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健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健

张健

珠海市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处 519100

摘要: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良好的雨水应对、处理、利用能力,是针对目前部分国内城市在持续降雨情况下出现的市内积水等情况推出的城市建设技术。文章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从必要性、施工准备、关键施工技术及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进行了分析,为其推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

近几年,城市内涝、洪灾屡屡出现,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鉴于此,便有人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构想。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说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极大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问题,可以说海绵城市就是一座生态城市。

1.海绵城市的基本内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把城市建设成像海绵那样可以将水吸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排走。海绵城市是指依靠着建筑、道路、排水、蓄水系统等多样化的基础设施,将这些设施当做海绵城市建设的载体,同时要考虑好城市的基础设施能够安全运行和城市的用水能够得到保障,依靠渗透、滞留、蓄存、回用、净化等技术措施,使城市能够留着水、利用水,同时又不会让水给城市带来破坏,让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最终的目的是让地下水供应充足,让城市水循环保持健康状态。

2.海绵道路设计的优势

2.1有效弥补地下水资源

在传统城市道路设计构造的快排理念中,需求雨水经由路表汇入市政排水管道,尽快排出城市管网,流入郊外河流、湖泊,致使超过80%的雨水迅速排出,城市地下水得不到弥补,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海绵道路设计则是雨水经路表进入面层或底层,经层层过滤,最终渗入地下,结合路侧配套LID设备,使得很多雨水天然浸透到地下,有效弥补地下水位。

2.2减小洪峰流量,减轻排水系统压力

传统道路设计的快排方法下,城市的排水彻底依托城市的排水管网,特别伴随着城市的开发,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当城市排水管网不堪重负时就会形成内涝,近几年中国多个城市的内涝大部分都是由于这种原因所导致。而海绵道路设计经过对雨水的渗、滞、蓄,形成了雨水的多路径排放,大幅减少了进入排水管网雨水的流量和流速,有效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3减少雨水径流污染

雨水对路面的冲刷会使雨水被路面的垃圾、重金属、可溶解性污染物所污染,形成严重的径流污染。海绵道路设计的利用可以使雨水经路面直接浸透到地下,削减了对地面的冲刷,并经过路面、生态设备、土壤及土壤内微生物的截留、吸收和分解等效果,使得这些污染物得以去掉,到达净化水质的效果。

2.4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将城市建设的观念进行转变,比如在普通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硬化路面,在传统的城市建设中,城市排水主要依靠排水管渠等设施,建造理念都是“快速排除”,“末端集中”,在遇到大雨时很容易发生内涝,给城市和城市居民带来不便和损失。在海绵建设中要把“海绵体”的质量进行提高,海绵城市的三个建设途径为:对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保护;要让生态得到恢复和修复;要将开发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原来的基础“海绵体”开展保护工作,避免对其造成损害,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损坏自然的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设施,其次,要人为的将已经遭受破坏的自然“海绵体”,例如河流、湖泊、湿地等进行认为的修复,使自然的生态循环恢复正常状态。最后要在缺水的地方开展蓄水设施的建设,加强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的建设,更大的利用自然降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

3.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方的选择、材料的选取三个方面,核心工作是材料选取:①施工方案的确定遵循可行性第一原则,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最佳方案,通常来说,要由设计人员到施工地点具体了解环境,比如气候条件、土质结构等,并和施工人员沟通,了解设计的细节,以最大化优化施工方案;②材料方面,总体原则是采用渗水性较好的材料。人行道施工使用的原材料须满足设计要求,符合材料要求的技术指标,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区别于以往的人行道施工,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人行道,不再采用普通混凝土、普通石材或者砖作为面层材料,而是选取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渗水性较好的材料替代;③施工方的确定是指确定施工方具备施工资质,相关工作人员也需具备基本的施工技术,该项工作可以通过检查相关执照、资格证完成。

3.2关键施工技术

3.2.1摊铺技术

摊铺技术主要针对路面。如果路面铺贴采用透水砖,铺贴时应注意密度排布,在不影响道路使用能力的情况下,路砖之间可以保留少量空隙,以便于雨水的渗漏,空隙的大小应在0.1~0.3cm,铺贴前,对地基进行洒水作业,保持上层湿润,铺贴完成后,以中型以下压路机进行碾平作业,提升路面的平整度。如果采用的是透水混凝土,机械和人工摊铺均可,以机械设备保持表面平整,透水混凝土路面接缝的设置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缩缝等距布设,间距不宜超过6m。

3.2.2多层透水施工技术

多层透水施工技术是人行道施工技术的核心和关键。它使人行道具有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排放功能或作用。通常来说,现阶段的海绵城市人行道表层采取透水混凝土,也有少部分采用透水砖,中层通常为透水混凝土、水稳碎石、级配碎石,底层为级配碎石或者混凝土,在这种结构中,雨水可以通过表层缓慢渗入中层,由于中层采用透水混凝土、水稳碎石、级配碎石等作为材料,其透水效果良好,雨水可以继续渗到底层,底层部位可以设置蓄水排水结构,根据具体施工地点的不同,蓄水排水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土基内部,如果采取后一种方式,则底层应采用级配碎石作为主要材料,保证透水能力。进行多层透水结构施工时,除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外,各层的厚度以及坡度须满足设计要求并严格控制。

3.3路床回填

路床回填有如下三个步骤:首先,混合料的拌合。这个环节都是在露天环境下完成,所以要注意石灰的含量。石灰的含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整体人行道的铺设质量。路基在施工时要使用6%的灰土处理,确保含水量。因为在运输和放置中都会出现水分蒸发的现象,所以一般白天要超出最佳含水量1.5%左右,而夜里则应该超出最佳含水量的0.8%左右。其次,摊铺作业。在作业开始前,先对地基浇水,让人行道的上层湿润。进行机器施工的时候,也要进行人工整修。按照规范做好道路铺设,提高人行道质量。最后,碾平。当人行道的摊铺达到一定长度,且内部含水量达到正常水平的时候,就要使用压路机,让其保持在匀速行驶的状态,对路面结构层进行全面碾压。一开始是静压,然后换振动压路机先进行匀速弱震结束后进行强震碾压,最后以光轮压路机的静压收尾。

结论

海绵城市的构想和实现,不只可以提升城市现阶段的生活环境,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就海绵城市人行道施工技术来说,为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应在前期准备、具体施工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注意养护等问题,使人行道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配合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并为其推广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将产生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勍,曾英.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6):223-224.

[2]孙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李光.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J].城市建筑,2013(08):215.

[4]杨梅.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J].江西建材,2016(15):188+190.

论文作者:张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人行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