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深墓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 2.1支护结构强度和变形分析与计算的基本方法 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强度和变形的分析计算基本方法可总结为三类,即极限平衡法、土抗力法和有限元分析法。 1)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法在基坑支护设计发展早期一直被广泛应用,且仍是目前我国相关设计人员最熟悉的基坑支护设计计算方法之一。由于它具有计算简便,可以手算,且在目前情况下即使应用弹性地基反力法计算支护结构内力,其嵌固深度还是要用极限平衡法确定; 2)土抗力法 土抗力法又称为基床系数法或地基反力法。 土抗力法在横向受荷桩的分析中被广泛应用。按地基反力的不同假设,主要有极限地基反力法、弹性地基反力法(包括线性弹性地基反力法和非线性弹性地基反力法)和复合地基反力法(P-Y曲线法)三种。它们不同程度地考虑了桩与土之间的共同作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假定地基反力系数为深度的线性函数的线性弹性地基反力法。 3)有限元分析法 采用的土体本构模型有线性弹性模型、非线性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等有二维和三维有限元两种分析方法。 二维有限元分析法是把空间形式的基坑结构体系用竖直面和水平面来代替,分别采用弹性杆系有限元分析求解这两个平面,将分析结果加以综合,便得到关于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整体认识和分析结果。 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取一定范围为求解域,土体和围护墙一般采用六面体八节点等参元;空间接触单元可取由四根线段组成的固体单元;支撑(或锚杆)构件取为空间杆单元,对基坑空间结构体系进行整体分析求解。 2.2深基坑稳定性验算 对深基坑进行全面稳定性的分析,是基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对深基坑稳定性主要作如下验算: 1)围护墙踢脚稳定性验算 主要验算最下道支撑(或锚杆)以下作用在围护墙上的主、被动水土压力绕最下道支撑支点的转动力矩是否平衡。一般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入土深度较大时,在反弯点至围护墙底端可考虑反弯点以下土的约束作用。 2)坑底和四周渗流穗定性验算 在饱和土中开挖基坑常用排桩式围护墙(加设止水帷幕)或地下连续墙等封闭式支护。由于地下水位很高,在围护墙周围流网的流线和等势线非常集中,可能会造成基坑侧壁和底部的渗流破坏,需进行渗流稳定性验算.渗流验算按平面渗流计算图式,坑底常按平面底板渗流计算,侧壁可按闸坝地基渗流计算。 3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施工 3.1对地质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基坑工程的内容扩展到了必须考虑基坑变形影响所及的周边范围,而不仅足局限于支护基坑本身。为此,在设计、施上前做好对基坑以外周边地区的地质勘察尤其关键。对于深大基坑,应按预估基坑周围下卧层位移的需要而确定勘察深度。 3.2对开挖施工工艺的组织与管理要求更为严格 研究发现,在基坑开挖施上(包括支撑设置过程)同支护结构及坑周土体位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科学地安排土方开挖施上顺序和控制施上进度,将有助于控制挡端和坑周土体的位移。 3.3对基坑工程的综合监测有待完善 对深人基坑监测手段常采用水准仪、经纬仪、测斜仪、分层沉降仪、土扭力盒、孔隙水扭力仪、水位观测仪、钢筋应力计等。在实际上作中,以水准仪量端顶和地面位移以及以测斜仪量测端体和土体深层位移较为可行而且特别重要。其他监测手段常被用来进行综合分析。 4结论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基坑深度和面积越来越大,施工也越来越复杂,相应的支护难度越来越大,对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必须不断总结,数值理论分析与实际相结合,考察分析好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支护方式并进行选择分析,提高支护技术。参考文献[1]黄镜华.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J].建筑工程,2009.[2]夏胜先,王云飞,夏树威.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展望[J].2008:34(26)
论文作者:陈松柏1 单学艳2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基坑论文; 拱圈论文; 结构论文; 地基论文; 深基坑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