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生活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幼儿的数学学习不再是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过程,而是在生活中去感受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在园所环境中、在区域材料投放中以及内容的建构、孩子们的随时都能发现身边数学的痕迹,喜欢数学、应用数学,体现幼儿园数学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环境、区域材料、内容建构、促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能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现实生活中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情都和数、量、形有关。这为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开展提供了契机。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对一日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略显不足,许多教师还是忽视了生活各环节的教育价值且对学前数学教育的内容的认识过于局限。因此本研究对解决幼儿园数学生活化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幼儿园数学的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幼儿数学创造力。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幼儿园的孩子学习特点与小学儿童存在不同区别,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数学问题的。3-6岁的幼儿,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处于萌芽阶段,虽然认知能力稍浅,但是却处于意识的空白期,具有思想和习惯高度的可塑性,如果我们在此阶段,渗透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促使思维的延伸和发展。其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具有探索意识强,动手欲望高的特点,这就为我们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实践教学,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数学生活化的有效做法
(一)创设适宜显性的数学环境(墙面、地面环境创设)
徐惠娥(1997)首先提出了墙面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她从课程论的角度提出,墙面环境是一种提供教育信息的潜在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效能。她建议幼儿园教师在创设墙面环境时要特别注重弓|导幼儿动手操作的意识,主动学习的意识。比如:
1、班级教室的集中墙,这集中墙也是日常教学中的晨谈墙,这晨谈墙可是小小角落大世界,蕴含的数学知识可多了。(1)日历表——通过每天的观察有助于孩子日期的认识,一开始了解每天的日期是不一样的,慢慢过渡到一个月有多少周?一周有多少天?每个月的天数的不一样等(2)班级考勤——每天教师点名考勤,孩子把其考勤情况记录下来,日复一日的操作有助孩子对数概念的认识(3)天气记录表——观察天气情况、温度。记录后可以进行统计(比如一周晴天有几天?雨天几天?阴天几天等);温度每天在走势表上做标志,不但让孩子直观看到温度的变化,还能巧用图表。
2、活动场所地面数学内容的呈现。孩子每天走过的地方是孩子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最好学习资源。(1)幼儿园的教室位置指示牌,当孩子想去其他班级或者功能室时能看指示标找到相对应教室方向,减少绕圈圈。(2)楼梯上贴上孩子们画的数字,不但潜移默化让孩子对数字的认识以及数量的一一对应,还能学习顺数、倒数、群数等。(3)地面走迷宫提高孩子空间能力和方向感,因为迷宫游戏是一个二维或三维的空间结构的精简,是城市大小道路的一个缩影。走迷宫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空间推理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方向辨别的能力。
3、儿童生活中显性数学内容的体现。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发现,活动中就有许多的显而易见的数学内容。老师可能一看就能看出很多蕴含这些数学内容,但是作为孩子就不能轻易而见了,所以老师要引导孩子主动去发现的环境。(1)毛巾架、书包柜、被子柜等有应贴上相对应的学号或者序数的体现,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去设计(小班可以图片对应、中班数字、大班序数)(2)区域标签可设计颜色、图形、等量集合、相邻数、加减法等形式呈现(考虑数学关键经验中各年龄段内容)(3)班级椅子摆放,椅子的位置标识以及数量的提示(例:5沓椅子,每沓6张)
(二)提供适宜性的区域材料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数学学习必须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动作操作活动”正是加强儿童理解的中介环节,所以儿童的数学学习与亲自动手、游戏有着密分的关系。数学活动区中的数学活动具有强调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特点,对加强幼儿理解数学具有极大的意义价值。幼儿先通过外部的动作与材料交互作用,获得最初的、直接的、具体的、外部动作层面的感性经验,随着类似经验的积累,幼儿才能将单一的动作形成有序协调的动作,并逐步达到动作的简化和概括,原来依赖外部动作的认识过程开始逐步内化,此时幼儿会采取部分动作操作与部分的表象操作(内部动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形成自己的认识。当幼儿摆脱外部动作的依赖,完全通过表象进行内部操作时,幼儿也就完成了由动作层面向思维层面抽象的过程。数学区域活动正是幼儿进行数学游戏的过程,非常符合幼儿数学学习的规律。
1、投放的材料要考虑班级年龄段孩子。
如果投放材料过于简单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好奇和学习兴趣就会减弱,反之如果操作材料太难,超过该年龄段孩子的接受范围,孩子操作时没有成功就会对其自信心造成影响,从而之材料也等于被雪藏没有任何的作用。比如1:以小班幼儿的拼图活动为例,教师布置的任务是把5根雪糕条拼在一起拼成一幅画,孩子开始操作时,一般尝试拿一个接一个看图片是否连接在一起,通过反复拼接完成拼图。孩子也在操作中获得满足,还能构建孩子孩子空间关系提高空间视觉化。如何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动作出现了迟缓,表情呈现出愁眉苦脸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对材料进行调整,即在原来材料的基础上适时改进,适当进行添加、删减、组合等,使材料发出新操作的意义和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生活的问题。
2、材料的投放应有层次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一材料的不同层次设计、教师都是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逐步提高目标要求,逐步调整操作材料及难度。既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求,也让每个有都有体验到成功的机会。多样化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区域中投放的材料应力求多样,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并适应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例如,小班的分类内容,教师设置的操作材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提供两种颜色的圆片,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分类;二是提供三种颜色的小木棍,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分类;三是提供颜色、形状不一的几何图形,引导有按颜色或者形状进行分类。如大班区域投放加减速运算材料时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从2的加减法开始,逐步地添加,一直到1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完成,这样既可以避免材料一下子增多令幼儿无所适从的现象,又体现了目标的计划性,让数学区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良好的延伸。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水平发展而有计划地提供不同层次材料,来满足幼儿需求。
(三)数学内容的建构以及如何促进儿童获得关键经验
幼儿教师应能清晰地了解数学关键的内容、不同年龄段幼儿数学学习水平、学前数学教学有效策略,才能在开展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时候有效教学。本文幼儿数学关键内容主要是以《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里的核心经验为主要内容。是指对学前儿童理解和掌握数学在幼儿园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概念和能力。如在幼儿数学“几何与空间”内容方面,几何形体是可以翻转、旋转和移动的。核心经验是从“集合与模式”、“数与运算” 、“比较与测量”、“几何与空间”四大方面的数学,每个核心经验包括许多要点,数学核心经验有一个清晰的发展顺序,每一个核心经验的要点是建立在前一个核心经验要点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实施早期数学教育,促进幼儿核心经验的获得呢?
