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利率改革效果分析_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温州利率改革的效果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论文,利率论文,效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爱德华·肖就提出了“金融深化、金融压抑”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利率管制,实际利率低于资金供求均衡所决定的利率,低利率降低了投资效率,抑止了储蓄,因此主张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消除金融压抑、提高实际利率来促进经济增长。之后,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率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所得结果表明:肖、麦金农提出的金融压抑、金融深化理论在我国的确是成立的。另一方面,WTO要求在2006年我国的银行业必须全面对外开放,就是说外资银行留给中资银行改革的时间也只有两年。所以作为我国银行业商业化运作基础的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央行的燃眉之急。而从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利率市场化只能在一国经济稳定、金融市场完善和金融监管充分有效时才能平稳进行。由于我国仍不具备后两个条件,所以市场化必须以渐进的方式进行。温州的利率改革试点正是我国利率渐进市场化的前奏,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温州利率改革自1980年起历时二十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对它的研究还仅仅是限于定性的评价,并没有具体的量化分析,对于利率改革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绩仍然不明确。因此,本论文旨在利用温州利率改革期间的大量数据做计量经济分析,来具体量化利率改革,并通过与全国利率政策效果的同比分析来验明利率改革的效果。

二、温州利率改革的回顾与简析

温州利率改革从1980年冬起步,至今大体经历了四个典型阶段(注:参见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黄筱伟、陈明衡.温州市利率改革的回顾与评价.上海金融.2003年第七期p.52):1980~1990年存贷款利率同时浮动阶段,1990~1998年贷款利率“双轨制”阶段,1998~2002年贷款利率统一浮动阶段,以及2002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利率市场化改革阶段。其间的改革范围及力度可参见表1。二十年的温州浮动利率改革,增强了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增加了对非国有经济贷款的利率灵活性,激励银行信贷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将社会金融资源更充分地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平抑民间高利借贷活动,有利于金融秩序稳定。从表2也可以看出,由温州实行利率改革以来,温州的投资缺口(注:本文中的投资缺口定义为(年末储蓄余额一年投资额)/年末储蓄余额)比全国投资缺口小很多。此外,由于金融机构存贷利差扩大,而借款企业的利率弹性一般较小,所以利率改革又有对资金供求各方的收入有再分配效应。

表1 1980~2003年温州利率改革回顾

时间

改革范围 改革力度

500元以上大额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月利率4.5‰

1980.10 金乡农村信用社

上浮为10‰,贷款利率由月利率6‰上浮为15‰

1983.04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 利率改革试点推广

1986.06387个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推广

特种定期储蓄存款和特约贷款业务,适当上调存贷款

1986.10从工行平阳县支行开始全市推广

利率

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30%,大额定期存款

1988 全市 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100%。

停止存款利率上浮。而贷款利率按企业经济成份区别

1990 全市 执行国家基准利率或浮动利率的“双轨制”利率体制

1998 全市 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990年的最高上浮100%缩减

到60%左右。

1998.11 全市 取消了贷款按经济成份实行差别利率的制度,实行统

一浮动利率,确定商业银行最高上浮幅度为35%,农

 村信用社仍为50%

2002.03 除瑞安、苍南除城关外的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10%,贷款利率上浮幅度

131个农村信用社网点

最高70%,活期存款不浮动

2002.10 全辖除县(市)政府所在地等

存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上调至30%,贷款利率上浮幅

以外的105家法人社357个网点 度仍保持最高70%

2003.03全市

温州金融改革实质性启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报告汇总整理而得

表2 1980~2001年温州及全国投资缺口对比表

年份

全国投资缺口温州投资缺口 年份全国投资缺口温州投资缺口

1980 -128.01% -225.06% 1993 14.02%

12.44%

1985-56.74%-112.98% 1994 20.80%7.44%

1986-39.41%-77.26%

1995 32.51%9.31%

1987 -23.05%

-66.89%

1996 40.36%21.29%

1988-24.37%-82.02%

1997 46.11%30.34%

1989 15.13%15.62%1998 46.81%37.70%

1990 36.56%43.33%1999 49.93%38.18%

1991 39.47%51.76%2000 48.83%42.85%

1992 31.29%48.89%2001 49.55%43.6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温州统计年鉴2002》整理而得。

