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闫放,孙健鹏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闫放,孙健鹏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市 300000)

摘要:针对《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在教学发面出面的问题,出现了专门针对《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摆脱了课堂理论学习带来的疲劳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提升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电力拖动与机床控制线路》这门课程的内容也包括《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这门课程的内容,该门课程是很多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者门课程涵盖的内容十分宽广、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容易学懂,所以学起来即费时又费力。该门课程的重点不仅涉及机床电气的设计,同时还包括PLC应用在机床上的诸多问题。我们通过仔细对比《电力拖动与机床控制线路》和《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这两门课程教授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两门课程有很多相同点。一是PLC的梯形图与继电器和接触器控制原理图有很多相通之处;二是PLC在电气控制系统中的主要作用与继电器在电气系统中起的主要作用一样。这两门课程的不同点在于《电力拖动与机床控制线路》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的是继电器、接触器等方面的知识,而《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的是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控制技术。所以,这两门课程我们既可以采取分开讲授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合并在一起讲授的方式。我校选择后者这种将两门课程合并在一起的讲授方式,并且增加了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希望该门课程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我校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来教授这门课程,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重心放在实践的教学环节中,希望通过实践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践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改革的必要性

在以前的教学模式,该门课程教授的重心放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枯燥乏味,不能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他探知欲望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样难免会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所以这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课堂气氛

这门课程的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在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希望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避免了将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大脑中。此外,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也加强了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使得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电动机星形和三角形接法的不同点、星―三角降压启动等。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难度较大,我们要将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到这门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我们在讲授PLC时,我们在讲解完PLC的相关理论知识后,要给学生分配一个难度适中的PLC控制课题,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PLC相关的理论、操作等各方面的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模式的改进

1.教学组织与实施

我们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理论+实验”,而是“理论+实训”。我们尽可能的缩短课堂上的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学生们动手实践的时间。我们这门课的理论教学一般分为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控制与PLC应用两大部分。改革后我们将继电器和接触器的控制的理论授课学时压缩成16个学时,PLC的应用授课学时压缩为22个学时,剩余的48个计划学时我们留给学生们来实际操作。虽然我们减少了在课堂上的理论授课学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减少了理论授课的内容,我们只是改变的理论授课的方式,即在让学生们自己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由老师针对性的解惑答疑。这样不仅避免了纸上谈兵,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我们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虽然没有完全抛开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延续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模式,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到我们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来。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简单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在课间中插入视频图片动画等更加直观的东西来帮助学生们跟好的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同时多媒体式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大大缩减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增加课堂的教学知识量。但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所学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仅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机会,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我们不否认闭卷考试确实可以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考核方式,但这并不是最好的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在这门课程的改革中需要抛弃传统的考核方式,去去寻找一种新的考核方式,这种全新考核方式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放在第一位,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应该被学生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和现场的操作综合考试,其中理论部分的考试占比20%、现场的操作部分占比80%。考核中的现场操作考试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控制电路的安装、PLC程序的编写与调试、现场排除线路故障以及描述各种设备的作用和基本参数和控制线路的逻辑关系。现场操作考试难度较大,跟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督促学生平时要好好学习,这样自然就提高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包括:1、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排除现场故障的能力;2、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都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3、学生在实践操作的环节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收获了友谊。

参考文献:

[1]卜建荣,徐君燕.《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6):72.

[2]郭贵中,李文星.《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6):35-36.

[3]黄敏高.高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科教文汇,2008(28):95-96.

作者简介:

闫放(1985-09),女,汉族,籍贯:河北省沧州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控制

论文作者:闫放,孙健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闫放,孙健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