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改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现代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能否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动性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且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还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有可能会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融入课堂教学。
例如,以人教版“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乘法算式为基本的载体,当一个因素不变的时候,另一个因素与积的变化情况”,进而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总结、归纳积的变化规律[1]。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对学生设问,以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积不变的表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在填写相应的表格中去发现规律,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另外,为了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堂反馈任务: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符合新课改要求,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以人教版的“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为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情境教学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教师可以为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会画三角形吗?请你再草稿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思考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随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三角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能不能标出三角形上的边、角、顶点呢?”这样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了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主动学习,激发数学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三、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段,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叫教学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大的提升[2]。
例如,以人教版的“平均分”的教学为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将事先准备好彩色的小糖果平均分给每个小组,数量保持在一个小组30个小糖果。随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比如:“同学们,你们能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把15个糖果平均分成5份吗,想一想该怎么分?”每个小组都有30个糖果,教师布置的任务是以15个糖果开始的,这时候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就会想到先将30个糖果对半分,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讲解,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分糖果的小游戏符合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效巩固了学生对“平均分”的掌握程度。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展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真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苏芳.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57):87.
[2]万仙红.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8(4):223.
论文作者:罗振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