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感染发生情况,指导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2013年2月~2016年5月,医院介入中心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7例,调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进行810例次介入治疗,感染发生率3.21%(26/810),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发生感染4.37%(22/503),未应用抗生素1.30%(4/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类型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9例,肠道感染7例,肺炎3例,腹腔感染3例,脓毒血症2例,不明原因2例;感染与未感染介入治疗年龄>65岁、WBC> 13×109/L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使用抗生素发热48.11%(242/503),未使用者45.60%(140/3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绝大多数可能是不必要的,介入治疗感染难以预测。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感染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恶性病变,我国肝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位,年新发15万例,死亡12万例[1]。近年来,因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肝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肝硬化发病率持续上升,肝癌发病率仍逐年上升[2]。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适用于早期、复发肿瘤的治疗,近年来采用射频消融治疗肝癌越来越受到环境,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2cm的肝癌5年生存率可达到60%~80%。但介入治疗也具有创伤性,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感染还延长住院时间,增加耐药风险[3]。对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尚缺乏明确的标准,本次研究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感染发生情况,指导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6年5月,医院介入中心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7例,其中男404例、女63例,年龄28~78岁、平均(56.3±11.2)岁。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术前1周已使用抗生素。
1.2方法
调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基本情况,以及防止情况。感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并排除术前已确认的感染。介入治疗相关感染是介入30日内发生在穿刺部位、针道、靶区的感染。
1.3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67例患者,共进行810例次介入治疗,发生感染26例次,发生率3.21%。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发生感染4.37%(22/503),未应用抗生素1.30%(4/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类型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9例,肠道感染7例,肺炎3例,腹腔感染3例,脓毒血症2例,不明原因2例。因素分析显示,感染与未感染介入治疗年龄>65岁、WBC> 13×109/L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未感染介入治疗ALT>80U/L、TBiL>34.2μmol/L、ALB>35g/L、、GhildA级、介入次数≥3次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应用抗生素503例次,其中左氧氟沙星214例次,其余均为头孢类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发热48.11%(242/503),未使用者45.60%(140/3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感染相比,*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肝癌介入治疗感染发生率3.21%(26/810),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发生感染4.37%(22/503),未应用抗生素1.30%(4/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得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结论。可能原因为:①抗生素的覆盖时间有限,介入治疗相关性感染时间范围为30日内,而介入治疗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仅能覆盖术后早期;②使用的抗生素不当,研究中多见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肺炎,而预防性的应用抗生素主要为头孢类,近年来头孢类抗生素耐药风险明显增加,肠道内感染多见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头孢类可能无法有效预防[3-4]。肝癌介入治疗理论上为无菌手术,无需常规应用抗生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提示介入治疗肝癌随机性强,无法有效预测,感染本身可能与穿刺的部位、穿刺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水平、穿刺伤害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5]。为预防肠道感染,减少肠源性病原菌感染风险,若有需要,可进行肠道准备,采用红霉素、甲硝唑等药物联合等方法,减少肠道感染风险。过多的应用抗生素本身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诱发腹泻等并发症,反而影响介入治疗安全性[6]。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绝大多数可能是不必要的,介入治疗感染难以预测,若有必要可采用抗生素进行肠道准备。
参考文献:
[1]高婷,李超,梁 锌,等.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2016,25(6):409-411.
[2]中国抗痛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10):929-946.
[3]赵红霞,轩凯.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类型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2):180-182.
[4]郑少俊,张海兵,茹利新,等.肿瘤介入治疗法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4):3061-3062.
[5]曾化松,王艳琳.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8(5):341-343.
[6]张远.普外科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6):26-27.
论文作者:周腾超,田壮博,龙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抗生素论文; 肝癌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预防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原发性论文; 意义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