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冲击中的机遇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冲击中的机遇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震荡之中蕴含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贸易论文,机遇论文,形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的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受1997年下半年首先爆发于东南亚,以后又席卷几乎整个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在1998年将放慢增长速度。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已经几次调低对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但是迄今为止,主流意见并不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将导致一次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预计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仍将达到3%左右,高于90 年代初的水平。

发达国家1998年经济总体上将温和增长。美国经济已进入第7 个持续增长的年头。欧盟国家由于出口带动和国内需求缓慢增加使经济发展进入上升轨道。日本经济因其金融机构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和国内消费税的增加而进退维谷。在各方压力下,日本已采取减税措施刺激经济的回升。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上也将继续增长,预计1998年的增长率可以超过5%。亚洲一部分国家虽然遭到金融危机重创, 但在采取紧急对策后,目前币值已经趋于稳定,经济有望在年内走出谷底。拉美国家宏观经济前景看好,一度外逃的外国资本正返回拉美市场,使该地区经济发展重现生机。东欧及独联体国家经济状况也正在继续改善。

在北美地区经济景气刺激下,世界贸易增长势头强劲。世界贸易组织3月发表的一份报告称,1997年世界出口贸易增长了9.5%,是20年来最好的年份之一。世界出口总额1997年已达到6.69万亿美元,其中商品贸易额为5.295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为1.295万亿美元。由于亚洲国家进口增长速度减缓和某些商品市场的周期波动,预计1998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率将较1997年略有下降,但仍会好于90年代的早些时候。

1997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经历了较大的起伏。初级产品价格先升后降,截至12月,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下降了0.6%。1998 年国际商品市场受东亚金融危机和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仍会有所波动,价格总体上可能继续趋疲。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回升,投资需求迅速扩张,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有望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价格亦呈上场趋势。其中办公与通讯设备、电力设备、机床和船舶等资本品市场将更显活跃。

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两面观

东亚金融危机对当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来说,无疑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但就中长期看,它也是一次不容忽视的机遇。

东亚国家由于要挤出经济发展中的泡沫,短期内将难以恢复以前那样的增长速度。这可能使整个世界经济增幅在今明两年降低约1到2个百分点。但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这次并没有伤筋动骨。因此,东亚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世界经济已经开始的上升通道,也不会改变国际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投资增长速度又高于贸易增长速度的大趋势。这场危机实际是9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继续和发展,会加快经济、科技的全球化进程,给世界贸易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危机使一些东亚国家信用等级下降,投资风险增大。但是东亚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总体上仍是极具增长潜力,有良好投资前景的地区。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国际商会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大都认为亚洲地区的长期投资前景与危机之前相比没有改变。中国尽管也存在一些与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类似的问题,但由于宏观政策未出现大的失误,金融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内市场巨大,相比之下,可能成为今后各国投资者在东亚的首选目标之一。

金融危机使一些东亚国家货币贬值,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其出口成本,形成与我国一些水平相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激烈竞争。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上东亚国家出口竞争的加剧,将引发新的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形成一些新的市场空缺。这既增大了我国沿海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加工深度的压力和紧迫感,也提供了升级的动力和机遇。从长远看,这对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经济效益有积极的意义。

金融危机一方面使东亚地区的各类企业资产严重缩水,另一方面也迫使东亚国家必须更大程度地开放市场。最近几个月来,欧美一些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公司,纷纷到东亚寻找企业并购机会。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充足,国内已形成买方市场。一部分企业为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正寻求到海外投资建厂,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东亚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的最重要伙伴。发展对东亚地区的投资,将提高我国与东亚国家贸易和经济合作的水平,扩大我国的市场份额。

在解决危机过程中,中国不负众望,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缓解危机承担了责任,受到国际上一致好评。这样的形势有利于我们回击“中国威胁论”,改善我国国际形象,为推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扩大我国在多边和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中的影响力增加了砝码。

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外贸持续增长

1.加强和改善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纵观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说宏观调控与政策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前瞻性、透明度和相对稳定性,对我国外贸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今后,应当适应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以间接调控为主,有利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实现效益型增长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要在符合国际贸易通行做法前提下,继续实行有利于扩大出口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有关政策,如提高退税率,实现零税率出口,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重大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出口给以优惠信贷支持等等。2.加快沿海地区出口产业的结构调整,培植新的优势商品。面对原有加工出口优势的弱化,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正面临加快调整结构,提升档次任务。今年1月1日起,国家出台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恢复了一些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沿海地区应当利用好这一契机,积极引进技术比较先进的出口加工项目,调整和改造原有的劳动密集型项目,提高出口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以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鼓励和引导外资发展出口产业。外商投资企业年出口总额在我国全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接近50%。外资企业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一般都高于国内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外资企业有独特优势。外商投资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刺激和带动了国内企业经营观念的转变和经营管理的改善。出口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所占比重较大,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是我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能够稳坐钓鱼台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有关政策,加大吸引跨国公司和欧美大企业到中国投资的力度。沿海地区应当把引导外资发展出口产业继续作为引资的一个重点。4.转变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大中型外贸企业要加紧公司制改造,小企业应允许进行股份合作、承包、租赁、委托或转让给私人经营的试点。鼓励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重组,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规模经营,优胜劣汰。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使外贸企业尽快形成一套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经营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5.加快进口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进口增长速度现在几乎已经降到改革开放以来最低水平。从长远看,它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增长的后劲。巨大的贸易顺差也使我国在国际上处于十分被动地位。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要求,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同时尽可能缩小进口行政性管理的范围和产品种类,减少配额、许可证产品的数量,是今后大势所趋。外贸企业应当把开拓进口业务,通过进出口结合实现国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工作来抓。6.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做好对主要出口市场的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出口增长主要依赖美、欧、日和港澳市场的格局不会改变。我们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应当重视利用双边、区域和多边等多种机制,做好对主要市场的工作,努力打破针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争取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

标签:;  ;  ;  ;  ;  ;  ;  ;  ;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冲击中的机遇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