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指导方案的编制与应用_导学案论文

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化学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课堂学案,是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操作材料,在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学习方案。高中化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编写和运用好导学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编写

1.学案要以导学为目的

学案是为了帮助学生自学的方案,编写学案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案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学,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有难度,又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造就一种主动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这在一般的参考书中是没有的,而“学案”正好可以突出这一优势。

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是高中教学的难点,若仅按课本的描述来设计问题,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电子运动的微观印象和掌握电子能量与排布的关系。若以课本描述为基础,设计下列问题:①既然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之间有吸引力。那么,电子为什么不被吸进原子核里?②电子绕核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③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它们是堆成一团在核外某一处运动,还是分散在核外不同距离处运动?④钠的核外电子排布由里向外为什么一定是2、8、1,而不是2、7、2或2、9?这一设计,形成了层层悬念,极大地诱发了学生强烈的解疑动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形成清晰的认识。

2.学案要有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就要求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人为地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要求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障碍,铺设跳板,作必要的提示,这样才有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

如在学习电解原理时,若直接结合实验设问:为什么氯化铜溶液通电时分解而水不分解?这种设问对于只具有电解感性认识而无系统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往往表现出疑惑而不解,显然跨度太大。若改成系列问题:①通电前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其浓度大小和运动情况如何?②通电后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情况如何?③在两极附近分别聚集有哪些离子,它们的“放电”顺序如何?④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怎样,电解的总反应式如何?由于作了“逐级”分解,降低了难度,学生不难通过对上述有一定梯度性问题的分析,顺利达到理解电解原理的目的,为总结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学案要有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案所要突出的重点,是学案“导学、诱思”最显著的特色。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智力以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从而把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化学知识的特点,而且要研究学习具体类型的知识所应采用的最佳学习方法,并通过学案把这种学习方法展现出来。通过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把教法转化为学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乙炔时,可指导其复习回顾之前所学的乙烯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觉地将二者的性质结构特点进行对比,既巩固了已学内容,又记牢了新知识,一举两得,这便是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联想学习法掌握知识。

4.学案要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乙醛的银镜反应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①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组成方面了解、记忆银镜反应式;②从得氧失氢或加氢去氧的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初步掌握;③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确定,结合乙酸、乙醛的结构式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上去理解并配平反应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学案导学设计要有艺术性

学案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同时,在整体的学案设计及习题的选择上要富有艺术性。如复习氯气净水时,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设计:(1)氯气净水的原理是什么?(2)漂白粉能否代替氯气净水?若可以,其不良后果是什么?(3)是一种新型净水剂,试利用水解实质回答净水的原理?(4)铁酸钠()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已知铁酸钠的氧化性比氧化性还要强,其还原产物是,试回答铁酸钠能净水的原因。

习题的选择关系到能否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内容,把学生从庞杂的题海中解放出来,通过见识典型例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减轻学生负担。这一环节在学案中占较大的篇幅,如果练习的编写、设计没有艺术性、没有新意、没有时代感,就不能起到辅导应有的作用。所以课堂练习的选择,针对性要强,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为了学生做更少的题、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化学“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与实施

1.用于指导学生预习

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能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重点,并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这样,学生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提高学习效率。

2.用于课堂导学

用学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逐一释疑。

用学案理解基本知识和学习重点。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达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用学案培养学生化学技能。实验和练习是形成化学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教师在课前要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预习阅读课文,解决了大部分问题,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重难点了。学生用已预习过的学案进行上课,在听课时目标就更为明确,效果当然就好。

用学案组织复习。在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学生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如实验、观察、练习、评析问题等),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链中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智能的转化,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用学案做好课后反馈。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要求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在下一节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三、化学导学案运用要处理好的关系

1.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

“学案导学”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同时加以及时的正确引导,而不是放任自学。要处理好学生的学和老师导的关系,做到在学生学习时有引导。学生的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教师的引导,是学案导学的关键。

2.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学生的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为课堂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合理安排“学”“教”“练”的环节,教师讲授的时间要适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点和面的关系也就是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不可否认,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也呈现出差异性。因而在运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各小组,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整体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更要有意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

标签:;  ;  ;  

高中化学指导方案的编制与应用_导学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