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存论解读“人本主义”--张世英“人本主义理论与民间细胞客体与理论”的启示_人类中心主义论文

从生存论解读“人本主义”--张世英“人本主义理论与民间细胞客体与理论”的启示_人类中心主义论文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论解读——张世英先生《人类中心论与民胞物与说》一文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胞物与论文,人类论文,中心论文,一文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2)02-0006-06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术界就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理 论。有人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前者把人 类利益摆在绝对的优先地位,用科技的发展强迫自然随人类的意愿改变,结果几乎毁灭 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应赋予除人之外的其他生物生存的平等权利,肯定其 他物种的内在价值,提倡生态伦理;有人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有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 三个层次上的涵义,基于人类的任何观点、主义和行为都不可能是反人类的,所以人类 中心主义不可拒斥;有人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不同层次,有强人类中心主义和弱人类 中心主义、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的人类中心主义,前者会造成人对自然的掠夺和 压榨,后者则能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遵守适度的原则;还有学者从哲学、生态伦理和 传统文化精神的角度对人类中心主义作了研究,总之对这个问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觉得这些研究都没有说明下列问题:1.人类中心主义到底是什么?人类中心主义是 否能超越?2.海德格尔是否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他反对的到底是 怎样的人类中心主义?3.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是生存方式的转变导致的,还是“人类中 心主义”观念造成的?看了张世英先生《人类中心论与民胞物与说》这篇文章后,我深 受启发,循着他的思路,我试着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人类中心主义”一般译自英文的两个词:1.Humanism,它曾用来指称基于希腊和罗 马学术思想的文学、哲学思潮,尤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反对鄙视现实生活的正统天主教 观念,以提倡世俗文化和肯定自然存在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超自然的神来当作思想文化 的核心;也曾用来指称从不同角度强调人的本质、使命、需要、地位、作用,主张维护 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等天赋权利,肯定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一切思想理论均 应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尺度的一种信仰体系。中文也译作“人文主义”、“人 道主义”或“人本主义”。2.Anthropology,它曾指从哲学上对人的起源和进化、风俗 和宗教、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的文化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等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 的一门学科,即人类学。[1]海德格尔也讲到,比较狭窄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无 非是一种伦理学——美学的人类学,而这个“人类学”(Anthropologie)不是指某种人 的自然科学研究,“它标志着那种对人的哲学解释,这种哲学解释从人出发并且以人为 归趋来说明和评估存在者整体。”译者在脚注中特地说明,这里的“人类学”实可译为 “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2](P903)所以从广义上说,“人类中心主义” 很容易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或“人类学”相混同,在某种意义上 ,它们用的是同一个概念;从狭义上理解,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从人的角度认识客观世 界、用人的价值标准评判客观世界的哲学理论。人类进入20世纪中叶,随着科技的发展 ,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西方哲学家又用这两个词或它们的衍生词如“Anthropocentri sm”等来指称把人类的价值评价过高,忽视或否定其他自然物的价值,以人类的存在否 定和限制其他自然物的发展的观点。它是与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伦理学(非 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

为了避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含混理解,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指出这个概念的正确含 义,我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人类中心主义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对自身与他者关系的认识结果

在生物学意义上,人永远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中存在的其他生物体一样要从周 围环境中获取生存资料,人的废弃物以及人的躯骸本身最终又回归自然;而把对象作为 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产物及结果去理解,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基础的层面。

从认识论上说,人产生后,人类就以能动的主体的身份与客体接触,意识到自我的存 在并把自己与其他物体区别开来,主体和客体的二分性也产生了。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寻 找对象的相似或差异,通过比较得到对象的本质和特点,从而完成一个个认识环节,人 只有在设想中把自己作为异类投入自然中,才能客观地考察世界,获取外部世界的真实 知识,主客二者是因为互相构成而互相分离。没有主客的分离,自然中也许只存在一些 聪明的古猿,永远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不会有深刻的认识,不会有历史延续的今 天。当然,认识也是主客的统一,人只有本质上是自然的,与自然统一的,才能理解自 然的本质和规律。

从实践上说,马克思一方面把人看成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把人看成是属人的 自然存在物。人既与外部世界具有同一性,而其本身又是自我规定的,人作为属人的自 然存在物的内在规定性是通过人有意识地作用于外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而实现的,而人 的对象性活动既是人的生命机能在对象上的显现,也是人在这一显现过程中获得独特的 体验及其对结果的享有。所以人的生存不能等同于思想、观念、理性等人的机能,人的 生存是人在感性对象性活动(实践)中建构并为人感受着生存意义的实际生活过程,是世 界的人化和人的世界化的双向过程。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 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感性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3](P16)人不像动物只能简单地依赖自然,而是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使自己的目的、 愿望、要求及审美情趣对象化。人不仅按照外在尺度活动,并懂得怎样把内在尺度运用 到对象上去。正是通过认识活动和实践即对象性活动,人类逐步确立了自身的主体地位 和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

