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_管理科学论文

管理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_管理科学论文

管理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作用论文,生产力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理解

有人认为,20世纪人类最大的发明不是原子弹和火箭,而是管理科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科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管理概念的界定,至今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之中。

历史上最早提到管理的学者是苏格拉底,他说:“管理是区别于技术和经验的一种技能。”这以后,西方的管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管理提出了许多看法。比如法国的法约尔说:“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泰罗说:“管理乃是工作于某一事业机构或某一产业的员工的一种完全的心理革命。”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马克思则是以乐队指挥和小提琴手的例子来说明管理的。在汉语中管理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管,中空而贯通的长物,人们称之为管儿,动词化后,有规范、约束、主宰、包揽等意思;理,古是雕琢玉器、整治土地、治疗疾病,引伸有疏通、引导、处理事物的意思。可见,管理是管辖与治理的统一,通俗地讲就是管人理事。管理就是管理主体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协调各管理要素,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社会活动。这个定义,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深理解:

第一,管理是一种无所不在的社会现象。纵观历史,管理同人类一样古老,同科学技术一样重要,广泛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人类的活动具有群体性、社会性,而凡是有群体活动的地方,必定有管理存在。

第二,管理是主客体相结合的活动过程。管理活动,无论是经济管理,还是行政管理,大致都有主客体两个方面。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而管理者的管理不只是个人的活动,它总是在一定的组织中实施的,因而管理的载体就是组织;管理的客体是以人为主导的投入产出系统,所谓人、财、物、信息、资源等。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纯粹的财、物、信息为对象的管理不是真正的管理,只有以人为主导的客观系统,才是现代管理的客体。因而,管理与是一种人际关系。管理作为主客体相结合的活动过程,始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统一,管理必须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管理离不开算计。经济管理追求效益,行政管理追求效率,管理总是离不开算计。“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真谛也就在于此。企业经营的盈利欲望,行政管理的效率意识,使得管理必须算计。张德江同志提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时曾讲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一要干净,二要干事”,很是精辟。我看还应该再加上两个字:出活。我们的行政干部、经济管理者必须“干净、干事、出活”,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加强管理必须强化算计,汗珠子加算计才能出效益。

第四,管理必须讲究方法。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了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管理活动不能不讲究方法和策略,其关键是做到管理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邓小平同志一生历经磨难,但他,每临大事有静气,坚持真理有胆识,时机不成熟时沉着思索,不轻而表态,个别场合下,也可能说几句违心的话以留有余地,但还是不丢掉原则,一旦条件具备了,还是要明确抉择,正本清源的。可见,在什么场合里都直来直去的人,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管理者。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管理方法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第五,管理渗透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必然灌注于管理之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管理模式、价值取向及管理风格之所以迥然不同,各具特点,就在于不同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一般说,管理文化大致有三种形态。处于表层的是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管理的技术、设备、工具等,具有管理的直观性;处于中间层的是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管理的规章、制度、体制、法规等,是管理与文化相互连接与渗透的纽带;处于深层的是意识文化,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道德心理、思维习惯等,具有很强的文化沉淀性。于是,越是表层的越是容易改变的,越具有管理的特性。越是处于深层的越不容易改变,越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在积极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时候,为什么反对全盘西化,强调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

现在,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经是熟悉的常识了。但是,人们在说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往往把它局限在科学和技术本身上,这就很不全面了。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不仅仅指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而且,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管理科学正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邓小平同志讲,“管理也是知识”,“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2页、65页),可见,邓小平是把管理列为第一生产力的涵义之中的。那么,管理为什么没有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那样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管理活动看成是具体的工作,管理科学长期隐含在人们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之中,没有被作为独立的现实因素去看待它。习惯势力、因循守旧的思想长期障碍了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早已形成的秩序不愿意打破,自觉不自觉地排斥创新,这也使得管理活动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必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其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上,第一生产力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奴隶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是劳动者——奴隶;封建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是劳动对象——土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是劳动资料——机器设备,因而表现为机器化大生产;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则是科学技术,包括管理。可见,社会越是发展、进步,科学技术、管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越是重要。

