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长远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长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深圳迎接“九七”香港回归,迈向21世纪之际,正在扎扎实实夯实发展的基础,并同时绘制迈向2010年的蓝图。笔者以为新的历史时期,深圳面临的内外环境十分有利,有许多机遇、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挑战。因此,需要正确解决一系列矛盾问题,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1、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深圳前15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今后15年深圳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发展规划的实施依然需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圳许多特殊政策已成普惠,要增创新优势,突破口在于创造体制优势,要继续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的深化配套,完善和健全已经建立的体制框架,创造秩序井然、生机勃勃的体制环境。今后要抓好五大体制改革,一是要重点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扩大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二是要大力推进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简化边防、海关、动检等管理,特别要改革深圳海港和空港两大口岸管理,按照国际自由港的模式,形成人、物进出畅通、高效的环境;三是要大力改革金融体制,创造国内外金融机构云集、形成资金洼地的条件;四是要改革劳动人事体制、社会中介组织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为投资和经营提供可靠的中介服务;五是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实行科学有效的公务员制度,使深圳的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有实质性的提高,形成按国际惯例办事的环境。
改革为发展服务,改革步伐要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滞后,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改革,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九五”和到2010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6.4%和13.4%,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基数是“八五”计划基期的4.7倍的背景下,体现出新时期的深圳速度。这期间投入保持一定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安排13.5%和10.5%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和利用外资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5年内分别增长11.3%和10%。要提高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使高速度以高效益为支撑,体现深圳速度与深圳效益的统一。
效益来自于管理。要抓好基础管理工作,使企业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要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强化中介组织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加强社会宏观管理,搞活国有经济,繁荣市场。
效益来自于科技。新的规划期内,要提高国民经济的信息、知识和科技含量,要切实做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将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000年的35%和2010年的50%,将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000年的20%和2010年35%,使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到2000年的45%和2010年的60%,为此,一是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加大投入。
效益来自于结构优化。一是鉴于目前深圳的三产比重较低,距规划目标较远,实现结构优化的任务还很重的情况,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以较少的投入实现增加值的大幅增长,因此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刺激和加快金融、商贸、信息、运输、仓储、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步伐,抢占新的制高点;二是要提高工业的附加值,使工业的增加值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2000年的35%和2010年的38%,在一定规模或者减少投入的情况下使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大大提高,要注意稳定“三来一补”,逐步提高引进质量。
效益来自于人口规模的控制和人口结构的优化。今后人口总规模的增长速度要放慢,结构优化的步伐要加快,要加速引进高科技、高学历和高智力人才,加大技术工种、特殊工种的全国竞争力度,通过迅速提高万人大学生人数的含量,扩大深圳产业人才的竞争度,促使人才用其所学,全面提高经济的素质,从而实现超赶亚洲“四小龙”的目标,到2000年和2010年末总人口分别控制在400万人和450万人以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提高到3.6万元和10万元。
3、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关系。
初步测算,深圳市今后15年累计投资资金需求量达到9000亿元,平均每年需要600亿元投资,因此要继续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扩大资金的来源。今后15年累计地方预算内财政可提供500亿元,年均34亿元;预算外收入累计750亿元,年均50亿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000亿元(折合美元360亿元);内联投资300亿元,年均20亿元,银行贷款按目前政策累计450亿元,年均30亿元;企业自筹2400亿元,年均160亿元;还有1600亿元左右的缺口需要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和境外融资加以解决,每年要融入人民币110亿元左右。
按照2010年GDP达到4500亿元的规模与增长速度,根据现行国内生产总值耗电系数0.157测算,需要电力供应平均保持14%的增长速度,达到700亿度,仅目前拟建的妈湾电厂、105万千瓦电厂和东部电厂装机容量仅1079万千瓦,按6000小时计算,年发电量为640亿度,仍有60亿度的缺口。因此,一要限制耗电大的产业项目上马,二要节约用电、采取节电措施降低能耗,三要采取从省电网购电和从香港买电解决一部分缺口,四是必要时再上新的电厂解决缺口。
供水问题一直是深圳发展的瓶颈因素,按照现定发展规模,到2000年全市需用水18.13亿方,到2010年需28.4亿方,而现有水源仅为9亿方,如果完成西枝江引水、东莞企石引水和东江源头引水工程,基本满足2000年前的供水需要,但是为了满足2010年之后的用水,新丰江水库引水和西江引水问题需要及早纳入议事日程。水的问题是关系到未来经济发展的大事,必须长远规划,超前建设,分期实施,中观调节,以免发生新的水荒。
