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课标倡导每个教师树立“以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民主意识,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方式就成为教师们探讨的话题。那就以我高中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一、探究性教学的意义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质疑探究问题,并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等途径去掌握知识,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有效地数学课堂的形成。
二、提升专业水平新课标下的教师已不再是那个在三尺讲台转不停,不再做教学单一的旧“讲师”。要想跟上教育的步伐,学好新理念,学好新教学方法,掌握好现代教学手段的技术。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建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教师要更新理念,要改变教育理念,要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成为唤醒学生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彰显学生学习,调适学生学习心态,锻炼学生学习意志,提升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场所。
要利用好现代教学手段,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教师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但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而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备的声、像、动画等网络资源去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数学学科本身决定着数学具有思维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的特点,很多数学问题,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关系问题,如果仅靠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态的图形,然后耐心细致的比划和讲解,可能只是事倍功半。如教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利用多媒体画展示物理学过的抛体运动即投篮及正在飞行的飞机上投物体;函数中的二次函数的图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从实际问题着手,利用动画,使学生产生兴趣,了解许多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模型。
整个教学过程都不时地用多媒体展现过程,利用了它的直观性,内容不再那么抽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还要走出去,多听一听名师的教学经验,去学习他们对教学的认真态度,把教学的疑问拿出来让大家探讨,只有大家在互动中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探究教学中学法的指导作为教育者,都知道现代的教学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教学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共同求识,其中让学能获得更多的实践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新课程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学生变成主动探索,师生变成共同合作完善教学活动。因此,我为自己确立了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1、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从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高中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不再抽象,不再难懂,是学习变得快乐。
例如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先让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做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动手操作)。根据所画线段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PB量出PA=?,PB=?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值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得出结果PA=PB,再取一点P' 试一试仍然有P'A=P'B,引导学生猜想EF上的所有点和点A、点B的距离都相等。得出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既获得知识,又学会探索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敢想象才会敢创新。如在教学《不等式的证明》,我先讲解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研究,并点评.帮助学生建立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知识体系.投影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概念。然后同学们与教师一道分析综合法的逻辑关系,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尝试探索,构建新知。最后设计问题:问题1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把要证明的不等式作为结论,逐步去寻找它成立的充分条件呢?问题2 当我们寻找的充分条件已经是成立的不等式时,说明了什么呢?问题3说明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的理由是什么呢?本节课我用对比综合法的逻辑关系,层层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研究.建立新的知识;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来培养学习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目的,最终使高中数学教学走上一个新台阶。
论文作者:卢宪民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知识论文; 不等式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线段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