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比如:七年级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不能轻视,因为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七年级学生开始练习写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作为七年级语文老师就应该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七年级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为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综合课程的设置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对不同类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4.4、以市场为需求,校企联合开发,共同设置课程。
随着新技术革命,带来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每天都有新的更新。而教材有些已经落伍,也因此使中职教育不能及时对人力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应对,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要求。
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应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趋势,适应区域经济行业的发展需求,根据区域经济生产特点,科学设计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根据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是不一样的;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增设新专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 课,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
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几种现象: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想政治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能够激发自己的情趣,磨练自己的毅力,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学反思。
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1]罗小奎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教论《职教论坛》2011.20[2]彭德忠试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3]王欢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探寻——基于对石家庄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读意愿的调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5月第三期[4]王静邯郸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2007年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作者:冯芳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七年级论文; 课堂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