2.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和地球为参照系认识和衡量对象的理论

恩格斯曾说到人所处的位置、认识指向的参考系对人类认识和科学知识的影响:人类 是站在地球这颗独特的星球上、以地球的立场、从地球的角度去认识宇宙的其他部分的 ,人类能更多地了解地球以及地球周围的自然界,空间距离和时间延续是人类认识的巨 大限制,我们的科学本质上是地球人的科学、地球上的科学,具有地球的“地域性”。 恩格斯认为,尽管“天文学中的地球中心的观点是偏狭的,并且已经很合理地被推翻了 。但是当我们在研究工作中愈益深入时,它又愈来愈出头了。太阳等等服务于地球。我 们只能有以地球为中心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等,而这些科学并不因为说 它们只对于地球适用并因而只是相对的而损失了什么。如果认真地对待这一点,并且要 求一种无中心的科学,那就会使一切科学都停顿下来。”[4](P559-560)“月球上没有 大气,太阳上只有由炽热的金属蒸汽构成的大气;所以月球没有气象学,而太阳的气象 学则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的整个公认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都是绝对地以地球 为中心的,只是为地球建立的。”[4](P559)他认为,无中心、无目的、无立场的科学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地球人的科学必然以地球为中心,对地球适用,我们的科学有一个 很实用的目的就是为人类生存服务,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在地球上参与自然界变化 的,我们参与的是地球自然界的变化。

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机械的,其中渗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对象的生成、认识过 程和方法进展都受人的内在尺度的制约,是以人内在固有的认识结构和能力为基础对外 部刺激的一种选择重构的同化过程,只有进入这一过程的事物才是人类真正的认识对象 。就感觉而言,人只有人的感觉,我们永远不会深悉化学光线在蚂蚁眼里究竟是怎样显 示出来的底蕴。就理性认识而言,概念、判断、推理更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方法,通过人 类思维加工的产物与原来意义上的对象是有巨大差别的,而由语言的外壳构建的符号系 统,是人类特有的表达世界的方式,它巩固了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也巩固了人作为人 的地位。

3.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评判标准

早在公元前5世纪,智者普罗太哥拉就提出一个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 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认为存在者始终关涉于作为自我的人。默迪在《 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篇论文中提出了“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概念,他认为现代 人类中心主义与前达尔文和达尔文的观点根本不同:首先,在人的世界里理所当然以人 为中心。人类肯定被人评价得比自然界其他事物有更高的价值,如果蜘蛛有意识,蜘蛛 一定也会把蜘蛛评价得比自然界其它事物都高,这种评价来自对自身种群的尊重和信心 。其次,人按照自然物有益于人的特性赋予它们以价值。随着我们对自然的知识不断增 加,人们越来越发现人类的存在既有赖于社会群体,又有赖于生态支持系统;在考虑到 自然界对于人种延续存在的工具属性后,我们把这种工具价值赋予越来越多的自然物; 当我们意识到自然中所有事件都对我们生活在其间的整体有影响时,我们就对所有事物 做出价值评价,如海洋浮游生物可向地球提供大量氧气,人们为了生存就会尽量保护这 些生物,这时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则直接导致对自然的保护。再次,人类中心地位的获得 与人类是文化的产物有关。人类中心决非仅指其生物性的延续,同时是一种文化实体的 进化,文化代表了获得、储存、传递关于世界知识的一种独特的方式,一代人获得的知 识可以通过社会学习机构传递给后代,虽然每个新生个体必须通过学习重新获得知识, 但社会的文化知识总和却趋向于以积累的方式增长,“所谓人类中心主义就是要评价使 我们成为人类的那些因素,保护并强化这些因素,抵制那些反人类的因素,……人之外 的自然不会采取行动保护人的价值:这只能是我们自己的责任。”[5]最后,人类中心 主义是人类考虑到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以后所采取的一种合理与必要的行为方式,是对 人的价值、意义和人类创造潜能的信念,它是推动人类参与进化的必要动机,并与肯定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肯定自然界所有事物的价值、肯定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对人类生活 于其中的整体发生作用的哲学观点相吻合。人在生存中总会设定一个价值。这也是一个 必要的、由强力意志本身所设定的确保它自身存在的基本条件。

