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_科学论文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_科学论文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活动中心论文,前提论文,政治论文,科学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贝尔纳(John Desmond Bernal,1901—1971)1954年明确指出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1〕,汤浅光朝1962年定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2〕以来, 人们对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原因作了细致的探讨。汤浅光朝提出,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有无可否认的关系,认为有影响的科学家集团老化很可能是使法国科学活动衰落的重要原因。〔2〕赵红州得出结论说,现代各国科学发展的赶超能力, 越来越依赖于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扩大,一个国家的科学家队伍的年龄谱曲线与当时的科学发现最佳年龄曲线的重合面积与其科学地位相关。〔3〕刘则渊和王海山用统计方法印证了每一个成为科学中心的国家在其科学高潮之前都出现一个哲学高潮的现象。〔4〕龚育之提出, 科学衰落连同人员老化的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根源上寻找。〔5 〕本文将按照这个观点,从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对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前提进行分析。

1 经济活动与产业中心迁徙

涉及到科学与生产的关系,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他说:“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早就被生产所决定。”(〔6〕.P.27)在对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研究中,人们普遍注意到工业革命的作用。汤浅光朝(〔2〕,图7),赵红州(〔7〕,图54)刘则渊和王海山(〔4〕,图7),都用图的形式标明了工业革命与科学中心转移的关系。但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变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发生或完成与科学活动中心的形成之间并不是一前一后的对应关系。赵红州注意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处于产业革命高潮但科学已经衰落,而同时法国的工农业生产虽然落后于英国但却成为科学活动中心。(〔7〕,pp.269—270)更一般地,我们看到,作为科学活动中心的国家,既出现过工业革命发生在科学兴隆期之后、之中、之前的情况,也出现过工业革命与科学兴隆期部分交叠的情况。意大利的工业革命发生于1840—1910年,滞后于科学兴隆期230年;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于1760—1840年, 也滞后于科学兴隆期;法国的工业革命发生于1820—1870年,与科学兴隆期部分交叠;德国的工业革命发生于1840—1880年,正好落入其科学兴隆期之中;美国的工业革命发生于1810—1860年,早于科学兴隆期70年。可见,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与科学中心转移之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关系。工业革命是巨大的经济革命,它本身是生产的性质和结构的变化,但与社会生产不能简单地对等。一个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并不意味着它就处于世界经济活动与产业的中心。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出现于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主要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和米兰等城。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地中海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的纽带,而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航线的中心,到14世纪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贸易中心。1453年土耳其灭亡东罗马,意大利的贸易才开始衰落。意大利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商业中心早于它成为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的时间。16世纪,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沿岸。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之后,取得海上霸权地位,通过奴隶贩卖和海外贸易大发其财。16世纪的第一期圈地运动高潮,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准备了资本财富、自由劳动者和国内市场。1500至1763年,第一次国际分工已大规模完成,美洲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奢侈品,西欧从事手工业生产并指挥全球经济活动。〔8〕英国在其中显然处于中心地位。与意大利在进入科学活动中心之前便退出欧洲经济中心的情况不同,英国直到退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之后,仍然处于全球经济活动中心,并且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18世纪,法国虽然在经济上还不能超过英国,但却是唯一能够与英国竞争的国家,这个时期也处于经济活跃期,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经济特点。国债、包税制度等金融资本得到空前的发展,自由派贵族积极参与商业活动,采矿业、冶金业、奢侈品工业、纺织业较为发达,规模小、数量大的富农经济成为革命前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代表。德国原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后来在拿破伦占领和英法战争期间,封建制度受到冲击,经济上摆脱了英国的倾销。1807年普鲁士废除了农奴制,1834年德国成立了关税同盟。19世纪前半期,德国的经济就是与法国相比也有相当的距离,但是已经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与法、德两国的情况不同,美国是在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之后进入科学活动中心的。美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建国不久又扫除了封建残余,为现代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条件。19世纪最后的20年,农业得到大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利用英国等国大量输出资本的机会,充分利用外资。从19世纪初,美国积极从欧洲引进了纺织机、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汽车、新式炼钢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经济活动与科学中心转移之间存在两个规律性的现象。第一,就总趋向而言,经济起飞阶段的转移顺序与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顺序相一致,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第二,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心来看,科学活跃时期之前或前期总有一个经济活跃时期作为先导。贝尔纳指出的科学活动中心与汤浅经统计确认的科学中心不尽相同,他指出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没有严格区分小的较短暂的经济活跃期与大的较长时段的经济活跃期,但是,他关于经济活跃与科学活跃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与我们这里指出的这两个现象吻合的。他说,“科学所遵循的轨道与商业和工业的轨道相同”(〔9〕.P.19),又说,“在时间的进程中,科学活动中心曾经推移过,通常的追随而非导致商业和工业活动中心的迁徙。”(〔9〕,P.Ⅶ)注意这两个现象,我们完全可以避免“工业革命陷阱”,即仅仅从工业革命着手探寻生产与近现代科学中心转移的关系而又不得其解的窘境。

