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断线的最简单方法

找到断线的最简单方法

一、导线断路的最简单查找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柯[1](2019)在《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测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基石,担负着传输电能的重任。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在能源分布上总体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这一现状,但是我国的用电负荷中心却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这一部分地区。为了能够满足东南地区用电负荷中心的用电需求,如何将北方西方富余的电力资源运输至此,因此大批远距离超远距离的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应运而生。如何确保这些输电线路运行正常,出现故障能够及时排除成为电力系统的首要考虑的难点。对于如何准确确定输电线路故障点位置,本文采用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测距方法进行故障定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输电线路故障测距误差进行分析,如何确定分布式故障测距各检测装置的位置。以在输电线路上安装两个检测装置以及三个检测装置为例详细叙述分布式故障测距原理,并以仿真实验证明其有效性。(2)针对如何准确识别故障行波波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和小波变换的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强噪声下表现优异。先通过随机共振这一利用噪声能量的非线性算法,将含噪行波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使得初始行波信号在强噪声中突显出来,再通过小波变换进行二次处理从而得到波头信息。将所得的波头时刻代入分布式故障测距算法中进而测得故障点位置。(3)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所研究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能够有效识取强噪声下的行波信号波头信息,分布式测距方法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确保了故障定位的准确性,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有力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刘笑远[2](2018)在《人体肺部电学病理模型的分析与构建》文中提出电阻抗层析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学参数测量的层析成像技术,具有非侵入、低成本、实时成像等优势。根据其测量特点,在医学领域电阻抗层析成像可应用于医疗监护、人体器官病变的辅助诊断等场景。目前,EIT并未达到医学成像的要求,尚需在成像算法与检测系统等方面进行改善。在研究过程中,实验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算法和检测系统设计初期,不能直接将人体作为实验目标,需要使用与人体结构相近的实验模型进行实验,因此实验模型的构建是实验阶段中重要的一环。为了模拟真实环境,实验模型需具备与实际人体相同的器官外形结构和电学特性。同时为保证实验可重复进行,模型状态需保持稳定。然而,现有的实验模型难以同时满足上述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人体胸腔内各组织器官的电学特性,设计并制作了与真实人体电学特性相似的肺部模型,并在实验中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分析肺部组织的病变机理与各类肺部病变组织的电导率变化,确定人体电学病理模型的电导率特征,为人体肺部的电学特性模拟提供参考。2.分析并总结常用EIT模型中使用材料的优缺点,确定采用不导电热熔塑料与导电热熔塑料混合的方式制备模型材料,相应的选择了3D打印技术构建模型。该材料所制模型具有可塑性强、参数稳定等优势。3.搭建针对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料与导电聚乳酸材料的切粒混合系统,并制作出具有不同电导率的混合材料。拟合材料混合比例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确定所需电导率对应的材料混合比例。通过制丝、建模、3D打印和拼合等过程,实现了健康状态与肺癌状态下的人体肺部电学模型构建。4.提出自适应空场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测量场的测量值计算空场的测量值,解决了在空场不易测量情况下的空场计算问题。5.对所制人体肺部电学模型进行实测实验,其成像结果与仿真结果较为一致,验证了本研究所制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该研究做出总结,为课题组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卢童[3](2018)在《基于多源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配电网是连接输电系统与用户之间的桥梁,在结构和运行方式日益复杂的配电网,采用可靠、有效的短路故障定位技术快速、准确确定故障位置,以进一步实现故障管控,可以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故障的管控与运营商能否快速发现故障位置息息相关,藉由故障测距技术实现短路故障快速定位可以大大缩减人工巡线时间,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如今,大量的学者致力于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研究。与输电网相比,配电线路具有独有的特点,如线路长度较短、分支较多,下游向广大农村或城市地区延伸等,因此,短路故障行波在线路上的传播存在复杂的折射与反射过程,使得适用于输电网的测距方法无法有效、直接的应用于配电网。本文在对配电网拓扑结构及传统典型测距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新型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线路开关处装设的馈线终端单元(FTU)检测到的故障过流信息找到故障区段的边界点,然后,利用SCADA主站获得的广域内的故障行波信息根据确定的边界,搜索故障区域内可用行波信号量测装置的位置,并将区内量测装置所测得的初始行波浪涌到达时间,通过实际波速度折算,在考虑分支线路对行波信号的影响作用下,采用所提出的加权均值算法对到达时刻进行修正,最后利用修正后的时间,根据双端行波测距原理完成定位。通过PSCAD及MATLAB搭建某实际线路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源信息的新型配网故障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李泉[4](2017)在《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突破了50万辆,已经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一。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三大关键技术(驱动电机、动力电池、整车电控)之一的动力电池技术,电池管理系统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虽然目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及安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投放到市场中,因动力电池系统引发的汽车性能下降、电池起火爆炸等安全问题也越发凸显,这也表明目前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例如电池的状态估算的准确性问题、电池组的均衡问题及故障诊断及潜在失效风险的评估及及时应对的措施等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国家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和可靠性管理理论也被列为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签于此,本文对于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使用最为广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较为关键的电池的等效电路建模、荷电状态估算技术、电池组的电量均衡技术及管理系统电控设计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以探寻提高动力电池组使用性能和可靠性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大量的锂电池充放电实验,在分析了现有锂离子电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这种模型便于汽车级的嵌入式处理器进行在线计算。在模型参数辨识算法方面,根据模型函数的特点,利用递推阻尼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静态特性函数的参数辨识,而电池动态极化特性参数的辨识则采用了计算量较小而且辨识精度高的子空间系统辨识算法分别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设计了锂电池脉冲充放电实验,将实验数据和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验证了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锂电池的外在特性,良好的模型计算精度为后续进行锂电池状态估算奠定了基础。(2)对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定义进行了详细阐述,综合比较了目前较为常见的锂电池荷电状态估算理论,针对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搭建了实验平台,并详细阐述了主流的卡尔曼滤波SOC估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改进迭代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的SOC估算算法及将此算法与开路电压法进行加权融合的新算法,通过实验证明新的加权融合算法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3)针对动力电池的安全使用,研究了电池最大充放电的功率估算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改进双极化(Dual polarization,DP)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最大估算方法,以便在实际应用中对电池的充放电功率进行必要的控制,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电池的效能,另外也能起到对电池组的保护。(4)针对动力电池组的均衡问题,研究比较了以往的被动均衡方法和各种主动均衡方法。由于双层开关电容均衡法有着均衡速度快、控制简单的优点,但是常规的开关电容容易产生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准谐振开关电容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控制方法,运用软开关技术降低了开关损耗。并对双层准谐振开关电容均衡方法在动力电池组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均衡效率、参数选取等问题,然后利用电力仿真软件对均衡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再通过搭建的串联电池均衡实验平台,对提出了理论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均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保证。(5)在研究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状态估算和均衡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分布式的电池管理软、硬件系统,并对方案设计的思路进行详细阐述。由于电池组的电流对于SOC估算非常重要,设计了高精度的电流检测电路。而对于影响电池组安全的绝缘电阻检测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最后研究了动力电池组的故障诊断及保护策略,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的电池组状态信息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估电池组的系统可靠性风险,为故障诊断系统的保护策略提供了量化依据。

