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近几年提出的一项关于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就是进行农村居民环境的改善以及城乡等值化的发展,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坚强领导,同时还要以农民为主体进行城乡统筹建设。本文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升途径。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制约因素;提升途径;
1引言
现阶段,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大,通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提升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采取适当措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2美丽乡村建设的概述
2.1概念与内涵
乡村是有机的整体,它汇集了经济、社会以及文化、自然等不同方面的诸多因素,它也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必然产物。乡村在广义方面就是一个地域范围,它将乡村的特质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因而它也可以称作乡村地域。乡村主要以农耕为主,“美丽乡村”建设早在“十一五”建设期间就已被提出,它为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加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丽中国”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同时它也成为了“美丽乡村”的最高目标。
2.2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就在持续的推进农村改革工作,并且这一期间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生活、居住环境也在得到不断的改善。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尤其在集中供水、排污以及垃圾清运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有效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可以改善乡村的生态质量。农村地区原本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资源被过度的开发与消耗掉,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源约束趋紧、农村生态严重,甚至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通过加强“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以将乡村的建设工作和社会长远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积极推动生态人居工程以及生态农业、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工作,这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改革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可以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等值化。
3 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3.1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不同人群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持有不同的思想认识:对于大多数的村民看来,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农政策,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对于政府人员来看,由于各自所属的级别不同,并且不同职能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因而他们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也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样一来,在进行具体行动的落实过程中,一些行动就很难保持一致,并且难以形成合力效应。
3.2农民经济收入较低
目前,农民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并不高,经济收入较低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农民生活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但是还有大部分的农民家庭存在着底子薄、收益低的问题,再加之近几年物价的飞速上涨以及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也给农民造成了一定的生活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到新常态时期,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改造升级的问题,因而在农民经营性收入方面以及工资性收入方面,其增速稍稍放缓。大量的实地调研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农民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更高的需求。但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因而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也相对缓慢。
3.3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一些地区的建设工作对于规划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人认为进行城镇规划是没有必要的,不仅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财力资源。此外,还有一些乡村建设存在着不切实际的问题,只是盲目的搬抄其他一些乡村的建设经验,自身缺乏特色。如果乡村建设不能形成长效的监管、激励体系制度,将导致乡村建设工作陷入到“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中,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极为不利。
3.4任务重、缺乏资金支持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较为繁重。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可以保障农民福利。但是,由于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在进行广场、道路建设以及清污、排水工作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其次,政府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财力投入不足。尤其对于下层政府而言,由于农村改革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而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相应的资金投入捉衿见肘,由这一问题所衍生出的人员配备不到位以及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等问题比比皆是。此外,外界企业以及社会资金的投入需要加强。
4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升路径
4.1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施者与参与者,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借助于不同种类的媒体积极向农民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当地的农民的思想觉悟与认识。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每一个人都积极的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建设过程中需要牺牲某一个或某几个农民的利益,这就要求政府人员出面予以协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与矛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调动当地的资源,积极做好资金引进工作。同时,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帮忙规划、建立健全机制体系、搞好服务工作,进而为乡村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2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而言,它不仅是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农业社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政策与制度,可以在确保农户土地承包权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尽快的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农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一过程中,农民可以逐步的摆脱对于土地资源的依赖性,进而可以促使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4.3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以民为主,政府应积极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服务。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人员积极的听取农民意见,尤其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推动过程中,要多听取农民的心声,并且鼓励农民多提建设过程中的办法与意见。同时,要积极解决农民所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投身到美丽农村建设工作中来。其次,要实现精英领路,积极倡导“先富带动后富”的建设理念,做好乡贤精英力量的组织与应用,使其充分的发挥领头作用。
4.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通过提升农民的收益,可以加快美丽农村建设的步伐。同时,增收也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驱力,因而要不断提升农民的资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一方面,国家与政府部门要切实保障农民的补贴工作,制定、实施相应的惠民政策;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农业,根据当地的自身特点引导农民进行生产创业,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5结束语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因而,只有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乡村。
参考文献
[1]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1):45-46.
[2]何东升.新型城镇化视域下的美丽乡村建设[J].延边党校学报,2015(6):2-4.
[3]李标.中国集约型城镇化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论文作者:张绘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农民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这一论文; 农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