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许多家长希望对教自己孩子的老师有更多的了解,从而作出对孩子教育方面的选择。所以,如何开展与家长之间的良好交往、充分争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很重要,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孩子教育好。
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我的工作和学生紧密相连。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否认老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但家庭是培养孩子美好情感和理想的摇篮,父母对人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而且父母在这个教育阶段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帮扶、引导的作用。但是在很多时候父母因为种种理由而帮助不了孩子,尤其是在学习这一方面。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那么怎样更好地和家长沟通呢?
一、沟通方式,无处不在
在日常教学中,我首先认为召开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最好方式。如:在我校一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而每次家长会又在学期中途开,在会上我不但会小结学生前半学期的学习情况,哪些学生有进步,提出表扬,哪些需要家长帮助,还要努力,而且家长通过家长会还对所在班级整体所有了解,后半学期也知道了努力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生、老师有了情感的交流。其次是和家长见面交流。现在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多,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和家长沟通,老师可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最后是现代通讯工具交流。有些学生父母因各种原因而无法接送的家庭,要想经常联系就可依靠现代的通讯工具了,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采用。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学生表现好、成绩进步、发了奖状、贴了红花、作业认真等等,我会发个微信、拍个照片报喜,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沟通技巧,有效为本
我所处的县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维、哈、回、蒙在每个汉校都占一定的比例。由于习惯、风俗、语言文字的不同,使这些学生在班里与其它汉族学生成绩有一定差距,许多民族家长不知如何辅导孩子功课,不知和老师怎么交流。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在和这样的少数民族家长交流时首先要尊重和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要站在一个平等、公正的角度针对孩子的情况和家长交流。首先要肯定孩子的优点,针对不足要明确指出,还要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他们。有一些儿童,父母在农村,在县城给孩子租一套房子,让大孩子管小孩子,或让老人看着孩子,还有的家长早出晚归顾不上孩子生活和学习。针对这些孩子,如果要和家长交流,首先要对孩子所处的环境有一个了解,针对不同情况要同家长进行切实可行的谈话,一定要督促和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负责,注意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等方面的养成,老师要协调家长共同给予一定的帮助。
三、沟通结果,适时掌控
我们面对的孩子有种种不同,家长素质也各有不同,有些家长举止粗鲁,不信任老师,总觉得是老师教不好他的孩子。遇到这样的家长,老师就要有耐心,交流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拿出切实有力的证据,进步在哪方面,不足表现在什么地方,都能一一指出,考虑好谈话的目的、内容、态度,方式,并且这里要向家长流露出对他孩子的关爱。家长可以通过表情、语气感受到这份爱,这样也就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孩子太调皮、不学习,我和家长联系,家长见我就说:“老师,我这孩子我管不了,你帮我管管吧,要打要骂随你。”把孩子完全推给了老师。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先肯定孩子的一些优点,让家长重拾心信,接着提出建议,家长就会乐意接受,配合老师做好工作。
老师与家长在教育活动中地位是平等的,我和家长谈及孩子的情况时是比较具体的,没把握和不准确的不说,让家长感到我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感觉到我工作的细致、认真和负责。在谈到一些孩子的不足和缺点时,我也是与比较熟悉的家长交流时说得直接些;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爱面子,会把孩子的缺点当作压力的,我就说得婉转一些,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解决孩子问题的目的了。要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你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他的孩子更优秀。我相信,只要用心和家长沟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论文作者:潘 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家长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家长会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情况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