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周边国家论文,区域合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3)03-0003-(05)
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是我国睦邻外交的首要目标,也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初,我国基本完成了同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或正常化,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目前,充分重视和努力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关系的进一步扩大和向更深层次发展,是适应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资源,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模式,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周边国家的地理及人口特征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有15个国家与我国陆路接壤,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6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我国周边国家的情况非常复杂。在冷战时期,由于两大阵营的对垒,我国周边国家被分割为两个独立运行的体系。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冷战时期我国与大多数周边国家都处在相互封闭的独立状态,边境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冲突降低,市场经济体制融合不断增强,政治疆界逐渐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日益凸现出来,这种互补优势在现实经济增长中潜力巨大,从而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不断发展。然而,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文化冲突等也显现出来。概括起来,我国周边国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2)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并存;(3)资源存在互补性。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不断发展。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的区域合作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
1.东北亚地区中国的周边国家。东北亚区域合作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图们江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地带。图们江是流经中、朝、俄3国的国际河流,发源于长白山主峰,全长516公里,由源头至珲春市防川村的土字碑后,为朝、俄界河。从防川村的土字碑到日本海约15公里。图们江流域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其中2.3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境内,年平均流量70亿立方米。图们江沿途经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咸镜北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区。
表1东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状况
人口
面积 人均GDP
人口密度
(1992,百万)(万平方公里)(1991年,美元)(人/km[2])
中国1158.20966.00 320.00120.00
日本124.2037.77
27071.00
329.00
朝鲜22.10 122.10 944.00181.00
韩国43.6 9.92
6490.00
440.00
俄罗斯远东 8.05 621.60
- 1.30
资料来源:Managing Labor Mi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n[M].Won Bae Kim Northeast Asian Economic Forum,AUG 1994,P7.
2.东南亚地区中国的周边国家。东南亚地区主要是指湄公河流域的国家,即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在我国称之为澜沧江,出境以后被称之为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我国西藏和云南,出境后依次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最后流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入海径流量为黄河的6.5倍。
表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概况
柬埔塞 老挝 缅甸 泰国
越南 中国云南 合计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10 19.60 67.70 51.30 23.20
38.00 218.10
人口(1993,百万人) 10.00 5.00 45.00 58.00 71.00
38.00 227.00
GDP(1991年,亿美元) 8.30 10.40 281.00 983.40 94.10 81.40 1458.60
人均GDP(1991年,美元)96.00 240.00 657.00 1775.00 138.00 215.00 -
资料来源:余炳雕,蔡旭阳,卢丽。成长三角:理论与现实——图们江与湄公河地区成长三角开发实践的比较[J].东北亚论坛,1999,(4):3。
3.中亚地区中国的周边国家。中亚地区中国的周边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担、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5国。中亚5国为新亚欧大陆桥沿线或辐射区的国家,5国总面积3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00万(1992年)。新欧亚大陆桥也被称之为第2欧亚大陆桥,是相对于西伯利亚的欧亚大陆桥而言。
东北亚地区国家之间在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见表1),1991年中国与日本人均GDP相差近84倍,中国与韩国相差19倍,但同时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互补性,俄罗斯具有石油、天然气、森林等丰富的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日本和韩国拥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这些经济的互补性在冷战后已成为开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湄公河流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27亿。湄公河流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除了泰国经济较为发达外,其他国家经济都比较落后(见表2)。这一地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相当丰富,文化方面也有相通之处。因此,早在1957年泰、老、越、柬4国就成立了“湄公河委员会”,设立了湄公河下游地区开发计划,后来由于政治、战争等原因一度中止。
由于我国周边国家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东北亚地区合作以图们江区域项目为核心;东南亚合作以澜沧江—湄公河开发为主;中亚合作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下,以新疆为核心与中亚5国的经济合作及新欧亚大陆桥项目。吉林省延边地区、云南省和新疆是我国参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地方政府。这3个地方政府不仅是在我国的边疆地区,而且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时还是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意义
