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华 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青川 628113)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1-016-02
科学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的系统化、智能化,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丰富了物质生活,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快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科学技术显示着越来越强大的生机活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全民科学素养普遍提升。小学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教师要为孩子们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学会基本的科学方法,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笔者多年从事小学科学教育的亲身实践以及对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队伍的调研与走访,不难发现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丞待解决,难以实现科学课程目标达成。
一、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通过笔者多次调查问卷及走访,发现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科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中属于科学专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几乎为零,而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专业毕业的教师以及小学科学教育的老师为数也很少,仅占科学教师总数的7%左右。而大量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却是来自美术、数学、法律、政史、体育、汉语、计算机等各种专业学历教师兼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部分实验器材也不会熟练操作使用,探究实验及实践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2、驾驭教材的能力与探究实践的能力弱化。
在兼职队伍中,普遍是任其他学科教学工作或学校管理工作者兼任科学教学工作,其中从事学校管理人员占科学教师总数的50%。科学教师不能集中精力搞科学教学和教研,没时间去钻研教材,学习课标,不能精心设计组织探究实验及实践活动。加之学校规模小、课时少、班级数量少等原因,造成本校科学老师也难以集中交流探讨科学教学问题,因为他们都分散在不同教研组,参与其他学科教研活动居多,参与小学科学教育专题教研活动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传统的讲授模式,课堂教学的氛围沉闷、呆板,师生互动环节过少,重知识传授而轻科学素养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不浓。
3、专业课程培训及教研工作力度不够。
据调查,近五年中,参加过县级以上科学课程培训的老师不足20%,覆盖面和次数相对很少,80%科学教师从未有过参加科学课程的相关培训。专业不对口的非专职科学教师,没有机会参与提高培训。各自为政、闭门造车、自学自研的自修模式,造成了科学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水平低下。加之没有出类拔萃的科学教学骨干引领示范,各级各类自主培训和教学研修活动难以推进。
4、科学教师年龄结构偏大。
中年以上教师占比50%,从事科学教学工作年限普遍在五年以下,部分老师不熟悉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对教材没有系统把握,在教学中难以全盘掌握知识结构,学生不能有步骤地学习掌握知识技能,获得的知识是零散式的、碎片式的,科学课程目标难以达成。
5、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评优选先,教师晋级晋职,学年考试成绩仍然是评定教师教学成绩和水平的唯一标准。而且近几年,对于教学成绩名列前茅者虽实行重奖制度,一年一度的评优选先也把教学成绩作为破格评选指标,但也是重语、数、外课程教师,而轻科学、体育、美术等课程教师。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科学教师队伍不稳,科学教师不愿从事此类学科教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探究实验少,实践活动少,多的是讲授知识点,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练习册及单元测试作业题,争取在考试成绩上取得一点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问题反思与建议
1、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校长及教师,都需要重视科学教育,从新进教师入口把关,多招些科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入列。尽最大可能多充实科学专业和专职教师,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
2、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完善考评机制。
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科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科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首先要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着力培养一批科学骨干教师,让他们实实在在能在本地或本校起引领作用,能实施本地区科学教师的培训辅导任务,能切实有效推进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大科学校本教研培训力度,开展校际间、片区间的乃至全县的常态化科学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校级间学科教师磨课、赛课、评课研修活动,以点示范。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切忌流于形式。
对于参加培训的老师及参与各级教研活动的老师必须有跟踪服务及考核措施,让每一位科学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主动为活动建言献策。
3、整合学科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说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20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此外,一堂40分钟的《科学课》,是由多个实验活动—问题—实验活动组成的,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的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和线路紧与距离对比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5、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让学生天天都在进步成长。
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让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比如:开展一些“我爱科学小发明”,“长大我要当科学家”等主题创作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奇思妙想的创作过程中,养成动脑筋、想问题的好习惯;组织学生参加“亲近大自然”活动,结合“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民间谚语,感知人与自然、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的规律性认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青川县关庄镇地震博物馆,体验地震一瞬间带给人类的灾难,让学生在体验地震中,结合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读本》所学知识,学会如何科学防震避震,提高科学施救与自救的能力。
论文作者:徐守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科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队伍论文; 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