4、深港关系。
毗邻香港是深圳无可替代的优势,深圳要充分做好“九七”回归这篇文章,借助香港繁荣深圳,尽快建成国际性城市。深圳要加快深港间资金、人员、信息的双向流动,加强两地的经济联系与经济合作,充分利用香港国际商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和亚太工业制造中心的地位,巩固深圳作为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的地位,与香港共同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形成互利、互补的小共同体格局。
要加强深港城市功能的衔接,深圳不宜独自追求中心功能,深圳几大中心功能的发挥,应建立在毗邻香港、利用香港的基础上。要加强深港产业布局的协调,在运输仓储方面充分作好分流工作,巩固深港物流中心的地位;在电力能源工业上,搞好两地的规划衔接和合作,共同发展;在金融方面,加强同城结算和业务往来使用,加快一体化步伐;在高新技术制造业方面,加强引进、开发、制造、装配方面的合作,以深圳为基地,形成深港引进、开发、生产一条龙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两地城市的开发要相互呼应配合,做好城市建设的衔接,共同做好西部地区的开发,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对接,近期要重点搞好深圳河治理和西部跨海通道、莲塘口岸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对接,促进经济共同体的形成,巩固深圳的特殊地位。
5、深圳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深圳是全国的特区,深圳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全国的支持,今后15年仍然如此。深圳要继续加强与内地的联合,一方面要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增强资本的凝聚力,吸引内地企业到深圳设立总部、分部或者参股兴办企业,搞好对内地在深企业的服务工作,扶持内联企业集团;另一方面深圳要利用比较优势,继续以较强的资本实力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深圳向内地投资取向,要从以房地产为主转向实业与房地产并重、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深圳更是广东的特区,深圳要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要按照省的要求,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内发挥国际性大城市的作用,建好对外贸易、对外运输、对外交流的通道,做好“排头兵”、“试验场”和“领头羊”,当好金融、对外贸易和信息的“窗口”。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深圳最近的腹地,深圳要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搞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对外贸易基地和产业工人现代教育基地,因此深圳要主动争取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深圳证券市场、外贸口岸、信息业等方面的具体支持,搞好各个方面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规划的衔接和经济建设的协调,一是注重产业布局上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二是做好供水、供电和道路交通与邻近地区的衔接;三是加强环保与社会发展等方面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协调,使深圳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一道成为我国经济的南方增长极。
6、产业发展与产业协调的关系。
未来15年,深圳市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战略,要求不仅要注重产业内部的单向发展,而且要注重产业之间的协调。不断提高第二产业档次,增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整个经济的结构效益水平,增加经济增长技术含量,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争取到2000年和2010年,使深圳三次产业比例由目前的2.6∶55.9∶41.5调整到1∶49∶50和0.8∶39.2∶60。首先要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商贸业、信息业、航运业、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密切注意国际经济动向,培植战略产业。第二,要依照国际性大都市的要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知识、技术和信息含量,大力提高附加值。第三,要加快工业的升级换代,重点发展计算机及软件、通信、机电一体化、视听、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重点轻工、能源七大支柱行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力度,用先进技术装备传统产业;要妥善处理“三来一补”与升级转型的关系,逐步壮大工业实力。第四,要保障深圳城市的供应,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发展城市供应和出口创汇农业,向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转变,稳定农业基础,保证有效供给。
7、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增长和发展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增长侧重于量的增加,发展不仅强调量的增加,也强调质的提高。简言之,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发展。就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而言,只有克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负效应,才能促使经济发展;只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经济才可能持续稳定发展,才可能充分发挥经济高速增长的效果。
深圳过去15年由于是白手起家,相对注重于增长速度,迫切要求尽早形成一定基础的量的积累。虽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注重社会发展,但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未来15年,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政等社会事业也要加快发展,上新的档次,国际性城市氛围的营造,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投资软环境的改善,竞争力的增强,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优质的人力等各种资源的提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支撑,都要求以高水平的社会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增长要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绝不能为增长而增长。