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校一直在推行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步骤上虽然有很多共同性,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化很大,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运用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课前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巩固练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我们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的团体合作总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最近几年一直在品德课上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重形式和花架子,轻实效”的现象。那么,怎么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下面我结合品德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安排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如何完成任务、各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样、个人的学习效果如何。老师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知识正迁移。
例如我在讲《车的变迁》一课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从古至今交通工具的变化、人们是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交通工具的、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另外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交代清楚小组学习的目标和怎么完成任务,这样分组合作的效果就更好。
二、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组长负责分工,然后进入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动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教师要巡视指导,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引导,并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要让学困生多思考,让优等生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探究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喜欢上小组合作探究。
三、设置辩论问题,激发合作兴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可以使合作更加和谐。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设置辩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同意方或不同意方,并说明理由。
例如,一次上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芳放学回家,感到有些疲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她想起妈妈常说的回家后先做作业,于是打开了作业本,可是,写了一会儿,有些写不下去。她有两种做法:
1.坚持写下去。
2.休息一会儿再写。
你同意哪种做法?观点不同的人,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双方各自说明理由,也可以找代表辩论。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确定好合作主题
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突破课堂难点为准则,制定适当的合作学习目标。关键是确定适当的话题或活动主题,要注意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问题。
例如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做生活的小主人》一课,针对学生的问题,列出几个专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材中的提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生字不认识、文章看不懂时应该怎么做?对自己不爱学而又必须学的课程,应该怎么办?学习做某件事,总是做不好,怎么办?列出这些专题让学生小组合作。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形式,以泡泡来导思。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吐泡泡”中的问题作为合作主题。
五、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1.确定本班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4到6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我所带的班一般4人,老师讲课时4人都能面向黑板,合作时都能围桌而坐,比较方便操作。
2.确定小组人员,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格等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和评价。
六、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学生盲目地讨论,无的放矢,实际是“活而无序”,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规则意识。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之前的学法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我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之前的独立学习。首先要保证学生充分思考和畅所欲言的时间。其次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2.要学会评价。小组成员、组与组之间展开互评,从而达到明事理的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合作共赢、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每个人的发展,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论文作者:李崇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教师论文; 品德论文; 《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