王彧文[5](2017)在《虚实结合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行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内核的一部分,对现在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对于工程人员更是要完成大量的实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高校的实验设备不是应有尽有的,而且运营、维护和升级的成本高昂。为了更快更好的完成课程要求内的各种实验,利用仿真软件、组态软件及网络技术所构建的虚实结合的仿真实验平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Simulink仿真平台、组态王组态软件的B/S构架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底层设备仿真平台和上位机组态软件两部分。该平台依托在网络上,用户可以远程登录,登陆后再进行仿真实验,之后并获得相应的结果。以智能变电站仿真模拟运行为例,使用Simulink仿真变电站稳态运行、变压器差动保护、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备用保护的算法仿真和其仿真所需电气量的获取。然后通过组态王软件设计变电站监控界面,通过动态数据交互协议实现仿真数据的采集,并用Oracle数据库记录仿真数据、图像及视频等资料,利用组态王的WEB发布功能及Java EE技术将仿真实验平台发布到网络上,这些部分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仿真实验平台。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完成实验项目。为了实现对实时性数据和图片的压缩以及对它们的存档,本文引入了以深度学习的训练方式下的主方法是对图像分成相似的子图形集并压缩的算法来减少数据压缩的时间和空间并提高压缩图像的质量。最后进行软件测试,该平台很好的实现了对智能变电站的仿真的功能和用户操作的可视化,各个功能运行稳定,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该平台对在线轻量级的低成本的教学用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领域进行突破,是对常规的实验操作的有效补充。学生对变电站的了解除了现场参观和观看视频外还有另外的途径,而且对智能变电站的知识了解更完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章敏[6](2017)在《飞机全机线缆自动检测系统导通故障定位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机线缆自动检测是实现飞机性能地面自动测试的关键技术之一。线缆检测故障定位的快速性直接关系到飞机的生产周期。本文以某大型飞机为对象,釆用分布式结构设计全机线缆自动检测系统,针对复杂机载线束网络中的导通故障定位问题,构建基于状态矩阵和布尔代数的线缆导通与故障模型,提出基于状态交换法的插头内错接故障解决方案和基于Huffman树查找方法的插头外错接解决方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根据某型飞机的线缆检测技术要求、线缆检测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以主控柜、分布式测试箱、工艺LRU(Line Replace Unit,在线可替换单元)、终端模块、转接电缆、控制总线等为主要构成部分的全机线缆自动检测系统。第三章分析线缆导通故障特征,将故障分为插头内错接故障原因判断和插头外错接故障排查两个问题。从导通表和测试结果出发,建立线缆导通模型,提出基于状态交换法的插头内错接故障解决方案,并对状态交换法相对逐一排查方法进行优势分析。第四章针对插头外错接故障排查问题,分析插头外错接故障排查的特点,构建故障度分布模型,使用Huffman树查找方法(HTS),实现高效排查。提出基于动态故障度的Huffman树查找算法(DSHTS),解决可能存在的模型描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问题。第五章就插头内错接故障解决方案和插头外错接故障解决方案进行实例验证分析。对两个案例的仿真应用,验证状态交换法可行性。分别就HTS方法和DSHTS方法进行性能试验,将结果与二分查找方法进行对比,根据不同的参数设置,平均查找次数优化达到28%到68%不等。第六章总结论文的研究工作,并对可以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进行展望。

