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起,“师生互动”走进了课堂教学的研究领域。之后,在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们实践努力下,小学语文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但在线性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通过观察,结合理论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原因:教师层面的教学理念的偏差、期望效应的不当和语文素养的欠缺,学生层面的内在差异性和兴趣,班级层面的规模和授课形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师生互动 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了小学语文课所承载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本要求。小学课堂下的语文授受更是肩负着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它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需要我们的研究和优化。
一、教师层面
1.教师教学理念的偏差
我们说教育观念指导教育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互动理念对互动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而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做主的还是教师,所谓的“引导”本质上是“主宰”。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考试得分为标准把学生归于好学生或坏学生之类,这样的区别对待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教师继续学习新课改所传达的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是我们每个教育研究者最愿看到的。
2.教师期望效应的不当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情况还与教师个人期望密切相关。在前面提到的吴康宁对师生互动一般过程的描述,其一就是教师对互动情境的定义,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期待。“教师期望效应”是教师对其期望采取的相应行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结果。而教师期望效应的不当,直接就会影响到课堂与学生的互动内容与效果。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灵活而适宜,要基于对学生原有水平的了解来进行合理的期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教师语文素养的欠缺
对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其本身的素养高低对与学生的互动情况也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新课标特别关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一个教师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他的语文课堂必定是充满语文之美的,他能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言文字,它还能够把语文的情感与生命力带进课堂。而现在很多语文教师自身对语文就无爱,语文素养就相对欠缺,如何能真正在与学生互动中和学生一起走进语文的美妙殿堂呢?
二、学生层面
学生作为师生互动环节的主体,应准确定位学习者的姿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跟上课堂的节奏,抓住上课的信息点,善于向老师提问和同学讨论。
影响师生互动的内容的还有学生个体的内在差异性,即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比如对一些较难回答的问题,教师往往会选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这类问题,相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就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此外,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会影响师生互动,若是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学生的积极性自然高涨,与老师的互动就更好。而学生对课文若是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与教师的互动必定是冷场僵硬的。
最后,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喜爱也会反馈到他所教的那门学科上,这个结论也是完全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我们常说名师效应,如果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学生就会期盼上语文课,会积极举手发言,会和老师积极互动;而当他们不喜欢这位语文老师时,他们上课纪律就差,学习效果也会差,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班级层面
目前的教育条件下我国仍旧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形式虽然有统一教学进程,使更多人都能学习的优点,却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学生接受的个别差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达到就是学生需要的互动,学生的需要得不到圆满的给予,自然教学效率就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当下的中国小学课堂规模还是“大班化”,这样教师一节课就不可能与所有的同学都进行互动。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班级中就要控制好每一位学生。而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有时因为种种因素很难做到。
另外,比如课容量的大小,教师和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当时的外部环境,都可能成为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率及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威廉·维尔斯曼 著 袁振国 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吴支奎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学研究,2013,(4),16。
[3]苏春景 课堂师生互动的误区、根源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8),46-47。
[4]杜永强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6),13。
[5]张丽杰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6),25。
论文作者:谷秀琴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互动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师生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5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