1、了解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特点。(1)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直接感知以及实际操作获得知识。所以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是借助于具体事物和形象,在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抽象逻辑概念的渐进性发展过程。例如,幼儿需要先认识5个真实的苹果,知道5个苹果比4个苹果的数量多,然后才能认识5和4,最后知道5大于4。也就是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建立数字符号5和4与实际物体相对应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学习数字符号5和4,从而完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对数学意义上的数字符号5>4的理解。(2)幼儿数学学习必须依托具体情景。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应当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让幼儿在情境化的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比如,教师询问幼儿怎样用最短的路径从树林迷宫里走出来时,就巧妙地将数学中距离及路径的概念引入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了。(3)幼儿数学学习方式必须是可操怍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通过死记硬背和强化训练方式获得数学知识。他们只能在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动作操作和感性体验过程中完成数学认知和数理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让幼儿主动操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数学。例如在一次教师公开课 “ 图形变变变” 观摩中,当幼儿在单纯观察图形时无法想象图形可以任意翻转、旋转和移动,并且能组合成不同图案。当教师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时,幼儿兴趣高涨,很快就发现了图形可以任意翻转、旋转和移动,并且能组合成不同图案。(4)幼儿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引导。教师应当鼓励幼儿与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尝试用相关的“ 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或交流,从而了解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获得情况。幼儿获得数学核心经验的最理想状态是一边用准确的数学语言交流,一边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操作式学习。如在图形认知活动中,教问:“ 谁能用什么图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幼儿答: “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些语言就是数学语言。
2、组织数学学习活动的原则。爱玩是孩子的、幼儿的天性。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化、操作化是促迸幼儿掌握数学核心经验学习重要途径。(1)坚持生活化原则,日常生活就是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一日生活中充満了数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老师要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幼儿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幇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进行数学学习,掌握数学核心经验,如:可以让幼儿分发点心和水果,让幼儿统计数量、比较大小讨论如何平均分配。在组织幼儿整理玩具时,可以引导幼儿按形状、颜色等分法以及摆放。在认识时钟时,可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了解时间的快慢。在大班角色区“逛超市”中,幼儿也能得到数学学习的机会,他们对数字标价的认识,钱币的使用都是孩子学习数学的经验的资源等。(2)家庭和社区也是幼儿幵展数学学习的重要场地。老师要充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挖掘家庭和社区中的数学学习契机。比如,家长与幼儿一起购物,让幼儿结账。还可以观察停车场里停放了多少车辆等等。
3.坚持游戏化原则,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核心经验.喜爱游戏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数学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需要。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数学教学时,要结合幼儿认知特点,用幼儿容易理解的语言去帮助幼儿开展数学认知活动。例如,在学习数的组合关系时,可以玩“碰球球”游戏,编排相关儿歌巧妙地将数学知识经验的学习融合其中;例如“认识1~5”时,可利用幼儿熟悉的事物帮助幼儿记忆,如:“1” 像粉笔细又长,“2”像小鸭浮水上,“3”像小耳朵等。
4.坚持操作化原则,提供丰富的数学操作材料.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学习内容。操作式学习是幼儿进行数学核心经验学习的最有效途径。直接经验的获得比间接经验更易于幼儿理解数学认知内容。(1 )学习氛围宽松,多鼓励教师应当创设宽松、包容的操作氛围,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允许失误,重视幼儿对自身操作经验的总结。教师应当结合数学核心经验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去解决数学实际问题。例如,在组织建构游戏时,启发幼儿运用三角形积木拼搭其他图形,鼓励幼儿动手,运用参照物测量物体长短大小等。(2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当结台数学核心经验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丰富的操作材料。如常见的自然材料小木棍、树叶、鹅卵石等可以作为幼儿的计数材料;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雪糕棒、瓶盖等可以作为帮助幼儿认知几何图形的操作材料。
文献参考:
1、《读天下》2017年第11期 实现幼儿园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2、《浅谈促进幼儿数学关键经验获得的教育策略》安徽肥东实验幼儿园 崔强
3、《幼儿园生活环节数学内容的行动研究》湖南师范大学 杨莉君教授
论文作者:邓杨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幼儿论文; 数学论文; 操作论文; 经验论文; 材料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