张世英先生通过考察荀子、张载、戴震、王阳明、程朱等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人与物 关系的论述,指出中国先哲在“坚持人之异于和高于其他自然物的卓越地位”的同时, 也提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更不否认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而必须“宰禽兽 以养亲”、“燕宾客”等,自然界有“轻重厚薄”乃“良知上自然的条理”。可见“坚 持人的卓越地位不等于说人可以任意支配和统治自然物,不等于是‘人类中心论’,至 少不符合西方哲学术语‘人类中心论’的原意”,“人不可能不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而 生存,人类中心论不能绝对地加以否定。”[6]下面我想通过对海德格尔有关思想的考 察从另一角度证明张先生的这些观点。

宋祖良先生曾指出,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的“人道主义”(humanus,hu manitas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误译。[7](P229,P245)海德格尔被认为是反对人类中 心主义的,但他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到底是什么,我国学术界并未作深入考察。实际上海 德格尔从人类生存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存在的主体和客体的 关系,从而也对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问题作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回答。

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中区分了人的存在和物的存在、存在的主体和客体、存在和生存 。他认为存在者是存在的,存在者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自在;而人之存 在的方式是生存,“人是存在的澄明”,[8](P370)在《存在与时间》中也常常出现“ 人的生存就是他的实体”,“人的实体就是生存”这样的话。他认为,植物与动物总是 被绑在它们的环境中,却从来不是自由地被摆进存在的澄明中去的。人生存着,文明与 文化都是通过人的创造而行世的。人类用灵魂来抵制肉体,用精神来抵制灵魂,用生 存 来抵制精神,又极力为对精神作很高的评价作宣传,然后还是让一切复归于生活的体 验 。人的生存是自在自为,自为意味着对人类理性的张扬,对人类地位的肯定。海德格 尔 把人类主体地位的获得和巩固理解成一个过程:古希腊关于存在者之存在的最古老的 表 达之一是“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原来的存在者乃是涌现者和自行开启者,这时的 人 是向自然、向存在者趋近。而在现代,人们则把现存之物当作某种对立之物带到自身 面 前来,并把它强行纳入到自身的关联之中,人于是就成为对象意义上的存在者的表象 者 ,自然、存在者向人趋近。到18世纪末,工业的发展使人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主体带到 了 关系中心的优先地位上,随着对作为被征服的世界的支配越是广泛和深入,客体之显 现 越是客观,则主体也就越主观地、迫切地突现出来,世界观和世界学说也就越无保留 地 变成一种关于人的学说,变成人类学(人类中心主义)。

海德格尔客观地指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指出了人成为主体和世界成为图像 后对人类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并没有反对一般的“人类中心主义”。我认为,他19 46年在与让·波弗勒“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实际上明确提出反对了以下三方面的倾 向:第一,反对搬弄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新名词,提出思由存在发生,存在是语言的家 。海德格尔是曾指出过坚持“人道主义”(或译为“人类中心主义”,这时名词的译法 显得并不重要——笔者)之说“是否有此必要”,“是不是提出一切这一类名称的灾难 还不够明显”之类的话,但这里他真正反对的是迎奉“公众意见的市场总需求新的‘主 义’的做法,是反对对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维刻意制造一些新名词的做法,他认为像 逻辑、伦理学、物理学等名称是思维成就和完结后自然出现的,而并非人们制造出来的 ,希腊人在没有这些名称时他们也在思考,也在发现。思是听从存在而又属于存在的东 西,而正是人的存在造成人的思考,成为人之一切。海德格尔用大量篇幅探讨语言和存 在、思和现实、思和语言的关系,原本语言是“存在的真理之家”,可语言有时会堕落 成“委身于我们的意愿与驱策一任我们作为对存在者进行统治的工具使用。”[8](P363 )有时语言非但不能表达存在的内容,还经常造成概念的混乱和使用的歧义。

第二,反对从表面上理解所谓的人道主义,把人当成存在者的主体去任意支配改变存 在。海德格尔认为,人在自然中存在,人是被存在本身抛入存在的真理之中的,他反对 把人作为存在者的“主体”,作为存在的掌权者,任意去支配、变换、制造存在,人应 是存在的看护者。可同时他认为,对人类本质的一切考察并不是白费的,“倒是唯一的 思想是:对人的本质的一切最高度的人道主义的规定都还不知人的本真的尊严。在此种 意义之下,《存在与时间》中的思就是反对人道主义的。但此所谓反对的意思并不是说 ,《存在与时间》中的思投到人道的东西的反对方面却而赞成非人道的东西了,维护非 人道了且贬低人的尊严了。那思反人道主义,是因为那人道主义把人的人道放得不够高 。”[8](P374)“人类中心主义”有时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语词,它并不表征人的本质和 人性,人的本质不是通过语词来规定的,人性体现在人的生存现实中。马克思从社会角 度对人的自然本性即衣食住行和人种繁殖等自然需要,以及生活资料的生产、再生产和 社会联合的整体进行合理考察,从中发现了合乎人性的人,同样地在人类的现实生存状 态和生存方式中也最终能发现合乎人性的人。

