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_道德教育论文

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_道德教育论文

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依据论文,思想道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引入各个领域。把发展引入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称之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所谓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是指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的转变发展和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而正确的指导理论,不能仅从思想道德领域中寻找,如同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原因不能仅从自身来寻找的道理一样。新时期思想道德,是新时期的价值体系,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它既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直接相关。本文主要论述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改革开放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发展

改革开放理论是我国新时期最重要的发展理论。所谓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实质就是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传统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促使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直接动力,已经并还将引起我国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的改革是整个社会的全面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思想道德教育面临这些变化必须改革。同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也必然要求并带动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总之,思想道德教育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自身一定要进行改革。改革不仅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发展动力,而且这一理论对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所谓开放,就是根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历史经验教训,并为了适应当代开放世界的要求,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是在总结我国过去因种种原因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导致贫困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6页)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在分析当今世界的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潮流的基础上所确立的一种发展观。“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我们提出要发展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 ~65页)实行对外开放,还是根据世界经济、科技相互结合的全球化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实际而形成的一种协调发展观。总之,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对外开放的本质就是发展,而且是面向世界的快速、协调发展。这一本质和趋势不仅已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发展所证实,而且也为我国实行开放后的发展所证实。

我国的对外开放和改革一样,是从经济领域、沿海城市开始的,即“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建立开放基地,创立经济特区,而后,开放由南向北,由东到西,由经济领域到其他领域,逐步推开、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就是开放发展的理论。开放已经和正在强有力地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发展。首先,开放打破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狭隘领域和层面,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三个面向”的广阔发展舞台,也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时空领域。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并正在以高度社会化和崭新面貌,融入当代中国社会。其次,开放冲破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某种制约,向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情况和新机遇,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发展自身功能,才能在开放条件下充分发挥作用。再次,开放改变了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过于单一的文化环境,使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信息环境,面临着各种理论、思潮、信息的激荡、冲击,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进行比较、鉴别、选择,“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和斗争才能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85页)总之, 开放不仅促进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域拓展和功能发展,而且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比较发展提供了条件。

改革和开放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结合,互为条件,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两个轮子”和强大动力,是最能反映我国新时期各个领域、各项工作迅速发展特征的鲜明标志。

二、和平与发展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发展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他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和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2页)正因为和平与发展问题“关系全局”,具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所以和平与发展构成了时代特征,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邓小平还多次提出,中国要充分利用当今世界的环境,充分发展自己,并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的思想。中国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慢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中心,但经济的发展不仅必然带动上层建筑的发展,而且它也需要发展的上层建筑为其服务。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因而我国的发展,又是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思想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它对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是有直接影响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发展,或者发展慢了,就会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变革的渐变式发展。所谓变革,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贯彻改革精神,改革过时的、旧的体系,建立现代的、新的体系。所谓渐变式的发展,就是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的转变不是突发实现的,而是逐步实现的,是在旧质不断消失、新质不断生成过程中实现的,但最终要形成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同时,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是全面的协调式发展。所谓全面的发展,就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因素、各个环节都要相应地发展,而不能仅仅只是某一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式发展,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内部各因素、各环节发展要配合,不能顾此失彼;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能相互割裂与对立。全面协调式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和平与发展的理论,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全局性指导意义的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积极的联系,各类发展既要满足现代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要不损害未来几代人的需要。对可持续发展,虽然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社会学家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侧重,并形成了不同观点,但他们都认为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必须结合起来考虑,不能把三者孤立起来甚至对立起来。在可持续发展中,关键因素是人,人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即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现代人和未来人的长远利益;人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即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生态平衡归根到底是由人决定的。所以,可持续发展,实际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在当代,经济、环境、生态方面所出现的严重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现象,决不仅仅只是科学技术上的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价值观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社会、自然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不全面、不协调发展的反映和表现。正因为如此,所以环境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以及信仰伦理等问题才尖锐而突出地摆在了现代人的面前。现代人如果不从思想道德上警醒,不从可持续发展上找到自身发展的方位与路径,特别是找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支持,现代人就会遇到生存危机。

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就不能仅仅只关照人自身的思想道德,就像经济学家不能只顾发展经济而不顾环境状况,生态学家只研究自然生态而忽视社会状况的道理一样。思想道德教育就要探索人的思想道德同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全面、协调的观念,研究经济、环境、生态中人的思想道德情结,发展经济伦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内容,用以协调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保持人的发展与社会、自然界的发展的平衡。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还要求思想道德教育确立“面向未来”的观念,即长远发展观念,来预防人们的短期行为与片面发展,引导人们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面,进行全面发展的引导。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帮助解释社会活动、人际关系、风俗习惯,规范人们相互之间关系及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行为的一整套观念,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长远发展的有力指导。

标签:;  ;  ;  ;  ;  ;  

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