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辉 宋海生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查阅资料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破伤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破伤风进行诊断和治疗。结论:应尽量少用肌内注射。可采用联合用药或交替用药的方法,增强镇痉的效果。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很高,因此,必须做好预防。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儿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085-02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6~7d发病,以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肢体抽搐、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为特征。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破伤风患儿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下面将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诊疗分析汇报如下。
1.病因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
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破伤风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菌,其芽胞抵抗力强,普通消毒剂无效,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粪便中,当用该菌污染的器械断脐或包扎时破伤风杆菌即进入脐部,包扎引起的缺氧环境更有利与破伤风杆菌繁殖,其产生的痉挛毒素沿神经干、淋巴液等传至脊髓和脑干,与中枢神经组织中神经节苷脂结合,使后者不能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氨基丁酸)引起全身肌肉强烈持续收缩,此毒素也可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多汗等。
2.病理生理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疾病。解放前本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对妇女及儿童的关怀,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普遍推行新法接生后,本病发病率已大为降低。在城市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本病已甚罕见,但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本病仍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多存在于人畜肠道内,随粪便而进入土壤和尘埃,可随尘土飞扬,故散播较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破伤风杆菌有芽胞,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甚强,存在于土壤中数年仍有传染性,需经煮沸1小时,或在高压蒸气中5分钟,或在1%升汞溶液中2~3小时,或在5%石碳酸溶液中10~12小时,才能把它杀死。 新生儿主要是通过脐部感染本病,大多数是由于旧法接生所致;也有的虽是新法接生,但由于接生包消毒不好,或由于未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或由于生后脐部感染,也可发病。由于本菌属厌氧菌,常与需氧菌共存,故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脐部,也常有普通需氧菌的感染,检查脐部常有严重感染的表现。
3.临床表现
3.1 潜伏期3~14d,多为4~6d发病。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病死率愈高。
3.2 患儿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吮乳困难,牙关紧闭。当出现抽搐即为痉挛期,面肌痉挛使睑裂变窄,口角外牵,呈苦笑面容。
3.3 全身肌肉痉挛严重者,可呈角弓反张。喉肌、呼吸肌痉挛,可致呼吸困难、发绀、窒息,甚至死亡。各种轻微刺激均可诱发肌肉痉挛。度过痉挛期,到恢复期。
4.实验室检查
取脐部汉出物做厌氧菌培养,可有破伤风杆菌生长。由于培养的阳性率不高,故诊断本病应以病史及临床表现为依据。
5.治疗
5.1 破伤风抗毒素(TAT)
10000~20000U im或iv,破伤风抗毒素(TAT)3000U,脐周注射。
5.2 控制痉挛
应选用对呼吸中枢抑制较小的止痉剂,其剂量以恰能控制痉挛发作为度。可鼻饲或静脉给药,应尽量少用肌内注射。可采用联合用药或交替用药的方法,增强镇痉的效果。
常用的药物有:
5.2.1地西泮:每次0.1~0.3mg/kg,1次/4~8h。
5.2.2氯丙嗪和(或)异丙嗪:每次0.5~2mg/kg,1次4~8h。
5.2.3苯巴比妥钠:负荷量15~20mg/kg,维持量5mg/(kg?d)。
5.2.4水合氯醛:每次30~60mg/kg,保留灌肠。
5.2.5甲丙氨酯(又名眠尔能):每次50~100mg,1次4~8h。
5.3 中和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尚未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的游离毒素。一般用2万~3万U静脉滴注。有条件者可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3000U肌肉注射(不可静脉注射)。
5.4 抗感染治疗
青霉素可杀灭破伤风杆菌,15万~20万U/(kg?d),分次滴注,连用10d。脐部感染处。可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涂以碘酒。感染严重者,则应扩创引流,去除坏死组织。
6.预防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很高,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新法接生,接生时要求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手、接生用具以及产妇外阴部都要经过严格消毒,一旦接生时未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内将患儿脐带远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结扎,消毒脐蒂处,同时肌注TAT1500~3000IU,或注射破伤风毒素75~250U。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目前已在开展的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就应迅速送医院诊治。严格执行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
【参考文献】
[1]张素红.新生儿破伤风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14期.
[2]郦红艳,李晖,虞萍.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30期.
论文作者:孟凡辉,宋海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破伤风论文; 新生儿论文; 杆菌论文; 厌氧菌论文; 本病论文; 毒素论文; 抗毒素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