第三,反对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海德格尔认为,那种“否定人道主义的人惟有肯定 非人道”、“反对合逻辑的东西就要防护不合逻辑的东西”、“一种否认价值的思必然 要认一切都无价值”等是绝然的、低级的思维,对一切不很完整、不很充分的东西投入 全然否定的深坑,最终会成为虚无主义,最终会使人在自己依靠逻辑来发明的虚无主义 中没落,因为这时人们是在拒绝思,拒绝把正面和反面一起拿出来加以一番深思。在人 类的长期延续和发展中,人们已赋予“人类中心主义”过于复杂、丰富的内涵,于是反 人类中心主义也决不能达到提高自然界地位、价值和消除环境问题的目的。对人类中心 主义是赞成还是反对,要看对这个词作何理解了。“如果一般地把人道主义了解为努力 使人为自己的人性或人道而成为自由的以及在自己的人性或人道中发现自己的尊严” , [8](P365)那是不能反对的。“人道的人的人性或人道,总是从一种已经确定了的对 自 然、对历史、对世界、对世界根据,也就是说对存在者整体的讲法的角度来规定的。 ” [8](P366)人道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它在规定人的人性时不仅不追问存 在 对人的本质关系,甚至还阻止这种追问,因为人道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由于源出于形 而 上学之故既不知道这个问题,也不了解这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考察他对技术本 质的追问,因为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海德格尔认为,当代科技发展给人类精神和 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在对自然解蔽的同时,技术的本质却被遮蔽了,因为人 按功利的标准进行“计算之思”,仅把自然界当成原材料,把一切存在者都设定为生产 过程中可制造的东西,失去了对对象的尊重,使人类沉沦。然而,海德格尔并不对技术 本身作批判而是对技术本质的遮蔽作批判,他反对技术给人类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不反 对技术。他提出,在技术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类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的现 在,盲目抵制技术世界是愚蠢的,将技术世界诅咒为魔鬼是缺少远见的,当人不再把存 在表象为客体之际,人就被转让给存在之真理了。人应该通过科学技术来解蔽,使真理 在本真状态中显现,并非奴役;人通过确立主体性来区别自我和他者,并非消除他者; 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不得不依赖于种种技术对象,在技术的运用中我们还会对其作精益 求精的改进,人类必须做到让技术进入我们的日常世界,同时又让它出去,要采取“对 技术世界既说‘是’也说‘不’的态度:对于物的泰然任之”。[2](P1239)他追求的是 天地神人四位一体的和谐境界,让人作为人生存着,并按照存在的天命看护存在的真理 。

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它指责人类中心主义的实 质是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只为人的利益服务,其价值观具有“反自 然”性质,是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思想和理论根源。非人类 中心主义反对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反对对自然的工具性的利用,认为产生一切事物的 自然是一切价值的最终源泉,包括万事万物的自然是所有价值的总和,人不过是自然生 命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的生命价值不可能大于自然总体的价值,提出尊重自然 的内在价值,其他生命有与人同等的存在权利。非人类中心主义试图在人的利益之外去 寻找一个自然界的利益,把自然看成是独立存在的与人一样具有意志和行动能力的另一 个“泛人化”的主体。这里非人类中心主义至少犯了三个错误:第一,对人类中心主义 这一概念不是全面地理解和客观地运用,而是根据自身的主观需要进行裁剪,故意缩小 了概念的外延,篡改了概念的内涵。这样,他们无意中把对关乎人类生存的重大事件的 关心化作了对一个被误解的概念的批判,把对关乎人类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前途的设想化 作了对一个有歧义的观点的摈弃。第二,他们忘了一切评价,即使是积极的评价也是一 种主观化,一切评价行为本身不是让存在者存在,而是只让存在者作为它的行为的对象 。无论你是高或低地评价对象,它丝毫不改变主客体之间的地位和关系,自然界从来不 因为人尊重了它或高度地肯定了它的价值而变得高贵起来。第三,在提出除人之外的另 一个价值主体时,无意中又把世界二重化了。