三、利率改革对投资的影响

根据古典利率理论,利率水平是由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关系所决定。反过来,利率水平的高低也将对储蓄与投资产生反作用。如图1所示,若利率上升,则储蓄增加,而投资减少;反之,若利率下降,则储蓄减少,而投资增加。在《通论》中,Keynes则以有效需求原理为中心,对利率和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从而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主张。Keynes认为,在资本边际效率一定时,利率的下降就能刺激投资增加,投资增加又可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而为使利率下降以增加投资,就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注:凯恩斯.就业的一般理论.经济学季报.1937(2)p223.在消费需求不足的条件下,要增加有效需求,就必须增加投资需求。而投资需求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利率;二是资本边际效率。Keynes认为,资本边际效率在短期内波动,而在长期中下降,因而是一个不易控制的因素。而在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关系上,Keynes又认为是利率决定资本边际效率,而不是资本边际效率决定利率。)同时,利率下降,会刺激人们买更多的股票,引起股票价格上涨,也会刺激投资的增长。

所以从理论上讲,贷款利率下调降低了贷款的使用成本,减轻了企业的利息负担,提供了宽松的借款环境,而储蓄利率的降低,也为企业向居民直接融资、降低资产负债率及企业股份制改革创造了条件。宽松的融资环境,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结构的优化。

图1 投资、储蓄与利率

从表3及图2也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RLR(注:本文中的一年期实际利率均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做为通涨率(IR)指标计算得出。)的确存在负相关性,且基本上没有时滞。此外温州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变动幅度大。下面选择1985~2001年期间的贷款利率和固定资产增长率为样本,分别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FCI、温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GFCI与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RLR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GFCI=22.29-0.561RLR

(5.34)(-1.81)

△WFCI=34.18-1.620RLR

(5.112) (-2.549)

表3 温州及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与一年期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比表

年份

一年期名义一年期实际全社会固定全社会固定温州固定

温州固定

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 资产投资 资产投资 资产投资

资产投资

(%)

(%)(亿元)

增长率% (万元)

增长率%

1985 10.82.00 2543.2 38.3 76768

50.02

1986 10.84.80 3120.6 22.7 105934 37.99

1987 10.83.50 3791.7 21.5 127320 20.19

1988 10.8

-7.70 4753.8 25.4 172822 35.74

1989 10.8

-7.70 4410.4 -7.2 168225 -2.66

1990 10.8

8.70

4517 2.4 176257 4.77

1991 9 6.10

5594.5

23.9200438 13.72

1992 9 4.60

8080.1

4.44283411 41.40

1993 12.24 -0.96

13072.3 61.8585548 110.14

1994 12.24 -9.46

17042.1 30.4914253 53.51

1995 13.5

-1.30

20019.3 17.51288227 40.90

1996 10.98 4.882297414.81570165 21.89

1997 9.36

8.5624941.1 8.6 1781132 13.44

1998 6.66

9.2628406.2 13.9 201195312.96

1999 5.85

9.3529854.7 12.8 234664716.64

2000 5.85

5.45326199.3 265247713.03

2001 5.31

4.6137213.5

13 328660823.9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温州统计年鉴2002》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

政策司编《利率实用手册1988-1998》,中国经济出版社版。

图2 实际利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结果显示,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海上升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下降0.56%,温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下降1.62%。这说明我国利率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关联,且利率调节对温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更大。可见,温州的利率改革的确提高了利率对投资的调节作用,加大了对投资的调节力度。

四、利率改革对储蓄、消费的影响

关于利率与储蓄的问题,理论界始终存在着很大争议。货币经济理论认为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根据这一观点,较高的利率水平会增加投资者的储蓄偏好。也就是说:利率上升时,储蓄量会增加;反之储蓄量则减少。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储蓄的利率弹性很小甚至接近于零。从各国实例来看,利率和储蓄率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相关关系,即还不能得出利率提高会使储蓄率随之上升的结论。我国历年利率与居民储蓄变动的情况也表明,提高利率并不能保证储蓄率随之提高;反之也不一定导致储蓄率的明显下降。从理论上分析,利率的变化使当前消费和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即产生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这两个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利率对储蓄的影响方向严格说来是不确定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利率改革能导致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上升,且一般是从负值转为正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凡利率政策采取维持实际利率为正值的,其储蓄增长较快,经济增长率较高;反之亦然。利率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实际利率水平,诱导储蓄者增加储蓄偏好以提高储蓄率,而且还可通过改善储蓄环境,提高储蓄的便利性来吸引居民。同时,利率改革还会居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投资工具和防范风险的条件。另外,利率改革使金融机构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促使各金融机构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不仅能增加居民的储蓄偏好,也有助于金融活动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可见,对于储蓄与消费,利率改革更有利于扩大储蓄倾向。应当指出的是,除实际利率外,收入水平、可供选择的储蓄途径、储蓄习惯、政府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等也是影响储蓄水平的重要因素。

