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broscan、APRI及FIB-4用于HBV相关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邓辉

邓辉

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HBV相关肝硬化诊断过程中采用Fibroscan、APRI以及FIB-4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82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前往我院接收治疗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义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Fibroscan检测,统计记录患者的肝硬度值(LSM),同时比较两组APRI及FIB-4值。结果 比较分析,研究组LSM值以及APRI、FIB-4值,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积极对患者分析Fibroscan、APRL以及FIB-4检测值,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诊断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判断,对患者获得针对性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应用效果优异,于临床中进行推广的意义较为深远。

关键词:Fibroscan;LSM;APRI;FIB-4;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临床诊断价值

参考现阶段临床中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诊断提出的相关研究课题,发现通过Fibroscan检测技术,分析LSM、APRI、FIB-4指标水平,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判断,有助于患者尽早获得科学的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着积极的作用[1]。在此研究背景下,我院于2016年03月~2018年03月,对82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积极Fibroscan、APRI、FIB-4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分析,现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03月~2018年0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82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35~73周岁,平均年龄(53.61±0.39);同时选择同期前往我院接收治疗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义为参照组,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4~74周岁,平均年龄(53.21±0.79),对照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可比性优异。此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同时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在事先对此次眼疾实验目的、研究过程以及研究作用掌握以及了解的情况下,自愿签署由我院提供的知情书以及同意书,参与此次研究过程。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Fibroscan检测。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并将患者的双臂向上抬起,然后在患者的腹部肝区皮肤处,将M型探头垂直探测,每一名患者探测10次[2]。同时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然后对患者的APRI、FIB-4值进行统计。

1.3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患者的肝硬度值(LSM),同时比较两组APRI及FIB-4值。

1.4数据分析

统计学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通过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分析研究数据,研究组经过Fibroscan检测,其LSM值以及APRI、FIB-4值,均要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作为临床中引起肝硬化以及肝纤维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不可小觑。当人们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发生慢性乙型肝炎后,其病情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则必然会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难度,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实验研究结果明示,在实施Fibroscan检测以及APRI值、FIB-4值检测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其肝硬度值以及APRI值、FIB-4值,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现阶段而言,临床中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治疗,能够依靠且值得信赖的治疗手段,仅为肝移植,且患者的预后效果往往较差,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早发性、早确诊对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以及及时治疗干预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目前临床中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活检以及血清指标诊断方法,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采用更加准确的诊断手段,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是我院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Fibroscan检测作为一种全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其主要通过不同肝硬度对超声产生的反弹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肝组织硬度,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检测结果更加的准确,当然该诊断技术也受到患者体型差异以及肝脏炎症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而通过将血清学指标与APRI、FIB-4等联合后,构建出一个更加完善、系统的评估模型,再与Fibroscan检测结束相结合,给肝硬化临床诊断提供了全新的途径[3]。

综上所述,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积极对患者分析Fibroscan、APRL以及FIB-4检测值,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诊断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病情判断,对患者获得针对性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于临床中进行推广的意义较为深远。

参考文献:

[1]刘娜娜,黄祎,刘华宝.Fibroscan、APRI及FIB-4用于HBV相关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01):61-64.

[2]邓林,张凡,钱晨雨.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值与Fibroscan检测值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7,29(11):1309-1311.

[3]余素琼,覃丽萍,廖咪妮等.Fibroscan在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3):291-292.

论文作者:邓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Fibroscan、APRI及FIB-4用于HBV相关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评价论文_邓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