当然,“非人类中心主义”观点对于人类抑制对自身种族的盲目自尊、对自身理性的 盲目夸大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宇宙自然中的地位 ,有利于人类更好地与其他物种和平相处,避免人类对自然的霸权主义式的野蛮掠夺。 但“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解基础上的,并没有从理论上驳倒 或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它只在某些方面纠正了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态伦理 提出的尊重自然、尊重除人以外的其他生命并不意味着采取了非人类中心的观点;保护 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对人类 命运产生积极效应,因此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伦理没有对立,相反是相通的,它重新倡 导了被认为是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主张大力发展生态技术(生态技术即与环境进 化相协调的技术系统,如太阳能技术等),合理发展和应用非生态技术,停止或最大限 度地减少反生态技术的研究和运用,以保护环境。

我认为对自然界的破坏,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逻辑必然,从理论上看,以人为中 心不能推导出人必须奴役自然、以人为中心不能推出其他非人的存在是无价值的。“走 进”或“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只不过是一种理论的假设,人就是人,事实上无法把自己 异化为非人。既然人向来都是人,就不存在如何走进人的问题。当代生态问题并不源于 人类中心主义本身,而是那种认为自然界仅仅是为了人而存在、仅仅是人利用的对象的 人类专制主义,有人打着人类这个大牌子,贩卖个人的思想。由于个体认识的不同,差 异时时存在,有人类中心必有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之对立就毫不奇怪,可这种对立究竟不 是实质性的。人类中心或非中心既包含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包含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要讨论的始终不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论题的不一致性必然导致各持一端。人的自我探 究总是变化的,一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了,会不断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角,可人 与自然的关系却始终在新的面目下进行着重复,不论工具如何变、消费方式如何变,人 总是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从土地上获取粮食,不论工业、技术如何发达,人离开自然总 是无法生存。

日本社会学家户田清曾经批评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他说,主张人类是在向自然犯罪, 进而要求全人类向自然忏悔是毫无道理的。应该进一步地追问,是谁在向自然犯罪,是 谁在掠夺自然资源?有什么理由要求那些没有破坏自然的人去忏悔?应该忏悔的是那些开 发自然过程中掠夺自然资源,从而损害别国、别民族利益的人。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生存 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反思的是当代流行的资本主义生存方式。究其原因,人 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主要应归结为:

1.机械发展观是生态破坏的理论原因。在机械发展观的视野中,自然界的多样性价值 被削减了,整个自然界不是被看成活的有机体,而是被看成一个个孤立的现象。思想不 仅统一了自然的多样性,而且统一了社会历史世界的多样性,矿物在商人眼里只见其商 业价值,而失去了它美丽的造型和颜色。

2.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抹煞了。人们为了直接的利润而从事生 产和交换,首先考虑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只要能获得利润,他就满意了,而 不再关心商品和买主以后将是怎样的。西班牙的种植场主曾在古巴焚烧山坡上的森林, 作为当时最能盈利的咖啡树的肥料,至于后来热带的倾盆大雨竟冲毁毫无掩护的沃土而 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这同他们又有什么相干呢?

3.对自然的破坏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加剧的。在工业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使用价值 而是交换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交换价值),肆 无忌惮地迫使人们去为生产而生产,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增加资本流通,又拼命地鼓励 消费,煽动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由此导致了对大自然的掠夺与生态环境的恶化。

4.世界性的竞争是环境恶化的外部压力。在世界相互之间联系逐渐密切的现代,没有 一个民族能逃脱历史惯性和现实竞争的无情裹挟,个人社会地位的竞争、经济实体商业 贸易的竞争、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都事关生存,尽管对弱者的同情、对贫者的救助逐渐 成为民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可在国际社会,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血的教训,于是社 会处于极端的矛盾之中:一方面资源越来越短缺,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倡消费去刺激生产 。

人有理性,人的理性可以使人拥有自然界没有的力量,帮助人成为世界的主宰,这是 人对自身本质的客观评价。对自然的占有在本来意义上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必须与外界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不必然产生人对自然的掠夺。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代,人 们已经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等于毁灭人类生存的家园,却还不能停止对自然的奴役,原 因在于对利益的竞争。可见,要改变全球的面貌,需要提倡新的全球道德,改变旧的生 活方式。没有对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现今整个社会制度的完 全变革,要解决生态失调问题是不可能的。这样,变革社会制度的运动对生态环境问题 的解决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类将第一次有意识地、历史地把“所有的自然前提视为 人的创造物”,“一个普遍规划”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再次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提上人类的 议事日程。

收稿日期:2002-02-01

标签:;  ;  ;  ;  ;  ;  ;  ;  ;  ;  

从生存论解读“人本主义”--张世英“人本主义理论与民间细胞客体与理论”的启示_人类中心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