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津梁 背景:议论文的优势与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津梁论文,议论文论文,误区论文,背景论文,优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津梁
近年来,议论文一直是高中写作教学中的“拳头产品”,不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会考、高考等检查测试,均占居十分重要的位置和比重。故如何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水平,是使写作教学走出困境的当务之急。然而,由于我们长期以来未能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写作模式,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论点论据、论证角度等探索和研究上,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议论文质量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背景”这个要素,造成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迄今仍左支右绌,力不从心,陷入了举步维艰,事倍功半的误区。
下面拟从社会背景和思维背景两大系统来简述议论文背景的功能优势或负熵误区。
一、社会背景。时间和空间不但构成了宇宙世界,也组成了人类社会。因此,我们将“社会背景”这个概念引入议论文时,为了阐述之方便,将其分为“时间背景”和“空间背景”两大维度。当然此处的“时间”与“空间”都具有社会属性而非纯自然科学性。
(一)时间背景。根据时间“纵向一维”的特征,可将其切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用社会学的语言表述便是历史、现实和未来。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是非曲直,往往是历史的积淀与遗留,只有放回到历史背景去观照、审视,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如理想问题是广大青年普遍关心和认真思考的热点,而这个问题又相当复杂宽泛,尤其是理想的社会性更是可以写几部专著的大问题,区区几千字的短文要讲清说透实在不易。但在《崇高的理想》这篇课文里,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了历史背景进行观照,只用寥寥数语,要言不烦、鞭辟入里地阐明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理想就是“崇高的理想”这个观点,有效地发挥了议论文背景的优势功能。又如鲁迅先生的著名杂文《灯下漫笔》,对中国的封建社会漫漫几千年的发展史的社会性质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人与人之间则为“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①,振聋发聩,十分精辟。而这种结论之产生,得益于历史背景的参照,无此就很难在不长的篇幅内得出如此警策、深刻的断语。
现实性是议论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分析论证时选择现实背景进行观照系议论文的常用手法和技巧。如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将主观主义那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学风置放在当时那个最需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现实背景上,使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与危害昭然若揭,从反面证明了“改造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如《当说必说》一文,作者巧妙地运用现实背景来观照“说”,阐述了“说”与“不说”的原则是非问题,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当说必说”是“一种敢想、敢说、敢碰硬的革命精神,一种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一种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高尚品德。”
一些不同凡响的见地往往来自作者的超前意识,而要阐明这种见地并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就得选择未来背景辅佐说理。如八十年代中期反映社会改革的电视连续剧《新星》播出之后,在全国立即引起了“轰动效应”,人们为李向南这样顺乎历史潮流,具有远见卓识,大胆改革的政治家击节赞誉。当时许多报刊纷纷载文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而有的文章却对此持有不同看法,论者将李向南的改革举措放在未来背景上映衬观照,指出李的不足在于缺乏法治意识,尚滞留在人治阶段。而由混沌走向有序、从人治走向法治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向,改革应该依靠法制来保障实施,不能指望出一些像李向南这样的“清官”来完成②。对“清官”的呼唤反映出人们意识的滞后,这是现代人的可悲。通过这样的观照分析,澄清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似是而非的观念认识,充分显示了未来背景的优势效应。
