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_蒙万红

(都匀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例,单独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3、5天的血HCG量明显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治愈率,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关键词】米非司酮;宫外孕保守治疗;甲氨蝶呤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2-0042-02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1]。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病症,主要是因为患者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临床主要以停经、阴道出血等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出现休克[2]。目前宫外孕治疗主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预后极为不利,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本研究主要以2013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操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年龄分布:21~40岁,平均年龄(29.53±7.26)岁。其中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处于停经状态,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下腹部疼痛等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症状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

甲氨蝶呤,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443;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50mg/m2,每周一次。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象调整剂量。

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甲氨蝶呤同对照组。

米非司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50004;生产企业: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5mg。用法用量: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口服,每次50mg,一天两次,一般使用5至7天。

1.3 疗效判定

(1)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1、3、5天的血HCG量

(2)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痛及阴道流血、皮疹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HCG量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用药后1、3、5天的血HCG量明显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近年来宫外孕的发生率有增无减,并且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仅会对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更有甚者会危及生命安全,据相关资料表明[3],我国宫外孕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会因此导致死亡,另有95%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卵管粘连,导致流产等问题,因此宫外孕不可小觑,必须做好预防和治疗措施。

甲氨蝶呤是一种叶酸拮抗剂,是具细胞毒性的抗代谢药[4]。其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的“S”期,作用机制:(1)可竞争性地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阻止DNA在机体的合成;(2)抑制细胞内四氢叶酸和叶酸衍生物的生成;(3)抑制增殖细胞组织生长且不破坏正常组织;(4)使DNA、RND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从而起到杀死胚胎的功能作用;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抗孕激素,具有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等作用[5],其作用机制为:(1)具有有抗糖皮质激素的活性作用;(2)具有抗受精卵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3)由于米司非酮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对细胞内膜产生竞争性,进而导致受体内的绒毛组织与内膜发生变性、萎缩或出血坏死,从而导致胚胎死亡,达到终止妊娠的效果;(4)米非司酮还具有抑制滋养细胞增殖能力,可使滋养细胞凋亡,亦能导致胚胎死亡,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由此可见,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是从不同角度使胚胎死亡,终止妊娠。需要注意的是,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都具有一点不良反应,因此,患者用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做好预防和救治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甲氨蝶呤联合米司非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确定。

综上所述,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治愈率,减少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故此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柏春霞.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用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9):139-140

[2]张敏.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治疗的临床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0):125-126

[3]]李小菲.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171-172

[4]陈艳琳.探究宫外孕保守治疗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的临床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4):2204-2205

[5]牛彩虹.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对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2):113-114

论文作者:蒙万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在宫外孕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论文_蒙万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