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高考论文,政治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试卷整体评价
1.突出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整套试题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和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涉及到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领导、台湾问题、民主法治、取缔法轮功、“西部大开发”、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教育、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内容。这充分反映了命题者代表国家意志,迎着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组卷的指导思想。
2.注重考查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目标。试题根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着力体现中学政治科关于知识、能力和觉悟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坚持以知识为背景和载体,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在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力度大,创新意识强。今年政治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照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在命题及答案设计要求方面采取了新举措。一是不定项选择题的答题要求由“错选、多选、漏选的,该题不给分”改为“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 这样就弥补了过去“只要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增强了判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在非选择题的答题要求上允许答案的多元化,鼓励考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并根据题意要求,对五个试题分别提出了酌情给分、加分的标准。这样既体现了试题对不同考生要求的层次性,又为考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增强了试题的区分度和灵活性。
4.发挥了双重功能,取得了“三赢”成果。所谓“双重功能”是指今年的高考政治试卷较好地发挥了高校选拔人才和正确引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双重功能。所谓“三赢”是指考试结果提高了政治科命题质量的社会信誉,提高了政治教师教书育人的自学性,也提高了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总之,今年的高考政治试卷是一份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好试卷。我市2350名文科考生,政治科平均分为95.96分,及格率为77.45%,优秀率为1.07%,最高分为126分。试题实现的整体难度为0.64(其中第Ⅰ卷0.72,第Ⅱ卷0.57),区度为0.34,考试成绩梯度排列,真实反映了考生的学科能力素质与层次。
二、对试卷Ⅱ的统计分析
我们对全市的高考政治试卷进行了抽样统计,分析如下:
1.简答题:第34题是一道哲学常识题,要求考生从分析具体材料出发,归纳出有关的两个方法论原则。第一个要点,90%以上的考生都能准确回答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个要点,有50%的考生答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部分考生同时运用了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内外因关系原理。该题难度值为0.68,失分率为31.67 %。这表明绝大部分考生初步具备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35题是政治常识题,旨在考查孝生对“一国两制”方针、实现国家统一两种方式之关系的理解程度。此题难度值为0.72, 失分率为27.89%,在第Ⅱ卷的六道题中是最低的。 揭批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作为1999年国内政治的三件大事之一,考生都很重视,并做了充分准备,答得普遍较好,且有10%的学生答出了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加分内容。这反映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时事政治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表明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导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辨析题:第36题围绕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的关系命题,设计巧妙,立意新颖。大部分考生对前两个要点都能答出,且针对性较强。由于对国家在当前粮食生产的方针了解不够全面,有的考生回答还不完整。特别是第三点,要求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哲学观点,从粮食生产同退耕、环保、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大多数考生就举步维艰了。只有22%的考生想到这一点,但表述欠规范。该题是一个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两部分知识综合运用的新型辨析题。大部分考生没有在哲学上考虑作答,既表明试题难度较大(难度值为0.47,失分率53%),也反映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第37题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命题,是独具匠心的。答案的设计也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突出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首先说知识怎样才能成为力量(通过应用);其次是分析知识的两重性(推动社会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最后是辨别知识是不是惟一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力量)。但从卷面上看,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把自己摆到问题中去,而是作为旁观者来评论到底知识是不是推动社会的惟一力量。该题综合性很强,涉及到教材中的五个框题和《考试说明》中的至少五个条目,难度较大,思想教育性强。在平时教学中,讲到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教师认为没有什么可说的,很少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往往是让学生自学;学生则认为说教的味道较浓,与现实反差太大,不感兴趣。所以,本块基础知识的薄弱、辩证思维能力的欠缺和忽视题目的思想性是造成丢分的重要原因。该题难度为0.45,失分率为54.91%,排在第二位。
3.论述题:第38题是一道图表式的经济常识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从具体到抽象、观察现象、分析联系、认识事物本质的综合评价能力。三个设问,是一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关系。对于第一个要点,通过读表看注,概括经济现象,绝大多数考生都答得正确且比较全面;第二个要点的第二层“国有经济也在日益壮大”,有45%的学生没有分析出来,答出此内容的考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针对材料进行分析,顺理成章地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照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成结论;第三个要点,有34%的考生得零分,全员平均1.7分。“这些现象和联系表明了什么问题?”是第38题的重头戏,因为认识的目的在于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种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还是比较欠缺的。该题难度为0.45,失分率55.11 %(在第Ⅱ卷中失分率是最高的),成绩区分度为0.40,对考生能力素质层次有很好的鉴别力。
第39题以“西部大开发”这个热门话题为背景材料,是一道涉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学科内综合题。命题立意同去年的第38题相类似。从卷面看,大多数考生审题正确,作答思路清楚,问题主要是不够规范、完整。该题成绩较好,失分率仅为32.84 %(去年的第38题为54.89%)。分析原因, 一是西部大开发是时政热点中的重中之重,考生进行了全方位的准备;二是该题三个设问指向性具体明确;三是通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三、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今年的高考试题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在于:首先,要加强学科基本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理解、贯通和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本身就是能力”,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注重学科能力素质的训练和培养,而能力培养的重点是发散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这种训练和培养是一个过程,一定要从高中一年级抓起,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再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政治课的灵魂和生命线。教师要指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党和国家重大时事的来龙去脉和相互关系,增强对现实问题的综合把握。最后,要着力发挥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把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崇高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