(二)空间背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空间不同于自然空间,它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种种关系空间和方式空间。
有些问题因其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难以靠通常的分析论证来阐明,如对伟人、领袖的功绩评定,利用常规的论证思路和方法,正面举例分析一般很难奏效。而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个人与集体》、《说“小”》等议论文中,却能够言简意赅,以少胜多地阐明这个问题。这固然因为作者均为有很高理论素养的大家,但就论证方法技巧而言,主要是作者选用了宏观背景,将功绩显赫的伟人、领袖放在整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这个“宏观背景”上彼此参照,让人们意识到不管个人的功绩多么巨大,与整个革命事业(集体)相比,都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从而对伟人、领袖的功绩有了更为科学求实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相反,有的议论文亦未能注意背景的重要功能,对背景作了错误的选择,限于局部,用的是视野狭窄的“微观背景”。如讨论“中日夏令营较量”时,大多数学生就事论事,一味地埋怨,指责那些参加“夏令营”的中国孩子,认为他们表现得太怯弱,丢尽了国家、民族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脸。而未能观照背景扩展到整个社会来认识这次较量中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并进一步透过现象揭示教育存在严重缺陷、社会大气候不理想等实质性内容。这种偏狭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恰当的选择了“微观背景”,故而影响了思维的广度和结论的科学性。
二、思维背景。这里的“思维”并非心理学的术语而是哲学的范畴。既指意识、精神,也包括理性认识及其过程。依此界定,思维背景大致可分为知解背景、认识背景、观念背景和意识背景。
1、知解背景。议论文的宗旨就是要传达作者对问题或肯定或否定或赞同或反对等见解,而见解的高下新陈往往取决于知解的深浅程度,故知解背景又有深层、浅层之分。
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些颇为流行的观点和说法,尽管和者甚众,趋之若鹜,然总觉得有点别扭、不安,而一下子也说不清优劣曲直,这就需要用深层背景作观照、分析。如有篇题为《观念更新辨析》的文章,把当时流行的“观念更新”之说,放在深层思考的背景上,从“新”字入手,条分缕析,指出那种不符合实际的“新观念”,“不会是思想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而只会造成新的观念混乱和错误”,强调“正确的观念更新之‘新’,都含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希望、新路子、新力量”③,有力地维护了正确主张,坚持了原则,廓清了模糊观念。又如《三思“草原较量”》一文,将“草原较量”置于深层背景上分析,对“中方孩子不具有代表性”,“应该从不正之风上找原因”等观点作了冷静而客观的思考,认为就算是“中方占了上风,大概也不能回避我们青少年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再说“日本社会也并非净土一方,半曝光的政界丑闻不算少”,因而说社会不正之风是主要根源也欠准确。作者指出,此较量中的问题的根子恰恰在成年人身上:娇宠孩子过分,以身作则不够等④。在深层的背景上作了深层次的反思,深刻揭示出“较量”的某些本质性原因,别具只眼,切中肯綮。
但由于学识、经历等的积累不足,技法笨拙,有许多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往往只停留在浅层背景上滑行打转,从而导致分析肤浅,见地平庸,主观妄断。如对中学生的“追星”现象,本来体验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中学生自己在谈论时却皆不同程度地流于浅层。尽管他们也看到“追星”之弊,然很少有人能从“为什么会出现追星族”、“究竟该追什么样的‘星’”、“如何追星”、“追星的宗旨与原则”等方面作深层思考,而是认为人的精力有限、学习任务重,如果花费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崇拜那些港台明星就势必影响学业而受老师、家长的责备,如此云云,阐析相当的表面化、概念化,毫无新意,也乏深意。
2、认识背景。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正误之别。凡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称之为真理,凡与客观实际相违的错误认识称之为谬误。而议论文就是用特殊的方式表达种种认识,故亦有正误之分。
