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注意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搞好生物学素质教育,应是我们每位生物学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做到;纠正办学方向上的偏差,更新教学思想,落实课程方案,优化教学结构,实施科学评价,注意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目的重要途径之一的生物学教学,在认识上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思想,在理论上应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实践上要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本文主要以素质教育的特征为立足点,谈谈生物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素质教育既不能脱离也不能取代全面发展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同的结构和侧重点。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品德等素质;全面发展教育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即五育)。素质教育的素质内涵基本上都包含于全面发展内涵之中。即“五育”规定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五育”的具体化。在“一切为了升学”的思想指导下,“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成为中小学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教育方针的贯彻上重视智育,轻视其他教育;重视学科教育,轻视活动课程;重视考试学科,轻视非考学科;重视知识传播,轻视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等。“片面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片面发展”。生物学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应坚持教育方针,将“五育”和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内容归纳于教师工作内容中,强化全面发展教育过程的管理。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强调生物学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培养,这是生物学教育特殊之所在。但素质教育观下的生物学教育不能仅仅如此,生物学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总之生物学教学要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均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素质教育不能脱离生物学教学目的

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所规定的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必须具体地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目的上。生物学基础知识在德、智、体、美、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素质教育中人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忽视它,就会造成历史性错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是需特别强调并争取切实实现的教学目的,它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教学目的从属于学校教育的总目标,从宏观上看,不同级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校,生物学教学目的“项目”基本一样。从微观看,各个学习阶段在教学目的的广度、深度和强调的重点上,则有明显的差异。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一个逐步延伸,系统加深的过程。

同样,不同级别的学校,在素质教育要求的层次上也有所区别。总体上看,小学为初中打下基础,初中为高中打下基础,依次类推。另外,我们在制定生物学科教学目的时,要考虑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生物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形成合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3 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教育的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与应该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及“英才教育”相对立。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只要教育者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在生物学教学中,总是存在一部分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差生”。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对他们的偏见,认为他们不是学习生物学的“料”,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放弃教育,使这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的偏见和差生的“自卑”,成为“差生”转化的主要思想障碍。所以生物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首先要正确对待所谓的“差生”,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从理论上讲,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但所有的学生都有其内在的巨大潜力,必须区别对待。生物学教学中,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应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灵活多变、因人而异的分层次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对待“差生”要多观察、多交流,以帮助他们找出思想上、心理上或学习方法上的原因,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在生物教学中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4 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和应该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试教育过程中,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师的教进行的,学生常处于从属地位。这种教学观的典型表现是“满堂灌”,将学生看作“容器”。素质教育则要求着重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上,要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从认识过程上看,生物学教学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有领导的认识、间接的认识、个体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具有教育性。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对生物学有关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进化、生态等方面的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必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过程来看,生物学教学过程一般要经过以下4个可以反复的阶段,即感性阶段、理性阶段、实践作业和巩固发展检查阶段。这4个阶段的实施都是学生主体的体现。

生物学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这是前提;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生物学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5 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基础性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揭示出来的,其内涵是指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个体素质和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教育。

首先,素质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个体素质的基础教育。学生进入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学会做人(体现在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活的过程之中),这需要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个体素质。目前的中学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往往根据成人的想法、做法、规范去要求学生,使基础教育成人化;再就是忽视学生学会做人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具备学会做人的基本素质,再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体素质全面的发展。其次,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教育。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最终体现在所有成员(包括学生)个体素质的高低上。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因为它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教育模式、任何教育思想都侧重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生物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通往素质教育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其艰巨性,尽快地把生物学教育引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

标签:;  ;  

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