2 政治格局与社会变迁方向

汤浅光朝注意到“社会反常状态”与科学革命的关系,但是文中没有说明“社会反常状态”的标准,绘出的图中没有标明意大利的情况,而且英、法、德三国各有一次“社会反常状态”,美国却有两资。(〔2〕,图7)刘则渊和王海山从每一个曾经成为科学中心的国家的历史上选择一个事件,称之为“社会革命”,这样选择的结果,就是英、法、德、美四国的“社会革命”均早于各自科学革命的峰值年代,而意大利的“社会革命”(1848—1871年,指从圣马可共和国成立到意大利完成统一)则成为一个反例。(〔4〕,图7)赵红州也注意到“社会革命”与科学中心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赵红州的“社会革命”都处于科学高潮之前,不过,他所讲的“社会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只有意大利是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而且除美国之外,这些“社会革命”发生时各有关国家已进入科学中心。(〔7〕,图53)

实际上,各个国家在进入科学兴隆期之前的经济活动中,形成了新的经济关系,作为这种新的经济关系的反映,政治格局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伴随着社会变迁方向的改变。本文考察影响科学兴隆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将把着眼点放在二者对于经济关系变化的反映上。

文艺复兴之前,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出现,意大利便形成了新的阶级结构。先进城市中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雇佣工人成为新的政治力量。这三个阶级共同参加了反封建统治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上层掌握城市政权,这就使城市共和国具有一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性质。这些城市中形成的新的政治力量冲击了封建社会,构成了近代科学文化产生的最初社会基础,并且预示了与后来的各个科学活动中心相联系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结构。英国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早的国家。通过生产、商业和金融活动,城市资产阶级的财富和人数都得到增长。中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摆脱王室对商业的种种限制,摆脱对宗教信仰的种种约束。这就成为英国革命的直接诱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早于它的科学兴隆期的开始时间,结束于它的科学高潮年代之前。法国封建社会的僧侣、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不是按照经济地位而是按照有无特权来划分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种等级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市民阶级中,农民和城市工匠收入不多却要纳各种税,资产阶级虽然纳税没有困难但却没有政治地位,因此整个市民阶级都对贵族充满了仇恨。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是这种仇恨的自然结果。实际上,取得政权之前的法国资产阶级进一步发财和获得社会声望的欲望早已经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因素,大革命只是在法国进入科学中心之后进一步推进了科学高潮的到来。德国在进入科学兴隆期之前,并不是一个独立统一的国家,其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也远不及英法两国。在法国的直接促成下,普鲁士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1807年颁布的《十月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并保障买卖贵族土地、从事手工业和经商的自由,后来并对国家行政机构和市政机构进行改革,逐步扩大新兴资产阶级的权力。这些改革很快在普鲁士取得成效,并为1848年革命做了准备。长时段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进程与长达110年的科学兴隆期相联系, 美国在殖民地时期经济得到很快发展,殖民地自治与帝国权力冲突导致1775年开始的独立战争。美国政治上的独立标志着它的民族利益得到承认,同时也创造出一个在封建包袱最少的社会基础上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机会。1861至1865年爆发的南北战争中北方的胜利,标志着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完成。这两次战争都为美国的科学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政治条件。