表4 1980~2001年温州居民储蓄率与利率关系回归结果

收入增长△RI 绝对收入RI 利率TDR

AR(1) D.W

0.176 -0.031-0.796 0.9122.003

(3.086) (-2.651)(16.298)

0.000000325

-0.000968

0.75630.89 2.35

(0236) (-0.1685)(9.63)

表5 1978~1998年全国居民储蓄率与利率关系回归结果

收入增长△RI 绝对收入RI 利率TDR

AR(1) D.W

0.189 -0.015

-0.864 0.9252.13

(4.05)(-2.479) (17.3698)

0.000000457-0.0008930.83760.862.86

(0.286) (-0.1178) (7.46)

为了验明温州利率改革对储蓄、消费的影响,本部分的实证分析将采用以下两个模型:

其中,SR表示居民储蓄率(注:该储蓄率是采用居民人均储蓄额与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得出。),△SR表示居民储蓄增长率,TDR表示一年期存款利率,RI表示人均居民实际收入,△RI表示人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RPI表示零售物价指数,ε是随机扰动项。以1980~2001年期间的温州数据、1978~1998年间的全国数据分别做样本,对以上模型做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从检验结果中发现:

1.通货膨胀对储蓄有影响,但总体上影响较弱,且不显著,表中已忽略不作比较。

2.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也不明显,在总量分析中,利率的参数为0.000968,但显著性很低,T检验值只有0.1685。这与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低非常吻合。但表2较表3有了明显的提高,利率参数从0.015提高到0.031,显著性也略有增加。

3.而收入增长对储蓄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说明在影响储蓄率的诸多因素中,首要者还是收入增长。但表2较表3略有下降,收入增长与利率的相关性下降,显著性也明显下降。同理,由于本文中,所以居民消费率CR=1-SR。上述模型又可以改成

该模型显示了利率改革对消费的影响,其回归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相同,本文就不再一一赘述。

总结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储蓄与收入的关联度较强,而与利率的关联度较弱,对利率敏感度较差。在此总前提下,温州的利率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利率对储蓄率的关联度有所提高,提高了利率在经济中的杠杆作用。

2.由于利率对消费的直接刺激作用要归功于消费信贷,而在我国消费信贷才刚刚起步,所以利率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较弱;另一方面利率对消费的间接影响是通过利率对储蓄的作用而发挥的,而我国居民储蓄中长期预防储蓄占较大比重,对利率的敏感度较差,所以利率与消费的关联性也很弱。因此,温州的利率改革能提高其关联程度,虽然幅度不大,但足以证明改革的前景。

五、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从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温州的利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实证角度验明了利率改革的确提高了利率在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加大了利率对投资、储蓄和消费的调节作用。但总体上提高的幅度仍未达到预想的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点。其一、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还不能为利率杠杆有效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宏观、微观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虽有较大幅度增加,但增幅却在逐年下降。改革的深化又导致了企业职工下岗失业,致使收入的不确定性加大。而居民住房、非义务教育、医疗等各项支出的市场化更直接迫使居民强化储蓄。此外,不完善的金融市场给投资者提供的金融产品也十分有限,所以我国储蓄的利率弹性一直很低。而社会有效消费需求的不足又使企业预期的投资收益不能保证,所以投资的利率弹性也非常低。其二、利率改革自身的问题。目前,温州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最高浮动权限是35%,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最高浮动权限是70%,存款是30%。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存贷款的浮动权限并未得到充分运用,据2002年温州人行年中调查,贷款中执行下浮利率的已经占到33%,而执行利率上浮30%以上的只占15.6%。因此,小范围的利率改革试点并不能完全发挥利率改革的作用,所以改革效果差强人意。

此外,本文仅是对温州利率改革的初步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中所用的模型较为简单,也并未考虑管制利率的非连续性、阶梯状的变动特点。且以一年时间做为样本区间仍过长,与利率调整高频率不符,仍有待调整进一步研究。

标签:;  ;  ;  ;  ;  ;  ;  ;  ;  ;  ;  

温州利率改革效果分析_银行贷款利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