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处理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降低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进而为施工单位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便有必要在综述混凝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理,就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深入探究。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传统控制措施无法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缝形成机理;控制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数量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水平已取得一定进步与发展。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增长的工程建设需求,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工作重心逐步向分析形成机理及提出控制措施转变。其中,混凝土简称“砼”指由胶凝材料胶结骨料形成整体的工程复合型材料总称。按性质密度,混凝土可分为轻质混凝土、普通混凝土及重混凝土,尤其是普通混凝土,市场较为常见,以水泥为为凝胶材料以砂石为骨料添加一定比例的外加剂或掺合料经搅拌形成的水泥混凝土,适用于工程建设。鉴于此,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类型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类型较为复杂,囊括疏松裂缝、龟裂裂缝、沉降裂缝、超载裂缝及收缩裂缝等[1]。其中,疏松裂缝普遍发于混凝土构件内部且难以发现,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不均匀引发混凝土材料过振、漏振及离析从而形成裂缝。龟裂裂缝普遍发于养护阶段且呈龟裂状或散射状,长度及宽度不一致无明显规律性,由于施工过程中养护、浇筑、搅拌及配料等环节操作不当从而形成裂缝。超载裂缝普遍发于受力弯矩最大处且呈不均匀条状,沿受力钢筋斜向或垂直方向发展,由于混凝土构件超负荷使用所形成的裂缝,例如:工程提前交付使用等。
沉降裂缝普遍发于桩基、填土地基沉降不均匀的墙体及基础,与地面呈90度垂直角或呈35度斜角,其裂缝宽度与荷载大小、沉降值成正比例关系,并且沉降裂缝的处理难度大,严重影响工程稳定性,由于混凝土构件结合不良、地基沉降差异或剪应力超出工程设计强度所形成的裂缝[2]。按裂缝宽度,收缩裂缝可分为收缩微观裂缝及收缩宏观裂缝,收缩微观裂缝属于混凝土构件内部不连贯裂缝且肉眼无法观察,普遍宽度不超过0.05毫米,保证工程荷载不超过其设计范畴则裂缝不影响工程稳定性;收缩宏观裂缝普遍发于结构截面处且呈规则条状,裂缝方向与受力钢筋平行不交叉,宽度超过0.05毫米,由于施工过程中水泥水化作用及温度作用促使混凝土收缩所形成的裂缝。
2.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制
2.1施工质量
一般说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均、振捣过度及漏振均不同程度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及强度极易造成离析形成裂缝,并且混凝土内部无法自主排除气泡极易造成内部空隙直接影响钢筋混凝土的粘结力形成裂缝。同时,受水泥浆物理性质的限制,普遍密集于钢筋周围,一旦钢筋振动过度极易造成离析破坏二者粘结力,甚至促使原有的微观裂缝演变为宏观裂缝。
2.2养护条件
作为保证混凝土构件正常硬化的主要方法,后期养护条件与混凝土形成机制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后期养护条件越趋向标准、混凝土裂缝发生率越低[3]。同时,受混凝土水化环节特殊性的限制,水化产生大量热量积聚于混凝土构件内部极易造成构件局部温度快速上升形成裂缝,一旦构件内部抗拉力无法抵消温度变化应力存在扩大裂缝宽度的可能性。
2.3配置比例
混凝土配置比例与混凝土抗拉强度直接挂钩,即:混凝土配置比例越合理、混凝土抗拉强度越大,反之一旦混凝土配置比例不当,例如:添加剂用量不当、骨料级配不当、含砂率错误、水灰比例过高及水泥用量过多等,不仅能形成裂缝,还能严重影响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水泥用量不变用水量递增10%,则整体强度下降20%[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把握配置比例
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重视程度,以符合工程建设标准为切入点,把握混凝土配置比例,落实混凝土配置流程,指导搅拌人员完成首次养护环节,有助于形成“高效施工、质量为先”工作作风,以达到降低钢筋混凝土裂缝发生率的目标,并且遵循以防治为主以修复为辅规律,严格控制水灰比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确保模板安装与钢筋成型的牢固性及准确性避免结构变形[5]。值得注意的是,仔细清除钢筋表面氧化层及污渍,规范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的操作流程,尤其是振捣环节,预防影响钢筋粘结力破坏混凝土密实度。
3.2控制施工温度
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重视程度,以符合工程建设标准为立足点,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制定具体控温方案,通过定期喷水、浇水及加冰等方法降低施工初始温度以达到平衡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的目标,尽量减少温度应力有效预防施工裂缝,并且着重强调选择恰当施工时间,以夜间为最佳施工时间,尤其是混凝土成型后期主要通过敷设保温材料等人工控温方法以达到平衡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的目标,预防混凝土结构收缩应力过大,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节约成本投入。
3.3重视后期养护
一般说来,作为保证混凝土构件正常硬化的主要方法,后期养护条件与混凝土形成机制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后期养护条件越趋向标准、混凝土裂缝发生率越低。因此在实际控制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重视程度,做好钢筋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严格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及湿度,通过混凝土表面敷设干草或塑料薄膜等方法有效预防混凝土构件干缩裂缝,并且精确计算每日喷水量,以延长混凝土构件使用年限为前提条件,降低裂缝发生率以达到节约成本投入的目标。此外,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养护时间不得低于14日。
3.4改变受限条件
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主动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坚持“高效施工、质量为先”的工作理念,加大对于控制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重视程度,以符合工程建设标准为出发点,积极改变钢筋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受限条件,合理安排施工团队选择适宜施工技术,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及系统性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建设进度为前提降低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同时,为了保证工程如期交付使用,尽量选择施工经验丰富且实力雄厚的工程监理方,切实解决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预留钢筋混凝土伸缩空间,进一步保证承建双方的经济利益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率。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数量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水平逐步成熟,社会对于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工作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如何做好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工作,是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综述混凝土的概念,析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理,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具备显著价值作用。
参考文献
[1]姜贵军.简述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5,25:61.
[2]阳春雄.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337.
[3]张越.钢筋混凝土裂缝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117-118.
[4]王崇周,段宪社,耿明吉.浅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机理及防治措施[J].河南科技,2014,06:79-81.
[5]黄武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江西建材,2014,21:75.
论文作者:尹柏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发生率论文; 工作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