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有的发生在科学兴隆期之后,有的发生在科学兴隆期之前,有的则发生在科学兴隆期当中。因此,我们只能从有关国家进入科学兴隆期之前的生产关系、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中,寻找它们成为科学中心的政治环境根据。资产阶级革命对英国和美国成为科学中心起过作用,对意大利成为科学中心则完全没有起作用,对法国和德国进入科学兴隆期虽然没有起作用但对其科学高潮的到来则是有意义的。但是,不论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和完成在科学兴隆期之前、之中还是之后,各有关国家在成为科学中心之前,都有一个资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初始阶段。

3 思想解放与文化嬗变次第

在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嬗变,为科学中心的形成创造了精神文化环境。

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6〕,p.6),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革命。早在10世纪,意大利就开始了对古典文化的复兴。13、14世纪,复兴中已经出现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文艺复兴是“在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上将两个遥远的时代结合起来”〔10〕。这场革命几乎涉及到精神文化的一切领域,留下了艺术、文学、哲学、教育、宗教和科学上的繁荣成就,不过更为基本的则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个人主义尤其是人文主义所反映的新思想、新道德,它们砸烂了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思想枷锁,不仅为意大利成为第一个近代科学中心创造了精神环境,也为欧洲、为世界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动力。17世纪,英国反对封建势力的文化努力主要是宗教领域中的清教运动。清教徒要求彻底清除英国国教教会中天主教的影响。英国进入科学兴隆期之前,新教教派至少有180个之多,它们有一个共同接受的伦理价值核心。英国科学发展中的经验论传统与新教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契合。新教伦理与当时科学家的精神气质相合。“17世纪英国的文化土壤对于科学的成长与传播是特别肥沃的。”〔11〕理性精神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得到空前的高扬。启蒙思想家们的特点是,不承认任何权威,一切现存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等都受理性的批判。他们在经济自由、政治平等、政体、国家机构、法制等方面提出的主张,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为科学理性的阐扬营造了思想文化氛围。同时,启蒙运动也发扬光大了法国科学中的唯理论传统。德意志是一个注重理论思想的民族。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得到发展,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康德在一个生成变化的世界中研究自然界,提出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谢林提出一切自然过程由原始的两重性构成的观点,提出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的预见。黑格尔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客观上为当时自然科学向综合理论过渡提供了哲学背景。美国的殖民地文化是在英国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清教主义主张通过探究自然颂扬上帝,崇尚功利主义以善行造福于公众,提倡刻苦和勤奋精神,这些价值观都被移植到北美。美国的移民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富于冒险精神,追求财富和名誉,造就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开拓精神。美国精神用之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首先取得的成就便是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一旦经济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有了较大发展之后,这种民族精神就进一步体现在认识自然的丰硕成果上。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清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国的民族精神形成,既是这些国家各自历史上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世界近现代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科学自身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反抗教会思想统治、奠定实验基础、分类探寻规律、寻找普遍联系、小科学成为大科学这样各具特征的阶段。而文艺复兴为新思想寻找古典合法性、清教运动的功利价值观、启蒙运动的尊崇理性、古典哲学的辩证观点、美国精神的开拓和包容性,一方面分别适应了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另一方面也使这些阶段的科学带上了这些思想解放运动的印迹。

总之,工业革命不是进入科学兴隆期的共同的社会生产前提,资产阶级革命不是进入科学兴隆期的普遍的政治条件,哲学高潮只是进入科学兴隆期所必需的文化准备的一个方面。但是,每一个国家在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之前,都经历了经济起飞阶段,都有一个资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初始过程,都形成了解放思想的文化氛围。而且,正象每一个时期的科学活动中心都反映了相应阶段科学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样,每一个国家在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之前所经历的经济起飞、政治革命准备和精神解放运动也都反映了相应时期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重要前提。当然,科学活动中心的形成,也对相应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对不同时期的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面貌的形成还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不过,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已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标签:;  ;  ;  ;  ;  ;  ;  ;  ;  ;  ;  ;  ;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