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维护边疆地区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首先,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把我国作为潜在的对手,在战略上对我国进行遏制和封锁。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是维持战略均衡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地区合作,建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中亚5国独立以后,美国开始向这一地区渗透。特别是“9·11”以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有长期在中亚驻军的趋势。我国加强与中亚5国的合作,能够削弱美国的影响,维护我国安全。第三,加强与朝鲜的传统友谊,发挥我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对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东南亚国家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持有矛盾心理,中国威胁论在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市场。为了消除东南亚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疑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对于我国形成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2.有利于开发周边市场。我国周边国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很大,与我国在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互补性。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已经达到6000亿美元,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出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之一。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开拓周边国家的市场,不仅可以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而且有助于我国利用周边国家的资源,弥补我国资源不足的缺陷。
3.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繁荣。吉林、新疆、云南是我国参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主要省份。这3个省份是我国的经济边缘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地区,具有多元文化、多种民族并存的特点。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加强地方政府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形成以吉林、新疆、云南为核心的对外开放窗口,带动其他中西部省份的对外开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其他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也能够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而且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确保边疆安全。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进展情况
新世纪初,我国大周边外交成果显著,一个南北“两翼齐飞”的放射状区域合作呼之欲出。
1.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自1991年由联合国UNDP推出图们江开发计划以来,有关各国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1995年12月,中、俄、朝、韩、蒙等5国在联合国总部正式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环境谅解备忘录》,中、俄、朝3国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地区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这两个协定和一个备忘录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澜沧江—湄公河开发与东南亚区城合作。1992年以来,有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已经形成了四种合作机制:(1)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2)东盟主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3)新湄公河委员会主导,柬、老、泰、越4国参加,中、缅为对话国的“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4)由泰国发起的中、老、缅、泰4国毗邻地区“经济增长四角”合作机制。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自1992年至1999年已先后召开了9届部长级会议,合作范围涉及交通、通讯、能源、旅游、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禁毒等8个领域,确定了100多个合作项目。
3.欧亚大陆桥与中亚5国合作。我国与中亚5国的合作始于“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我国与中亚国家由政治、军事合作转向全面合作,合作机制由元首会晤转变为制度化的国际组织。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在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经贸等领域的合作,而且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在经济合作方面,我国与中亚5国的合作主要包括能源开发、新欧亚大陆桥建设项目及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且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世界经济虽然已经转入复苏,但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改革带来的发展与市场已经成为东南亚经济成长的希望与寄托,逐步成为亚太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经济与亚太国家经济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在此情况下,中国积极就加强区域合作,并提出建议或看法就是发挥建设性作用的重要体现。中国与周边国家近年来极富成果的合作实践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互为战略依托。
四、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主要特点
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中,经济合作表现出了典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特点,主要表现为:
1.次区域经济合作是较低水平的合作。按照经济一体化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起点是特别关税区和自由贸易区,即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在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的区域经济合作中,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初始目标,而是更低层次的目标,主要包括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衔接、消除贫困、经济增长、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
2.国家参与方式以重大项目合作为主。由于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法律政策、经济制度、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全面经济合作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大型投资项目的建设,还需要以政府协议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相互提供保护。因此,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基本上是以政府签定的大型合作项目为主。
3.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参加次区域合作的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国内的某些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相对较低的区域经济合作,没有涉及到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协定等由主权国家介入的范围。我国政府在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点是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并鼓励地方政府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4.区域内部资金不足。沿边省、区资金不足,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中资金投入能力有限,在周边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周边各国都在积极引进外资,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欧美等国资金、技术、产品大量涌入,其影响在不断扩大。