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应用
邹鹏
(联通(江苏)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 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信息化成为全社会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各种信息技术开始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深刻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相结合的发展结果,其建设规模日益庞大。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与传统建筑工程有较大不同,给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智能楼宇;项目管理;信息技术
0 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无孔不入,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智能建筑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它一方面表现在对智能楼宇子系统高度集成,例如电气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提升,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根本目的。本文将对这两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及其信息化概述
1.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与管理科学的交叉领域,是指通过策划、控制等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从而在预期的进度和成本条件下按质量完成工程项目[1]。项目管理贯穿了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招投标开始到签订项目合同、从材料和设备采购到进场使用、从成本预算控制到质量和进度的把控,都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是影响整体经济效益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智能建筑作为传统建筑的一种改进和升级,涉及到更加复杂的材料运用和施工技术,因而其项目管理也更具挑战性[2]。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是在现代电子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电子工艺等技术的带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使整个社会逐步实现了数字化,更多的生产生活都实现了统一管理。目前,物联网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之一,是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深刻改变了社会的运作模式。在建筑领域则表现为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发展。
1.3 信息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在办公和管理等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其关键技术有数据库开发、网页设计、数据传输、移动开发技术、云平台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中同样不可或缺,成为实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的核心技术[3]。
用两个易拉罐做成简易装置。将一个直径较小的易拉罐罐口的部位彻底去掉,然后倒过来,罐底在上方,用剪刀在罐体三分之一处剪出一个三角形空缺。将另一个易拉罐底部突出部分以内全部剪去,周围尽量不留明显突起,然后将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中间填充泡沫(包装材料中可找到,也是简单易寻找的)连接处用胶带在外面巩固好。取一片点燃花生子叶,用解剖针垂直扎入其中,重复至少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记作D组。
2 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应用
2.1 系统架构分析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控制建设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实现各种信息的高效统一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的优势,改变落后的项目管理模式,压缩人力资源支出,通过最低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投入,实现最高的生产效率。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系统应包括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项目控制模式,也要求具备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材料管理等外部条件控制功能。用户只需要通过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或移动终端即可方便快捷地进行项目管理活动,无需安装PC 客户端。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应用技术,从开发层面上看,它主要利用了软件开发中的面向对象和组件技术,遵守了高效的自顶向下开发方法,将整个信息系统分为一个多层的软件体系结构。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的主流架构模式是B/S 以及轻量级J2EE,综合了一系列开源组件或工具,例如Struts2、Spring、iBatis 等,后台采用了 Oracle、MySQL、SqlServer 等功能强大的知名数据库系统,配合网页服务器,支持不同操作系统的部署,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2.2 系统功能分析
设置射频通道的本振频率前,先设置多功能管脚为锁相环锁定检测管脚,将鉴相器增益还原为默认值;由于未使用到芯片内 IF锁相环,则关闭IF锁相环电源;开启RF锁相环电源。
2.3 系统模块分析
平安西江建设过程中,跨省界、市界水环境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仍不健全。西江肇庆段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Ⅱ类水质且目前可稳定达标,但上游广西浔江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质,上下游区划不协调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迅猛,很多涉水高污染企业在西江沿线落户上马,给下游西江和贺江水质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实现基础,其物理结构由三个模块构成,分别是最低层的采集单元、中间环节的网络传输,以及末端的数字图像存储。数据采集是系统的前端组成部分,负责通过图像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动态图像;数据传输则属于网络环节,数据经过工业交换机完成图像数据的转发与传输;数据存储则一般采用本地化存储策略,由NVR 作为数据存储载体,存储一定时间内的高清图像。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完成对建筑的全局监测与管理,将各子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和参数展示在地图上,通过丰富的可视化元素使设备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后期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其过去一段时间的历史状态,并以此为依据对其工作情况进行预测;自动化系统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可以为各个子系统的协同运作提供步调一致的命令,在智能建筑中,集成在一起的大量设备和子系统在功能上不是孤立的,它们在特定条件下需要迅速地完成一系列操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特殊事务的处理,例如火灾报警、治安事件处理等;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现紧急情况下,通过报警的形式来完成人机交互,使值班人员及时了解到故障或事件,为了直观效果,报警一般是通过图形、文字、动画、声音等方式完成的,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值班人员的注意力,从而及时处置,系统还提供丰富的综合管理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是楼宇智能化的最核心表现。
智能建筑是楼宇自动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因此智能建筑通常具备楼宇自动化的所有特征,包含自动控制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实时预警系统、变配电系统以及通信系统。从整个平台来看,智能建筑集成平台一般包括通讯接口层、核心控制层和应用层等三个模块构成。通讯接口层就是前面所述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为各个子系统之间提供数据通道;核心控制层则是智能建筑大脑,是高性能硬件与软件程序的高度结合,提供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的双向服务。应用层是人同交互接口,由数据库、管理模块、前端页面等部分组成[4]。
3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3.1 系统架构分析
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典型结构是由现场控制层和核心层组成的双层结构模式,核心层把种类服务器、工作站、网页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通过以太网互连,主要面向于远程管理;现场控制层通过各种接口和总线将现场设备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这种架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有效提高了系统设计的科学性。
3.2 系统功能分析
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架构通常具有高度集成、模块独立结构、统一标准、开源开放、互连互通、先进高效、经济可靠等特点,一方面可以完成对弱电子系统的集中管控,另一方面还允许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开放的平台进行数据的共享。
3.3 系统模块分析
整个系统通常包含登录管理子模块、采购管理子模块和进场管理子模块。登录模块是系统对用户身份是否合法、是否有足够权限的一种验证,是用户进入管理系统前必须经过的一道审查,必须采用已分配的账号和正确无误的密码,并且具备一定的权限才能开展系统管理工作。采购管理子模块用于对项目全过程的物料采购和库存管理,一切与项目相关的物料由制定采购计划开始直到最终进场使用,都会在采购管理子模块中留下详细的记录,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查询出物料的详细信息,成为成本管理和预算分析的重要依据。进场管理子模块记录各种物料或设备的最终使用去向,使整个库存管理体系在管理上实现了闭环。
缺陷检测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总体结构包括光照单元、运动控制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光照单元用于提供合适的照明光线以保障金属餐具图像的清晰度;运动控制单元通过移动工作台,使采集的图像包含整个待测金属餐具;图像采集单元实现待测金属餐具的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字图像处理和人工神经网络,其中数字图像处理部分主要对待测金属餐具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出缺陷特征量。人工神经网络的功能是对大量不同样本的特征量进行学习训练,检测出存在缺陷的目标对象[7]。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项目管理大数据,经过后期的数据挖掘,形成企业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一些系统通常还具备供应商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对各供应商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方法,避免了人为主观评价的随意性。
4 小结
信息时代的到来注定了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方向,也注定了智能建筑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趋势。实际上,信息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应用远不止这两方面,但本文的研究可以清晰地展现出智能建筑的信息化发展特征,反映出当前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不难预计,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它与智能建筑的结合程度也将进一步加深,不断推动着建筑智能化发展进程,逐步走向信息技术发展的下一个伟大时代。
参考文献
[1]胡 刚.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项目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0):137.
[2]王嘉伟.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5):18-19.
[3]王忠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8):138-139.
[4]景晶.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及智能化应用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4):230-231.
中图分类号: F40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35-0247-02
收稿日期: 2019-08-10
作者简介: 邹鹏(1983-),男,汉族,江苏溧阳人,工程师,本科,目前从事项目管理(包括系统集成方面)工作。
标签:智能楼宇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联通(江苏)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