朱镕基总理非常重视管理科学。1996年7月,他在自然科学基金会成立10周年纪念会上讲话的题目就是:管理科学,兴国之道。他说:“科教兴国,当然包括管理科学,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它们是生产力的物质承担者,好比是生产力系统的“硬件”;另一类是非实体性要素,往往不独立发挥作用,都具有附着性、渗透性的特点,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好比是生产力系统的“软件”。管理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它们的地位和作用笼统地说是相同的,如前所述,都是第一生产力。但管理毕竟是管理,它又有与科学技术不同的地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是分别作用于各个实体性要素,即提高劳动者素质、革新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而管理则是整体作用于实体性要素系统,即通过整分合作用、效率倍增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第一,整分合作用。社会生产不是单个人的行为,现实的生产力也不是自发形成的。生产力系统诸要素的有机结合,总是在管理的组织下实现的,这就是管理的整分合作用。从微观上看,管理可以把单一的劳动者组合成有机的群体组织;把个别的劳动资料组合成实用的操作系统;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的生产技术;把各道生产工序组合成一个最佳的工艺流程,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从宏观上看,生产力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与自然间的种种矛盾,管理可以把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相互影响的因素协调起来,以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里的整是指系统,分是分工,合是协作。可以说,管理的这种整分合作用是生产力系统中任何其它要素所不可替代的。社会越发展,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越复杂,分工越细密,协作越广泛,管理的这种整分合作用就愈益突出和重要。

第二,效率倍增作用。管理本身并不直接生产任何物质产品,但它却能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得到放大。管理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适应分工、协作的需要,而是要通过管理使得协同劳动中由于分工所产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超过个人劳动能力的总和。管理可以通过保持生产力诸要素的动态平衡,强化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使之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就是管理的效率倍增作用。应该说这种效率倍增作用的大小,是与管理作用的实际发挥程度成正比例的。反过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都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如果你管理不当,经营不善,生产力系统必然受到管理的制约,甚至于破坏。这就是说,管理不是无条件地总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弄不好,它也会成为阻碍、破坏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因素。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管理本身,而在于管理者如何进行管理。

三、管理对现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管理对现实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管理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管理才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进而转化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人们常讲,科学家和企业家是社会经济腾飞的两个翅膀,就因为如果没有科学家的发明,企业家的创造就无从着手,如果没有企业家的组织管理,科学家的发明再好也难以在社会上实现真正的价值。过去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联系模式是:生产→技术→科学。而现在已经转化为:科学→技术→生产的模式。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牵引作用,我们更要重视管理问题。

第二,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要真正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转道上来。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它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而要实现这些目标,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江泽民总书记讲:“加强科学管理,是企业固本治标的大计,切不可疏忽。”目前我们不少企业发展乏力,效益下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企业领导人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争投资,跑项目,却不抓管理,甚至认为抓了改革,管理水平也就自然上去了。于是以包代管、以股代管、只改不管的情况都有所出现。因而,为了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摆脱困境的战略目标,必须下决心抓好管理。吉林市有一个由校办工厂起家的电力器材公司,搬迁后改造为龙鼎集团,140多天就组成了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花园式工厂,董事长徐柏玉运用了工期倒算的管理方法。这就是向管理要效益的结果。

第三,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在我国经济腾飞,面向21世纪,迎接新挑战的进程中,管理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管理现代化也是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年美国人曾经自豪地宣称,“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管理革命却发生在美国”。管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使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的经济起飞,也因为他们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能不能实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科学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将是衡量我国改革与发展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四,管理是改善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管理一方面能为社会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道德保证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也必然会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加强管理,不仅要提高广大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更要下力气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文化素质,从根本上实现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任务。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提出要“创世界名牌,培养大批高素质的长虹人,铸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吉林化纤集团的企业精神是“开拓进取,争创一流”,吉林龙鼎集团的厂训是“企业以产品为本,产品以质量为本,质量以人为本,人以精神为本”,这些都告诉我们,加强管理的过程就是提高员工素质,改善国民素质的过程。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做到科学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我们不仅要通过加强管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文化,也要通过加强管理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标签:;  ;  

管理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_管理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