如前所述,真理反映了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揭示了事物的运动规律,具有科学规律性。因此,在写议论文时能以真理背景为参照,便可知是非优劣、得失兴衰。如《敢于向传世之作质疑》一文,对王安石的传世名作《泊船瓜州》提出了质疑,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并没有像过去所赞誉的那么精彩绝伦,而是与李太白的“春风已绿瀛洲草”、常建的“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等唐诗相似相合,并无多少独创的新意⑤。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笔者以为其令人折服、使人顿悟的效果主要来自以正确的史实(真理)为参照背景。
用“真理背景”可以判知谬误,用“谬误背景”则可反观真理。议论文倘能巧妙地运用“谬误背景”常常能出奇制胜,求得新的结论。如《我赞成“付之一炬”》一文,对如何对待匿名信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为了论证把匿名信统统“付之一炬”观点之正确,作者匠心独运,设置了“谬误背景”──官僚主义还司空见惯的社会现实,让人们认识到“今天普遍大量存在的问题,不是好人匿名密告坏人,而是坏人匿名诬告好人”。即便有“好人告坏人的匿名信”,官僚主义者也不可能去认真查处,以正国法的。故对匿名信不必保护,而对官僚主义则必须严厉整治⑥。以“误”衬正,由正知反,掷地有声,入木三分。
3、观念背景。观念是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普遍看法,而观念一经形成,便对事物的理解和评判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议论文的观点,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作者的某种观念。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尽管传统观念并非一无是处,但确实有不少观念已僵化、陈腐,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如《改改宴会的规模如何》一文,就是针对用公款吃喝盛行的社会风气,老话新议,有感而发,以传统观念为背景,观照了各种宴会数量多、规模大、浪费严重的不良习气,认为这是封建陋习的沉渣泛起,余毒未净,与我国人民的节俭美德格格不入,也直接违背了我们传统的“请吃”习惯。主张“把不切实际的一些浪费改革掉,不糟踏酒荣,少派些陪客,少摆些阔气”⑦。平中见奇,奇中务实,直抒胸臆,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现代观念较之传统观念更贴近生活实际,因而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在讨论解决时更多是运用现代观念。所以如何充分运用“现代观念背景”进行观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如《“人家外国……”辨》一文,对有些人左得可爱,连“人家外国……”这样的议论都要“彻底抛到太平洋里去”的观念提出异议。论者立足于现代的高度,发挥“现代观念背景”的观照渗透功能,层层剖析,步步紧逼,对那种极端的态度冷潮热讽,坚决反对,认为只要是“先进的、合理的东西”就应当认真学习吸收,不能一概排斥⑧。既中肯又切实,论证效果甚佳。
4、意识背景。观念与意识相辅相成,意识形成观念,观念产生意识。而人的意识往往左右着对事物的评判,议论文的写作是不可忽视这一事实的。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先进意识代表着时代与社会最具有价值的思想,用此观照事物既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又具有科学精神。如《围墙》一文,把社会生活中“那种无形的围墙”放置于“先进意识背景”上进行参照、诊断,认为从古至今“构成这无形围墙的人们既愚弄着墙外的人们,也愚弄着他们中心的人物,使其成为自己的傀儡和工具”⑨。一语中的地揭示这种围墙“于人民的事业不利”,“给自己带来恶果”。言之凿凿,发人深省。
然而,现代的文明人也不免有落后的意识。同样的事物在先进意识看来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在落后意识观之则逆情悖理,无法理解。如对改革大潮中女性由于在社会事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从事家务的现象,众说纷纭。有的论者以落后意识背景进行观照,认为女性要淡化社会角色,强化家庭角色,应该搞家务、带孩子。还振振有词地引经据典,说“男人主外,女人主内”此乃光荣传统,不可随便更改。这就不免落入窠臼,把思维引入误区。即使也似乎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但由于观照背景本身就远远落后于时代,论据再充足,论证再充分,也只会离真理越来越远。
在行文结束之际,须申明两点:第一,背景不同于角度。简言之,前者属于技法和内容的范畴,后者仅是观察思考问题的一种思路。第二,在议论文写作中背景的选用往往是综合性的,并非单一背景,以上分条阐说纯是为了撰文的方便。
说明:
①《鲁迅全集》第二卷第210-2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中国教育报》1985年11月10日第四版。
③《人民日报》1987年1月18日,作者李峰。
④《中国青年报》1994年2月26日,作者米博华。
⑤《时文导读与能力训练》第111-113页。作者忻葆;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⑥《羊城晚报》1986年10月4日,作者老烈。
⑦《人民日报》1987年1月12日,作者史复。
⑧《羊城晚报》1986年9月4日,作者苏运霖。
⑨《新观察》1986年第10期,作者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