因此要克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种种负效应,保持自然生态的综合平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争取使居民人均年收入提高到2000年的2.6万元和2010年7.4万元,保险覆盖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2000年的85%和2010年的95%,争取到2010年使98%以上的市民“居者有其屋”,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15平方米以上,使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带来的效果,实现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8、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深圳在其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一直注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基本平衡,但时至今日,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态破坏严重、“三废”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未来15年,深圳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统一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要更注重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防止经济增长对环境生态造成的破坏,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加快环保立法、执法步伐,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不能为了仅仅追求产值、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上一些有严重污染的项目,不能为了上项目而破坏大好的山海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经济增长是无意义或缺乏效率的增长,也是不能持久的,只能导致投资环境、竞争能力和经济整体质量下降,破坏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必然会影响环境相关系数大的高科技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而环境的整治,又必须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影响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因此,要在经济建设中注重保护环境;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环境评估和审批工作,特区内和水源保护区继续限制污染大的项目,特区外也要逐步淘汰有严重污染的项目;要禁止对沙滩的破坏,为子孙万代保留良好的休憩场所;要重视“三废”处理,争取使废气处理率由目前的98%提高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由目前的60%提高到2000年的80%和2010年的95%,污水处理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2000年的70%和2010年的90%;加强植被保护和园林绿化,绿化覆盖率由目前的43%提高到2000年的45%和2010年的55%,形成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三者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把深圳建成经济实力雄厚、环境优美、生活质量一流的国际性城市。
9、投资环境与外引内联的关系。
坚持外引内联是深圳的一个法宝。创办特区以来,深圳市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利用外资协议15613项,协议投资金额累计178.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1亿美元,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设备。同时深圳得到全国的大力支持,还与内地广泛开展经济联合,兴办内联企业7000余家,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作为全国的“窗口”,深圳也充分发挥了为全国服务的作用。深资日益成为内地重要的资金来源,深圳在财税上也作出巨大贡献,深圳主动开展对内协作,在许多贫困地区积极扶持造血型项目,同时深圳企业也大力向境外拓展,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
外引内联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充分发挥外引内联的作用,必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目前深圳市基础设施虽较为完善配套,但是部分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未来15年深圳仍要吸取经验教训,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水、电、交通等设施。同时,针对目前特区优惠政策不仅逐渐普惠化,而且水电等各种费用上升、无形成本增大、办事效率降低、周边地区各方面竞争压力日益增强、资本凝聚力削弱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善软硬环境。
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也离不开外引内联的推动。在硬环境方面,未来15年,外引内联要适当向基础产业方面倾斜,以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以更完善配套的投资环境为外引内联创造条件,促使深圳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软环境方面,要通过外资内资企业更多地进入垄断行业,营造适度的竞争氛围,增强经济活力,使外引内联成为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并与本市企业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格局。
10、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两位一体、密不可分,城市建设是硬件,城市管理是软件。深圳发展时至今日,已开发了200平方公里的土地,各项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城市管理也逐步正规化、法制化。但是,城建和城管方面仍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偏低种种不足。
未来15年,城建和城管都要围绕把深圳建成国际性城市的目标,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尤其在两者的关系上,城市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管理,在利于城市管理的基础上开发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只建不管的情况发生;城市管理要立足于已有的城市建设水平,大力改善管理状况,着重抓好城市治安、交通、消防、环保、绿化、工商等方面的管理,以国际性城市为标准,适度超前,完善城市的整体功能,合理开发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改进深圳的软硬环境,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标签:城市经济论文; 深圳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