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运用尿激酶进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3组:早期溶栓治疗组20例,溶栓治疗组2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早期溶栓治疗组和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发病后3小时、6小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评价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0、20天评分比较,早期溶栓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溶栓治疗组与溶栓治疗组的疗效评价有统计学差异,且二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58.3%。结论:早期运用尿激酶进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在改善神经缺损的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060-02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脑梗死导致患者的大脑血管出现血流障碍,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缺血性坏死,造成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起病急,预后差,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现代循证医学表明[2],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而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起病后3小时内。血管溶栓的主要作用在于运用高浓度的溶栓制剂加速血栓溶解,从而提高血管的再通率,改善神经细胞的功能。现将我院使用尿激酶进行不同时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为49~77岁(59.3±2.5)。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MRI、CT以助确诊。将患者分为3组:早期溶栓治疗组20例,溶栓治疗组20例,对照组8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初发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6小时之内;②颅脑CT排除脑出血;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4分;④年龄在18~80岁;⑤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近期服用抗凝药物或48h内进行过肝素治疗;②近期发现颅内出血或有严重的头部外伤史;③高血压及低血糖患者慎行溶栓术;④有癫痫发作史;⑤近期有消化系统出血或心肌梗死,以及其他禁止溶栓的情况。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血管扩张剂以扩张小动脉及小静脉,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液凝集等,并根据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的治疗。早期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发病后3小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具体治疗为每公斤体重2万单位尿激酶,一次;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发病后6小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具体治疗同上。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若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立即停止溶栓,并行CT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密切观察其他出血情况。各组患者治疗均为20天,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
1.5 疗效评价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判定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打分,分值高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较高。疗效判定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选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NIHSS评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0、20天评分比较,早期溶栓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血供障碍,使神经细胞由于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进一步引发神经功能活动障碍的临床急重症。有研究表明,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因素中,较多的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血管壁的病理改变。脑梗死占脑卒中的60~80%左右[3],发病急,预后差,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对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如具备溶栓条件,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研究表明[4],发病后6小时内行溶栓治疗,可限制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症状和生活质量。
尿激酶是现今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之一[5],其机制是作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促进纤维酶原向纤溶酶转化,以发挥溶栓作用。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58.3%,早期溶栓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组及对照组;另外,患者治疗后1、10、20天评分比较,早期溶栓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及对照组,肯定了尿激酶溶栓的效果及早期溶栓的疗效。须注意的是,溶栓治疗可能引起血管出血或再灌注损伤,因此应严密监测凝血及血压,如若不适停止溶栓。
综上所述,早期运用尿激酶进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在改善神经缺损的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玲玉,陈斌,吕志华等.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1,6(4):250-253.
[2] 王冰,翟秀文,孙鹏等.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1):66-67.
[3] Yang FC,Lin CC,Hsueh CJ,et al.Local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with urokinas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roval of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reatment in Taiwan[J].Ann Vasc Surg,2010,24(8):1117-1124.
[4] 张海学.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1,22(16):19-22.
[5] 陶先明,胥明,谢勇.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19):1938-1941.
论文作者:毛献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溶栓论文; 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尿激酶论文; 脑梗死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