而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额明显偏少,如截至2000年10月,我国在越南的投资仅位居第19位,投资项目50多个,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占60%,使得我国企业在越南的投资实力上竞争不过在越南的其他国家的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最为缺乏的是区域内部的资金供应者,这就决定了我国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对区域外部资金的严重依赖性,同时也是落后国家和地区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坚持开放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加快同周边国家合作的步伐,使其成为沿边各省、区民族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力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广泛开展外引内联、共同合作开发、各自发挥长处、实现最佳资源配置、发展地区经济、增强幅射作用,使其成为联结内地省、区与周边邻国扩大交往的纽带,开创我国周边对外开放新局面,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基础上创造和选择适当的条件向周边小规模区域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地区资源开发和共同繁荣为目的,以国境省、区为前沿和支点,以我国腹地为后援,吸引和联合周边国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开展经济、技术、劳务、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分工与合作的周边外贸新格局,是新世纪我国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五、中国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包括整个世界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与周边各国关系、周边国家间关系和周边各国内部关系。大国政治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并未真正改变,少数国家霸权主义行径盛行。某些大国为了其自身利益而对某些亚洲国家施加影响,进而阻碍我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同时,亚洲地区各国在边界领土划分、民族宗教、社会制度、民俗习惯等方面差异很大,各种关系比较复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恩怨较多。另外,周边某些国家的内部政治、社会局面不安定,政策不具有连续性,这些必然会给我国开展与周边各国的合作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2.市场经济体制差异。市场机制是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由于我国周边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市场机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如中亚5国市场机制不健全,俄罗斯经济体制僵化等。
3.内源资金、技术、人才不足。从周边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来看,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起步阶段是以公路、铁路、机场、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资金不足是首要的问题。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合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然而,无论是我国吉林、新疆、云南,还是其他周边国家,缺乏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4.各方面利益协调的难度。在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中,特别是在多国交界处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利益上的冲突,协调各方面利益难度较大。在图们江地区,朝鲜的目的是使清津、罗津等港口取得主港地位,而对我国恢复图们江通海航行权以及俄方港口的扩建持消极态度。俄罗斯认为图们江地区联合开发对中、朝两国有利,因而影响海参崴的发展。在湄公河流域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5.形式单调,合作领域较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实行周边对外开放以来,经贸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边境商品贸易。无论是易货贸易还是现汇贸易,从其自身性质上看,其发展的规模、水平总是有限的。而其他合作形式和技术、资金、合作开发等除部分地区外,尚未成为主要形式,这显然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一体化趋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束缚了我国周边外经贸合作的发展。
由于我国周边区域广大,边境线长,各地区情况差异较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扩大全面开放的格局,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合作总体目标模式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应根据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不同规模、内容、形式和范围的合作关系,并尽可能发挥小规模区域合作网络。第二层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协调各国间关系,逐渐扩大双方合作领域,使我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扩大到我国同周边各国区域组织间的关系,如与东盟、中亚、南亚、独联体之间形成一种不同于已有国家间合作的新的合作模式,从而将我国周边合作的档次更提高一步。为此,应当首先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与周边国家政府间协调机制。加强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不仅能够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清除“三股势力”、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协调,促进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机制的发展,在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
2.加强对周边国家区域合作项目的协调和管理。目前,图们江开发项目由国家图们江开发领导小组协调和管理;澜沧江—湄公河项目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前期研究协调组”协调管理;中亚合作在国家有关部委组织下实施。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3个项目之间的协调,在周边国家区域合作项目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提高我国在周边国家区域合作项目之间的兼容性。
3.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促进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发展。图们江地区开发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特别是朝鲜半岛局势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以地方政府合作为主,建立珲春与罗先、哈桑跨国经济合作区,形成双边或者3边跨国经济合作区,促进图们江地区物流、人流更加顺畅地流动,提高图们江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当以多边合作为主,在交通、旅游、能源、贸易、投资和禁毒等方面开展合作;中亚的合作以双边合作为主,一方面通过能源开发项目,提高经济合作水平,同时扩大边境贸易、旅游等方面的合作。
4.制定周边国家区域合作长期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国家应当制定图们江开发项目、澜沧江—湄公河项目和中亚国际合作的长期规划,争取把相关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5.加强对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的综合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开展了“21世纪图们江周边国家经济对策研究”、“中国珲春—朝鲜罗先跨国经济合作区规划研究”、“珲春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中蒙区域合作研究”等研究项目。为了促进我国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加强对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研究,扩大对这3个区域合作项目的横向比较研究,总结各自的经验和教训,为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更好地开展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提供咨询意见。我们建议,联合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在教育部东北亚重点研究基地中,增设“周边国家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3-01-10
标签:澜沧江论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上合组织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中亚民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