理不行的企业。

长三只眼

记者:听说海尔有一个三只眼的理论,你能否讲一下?

张瑞敏:这三只眼的理论主要是说明企业如何把握各种变化,抓住机遇。计划经济时候,企业只须有一只眼盯着政府,按指令办事就可以了。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上需要有两只眼,一只盯着内部员工,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另一只眼盯着市场,盯着用户,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必须是三只眼,盯员工,盯用户,还要盯政府,盯市场变化。

记者:建海尔园的时候,你是否考虑过在1993年房地产骤然降温的时候,建海尔园可能是个错误的决定。

张瑞敏:市场决策有时候是凭一种第六感觉也好,凭个人眼力也好,反正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利弊都分析得很清楚,反过来如果一切都看清楚了,这时候决策谁都会做了,也就没有你发展的机会。机遇和努力是缺一不可的,机遇一定要抓住,而努力之后才可能有机遇。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我们马上行动,仅用2个月的时间贷款买地。建海尔园过程中我们遇到好几次挫折,买地后不到一个月,工商银行总行就下来检查,青岛市工商行为此做了三次检讨,也就是说如果晚两个月,我就不可能拿到贷款买地了。贷款到2.4亿的时候我们从银行就拿不到钱了,正巧忙乎了8个多月的股票上市了,我们把股市的钱放到了海尔园的建设上。看起来海尔园建设的每一步机遇都抓的很好,如果上海股票不上市我们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机遇到身边了你不去争取一样也抓不住。

柔软胜刚强

记者:张总,你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了,你感觉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应该具备几方面的素质?张瑞敏:首先,作为企业的头要有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在眼前一堆事情里你能不能找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来,找出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否对其他问题产生什么影响?这种很快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是企业的头必须具备的。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头要有一种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

记者:据我所知,你对老子的“道德经”非常推崇,而且通读过数遍,在企业管理上,你是否从中得到非常多的启发。

张瑞敏:“道德经”里主要有两点是我一直当座右铭来记取的:一是强调无形比有形更重要,“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道德经”中无形就是灵魂,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根源,是道,而道恰恰相反是非常重要但看不见的东西。

再一个对我感触很深的是:“柔弱胜刚强”,这句话在旧的版本里面对它的评价是消极的,它说明了一种转化的过程,弱可以转强,小可以转大,问题是你怎么来看待。做企业你永远处在弱势,如果你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你就有目标可以永远前进。

标签:;  ;  ;  

听张锐敏讲经_张瑞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