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0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结果:本组5078 例产妇,2011、2012、2013 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74.08%、61.04%、57.46%,均高于2014 年的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与2011 年相比,2014 年的社会因素与头盆因素所占比重降低,高龄初产及胎儿窘迫所占比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位异常、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其他因素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降低剖宫产率,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加强高龄产妇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
【关键词】剖宫产;剖宫产指征;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28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儿童健康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剖宫产成为了国际热议话题。自20 世纪70 年代起,众多国家的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80 年代,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此趋势,剖宫产率逐年下降。目前,欧洲国家的剖宫产率在10%~15%。
根据相关报道可知[1],我国剖宫产率在40%~6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为了保证母婴健康,降低剖宫产率是必要的。
本文探讨了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0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3892 例,经产妇1186 例,剖宫产2902 例,阴道分娩2176 例,最小18 岁,最大46 岁,平均(30.8±3.4)岁,孕周为32~44 周。
1.2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统计产妇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孕周,并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主要指征。
1.3 观察指标剖宫产指征主要有社会因素、头盆因素、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巨大儿、高龄产妇、妊娠并发症及其他因素[2]。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本组5078 例产妇,2011、2012、2013 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74.08%、61.04%、57.46%,均高于2014 年的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逐年下降。如表1 所示。
3 讨论
剖宫产是处理难产与部分高危妊娠孕妇分娩的重要手段,它有效挽救了母婴的生命。近些年,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主要原因为,剖宫产术水平提高,缩短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剖宫产指征不断增加,特别是初产妇及高龄产妇增多,同时巨大儿发生率较高,并且受社会因素的影响[3]。但剖宫产术实施过程中,由于未能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或者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围产儿病死率未能进一步下降。因此,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组探讨了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其结果为本组5078 例产妇,2011、2012、2013 年的剖宫产率分别为74.08%、61.04%、57.46%,均高于2014 年的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逐年下降;与2011 年相比,2014 年的社会因素与头盆因素所占比重降低,高龄初产及胎儿窘迫所占比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位异常、妊娠并发症、巨大儿、其他因素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降低剖宫产率,保证母婴的安全与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应开展产时保健与产前教育,对分娩进行及时的、积极的处理,严密监测产程,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对难产、胎儿窘迫等进行准确的诊断;避免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加强高龄产妇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4]。
参考文献:[1]傅莉,崔满华,陈军.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19(7):23-25.[2]贺桂芳,韩素慧,肖诚,等.影响剖宫产率和指征的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735-2737.[3]张旭梅,靳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01-5703.[4]肖鸿萍.影响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2):133+135.
论文作者:傅颖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因素论文; 产妇论文; 统计学论文; 意义论文; 高龄论文; 差异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