张又亮[7](2015)在《新型船舶发电机组干式负荷装置智能测控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船舶制造的的战略提速,人们对船舶的电气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船舶发电机组作为船舶的心脏,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在船舶出厂、航行之前,对船舶发电机组进行严格的测试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与实现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了船舶发电机组测试的两种负载试验方式,总结了干电阻负载试验和水电阻负载试验的优缺点,结合船舶的发电机组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选择了干电阻负载试验方法。采用电气控制技术、触摸屏技术、SCADA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实现了船舶发电机组测试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结合船厂提供的技术指标,提出了船舶发电机组测试系统的三负载装置组合使用的设计方案,具备单独模式和组合模式,适应不同的测试需求,功率跨度大,灵活性好,设备利用率高。针对干电阻区别于水电阻调节方式的自身特点,我们借鉴了数字电路中D/A权电阻解码网络电路原理,分析了干电阻作为发电机组测试负载的控制特性,采用分段控制方式,把模糊控制和二分查找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解决干电阻负载试验连续可调的新思路。控制网络的设计中,采用工业以太网总线和Modbus/TCP协议,利用分割网段,隔离冲突域的方式,结合多客户端/多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并对控制网络的负载特性和时延特性进行分析,满足工业网络对实时性和确定性的要求。另外,引入了心跳包机制,来对控制网络中可能出现的中断和拥塞进行诊断,以便做出应对措施。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船舶发电组负载试验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根据测试要求自动记录发电机组的各项参数,进行数据处理,自动生成发电机组性能分析报表,支持打印和储存,达到了自动化管理的目的。新型船舶发电机组干式负荷装置智能测控系统提高了发电机组测试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信息化程度,在准确获取发电机组各项性能参数的同时,大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具有节能增效的优点,有利于船厂实现产业升级。

倪佳伟[8](2013)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电流保护及测距研究》文中认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等级高、传输距离长、所经地形复杂,线路故障比较常见,由于线路故障造成的单、双极闭锁要占到40%以上,因而直流线路保护的性能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性能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可及时发现线路故障,是直流系统及与之相连的交流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介绍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概念,总结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定位、保护方案和计算仿真的方法和措施。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使用了电磁仿真软件PSCAD/EMTDC,建立了单极型12脉波大地回线方式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深入研究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接线方式,并对HVDC系统的各种典型故障情况进行了仿真与故障分析。(2)通过对直流线路不同类型故障两端电气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方案——基于暂态电流变化量。该方案通过计算两端暂态电流的位移偏差量以及变化乘积项,能够正确识别区内外故障,且不受暂态过程中分布电容的影响,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易于实现,可靠性高。(3)提出基于双端暂态电气量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如:长距离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地分布电容影响。以故障点为参考基准,建立线路的电压电流平衡矩阵方程,采用双端电压、电流递推法计算故障距离。该方法可以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测距精度高。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翟进乾[9](2012)在《配电线路在线故障识别与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线路是电网运行的命脉,它在输送电能的同时又相当脆弱,任何来自外力的破坏以及工作人员的错误操作,都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电网瓦解,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因此,开展电力线路在线检测与诊断方法研究,对于及时处理故障,恢复系统正常运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和用户经济利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输电线路的在线检测与诊断研究较多,而对配电线路研究较少,并且偏重于线路发生故障后的诊断与定位,属于离线故障诊断。现有的监测装置和定位装置不能对配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做到实时监测,也不能对线路的瞬时故障和特征不明显的高阻抗故障做到有效检测和诊断,更不具备对线路早期故障作出预报的功能。配电线路的一些早期故障若不能及时排除,很可能发展成为短路故障,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危害。针对目前没有配电线路在线监测、诊断及故障预报系统的情况,根据配电线路运行的稳态信息和暂态信息,本文提出了一套配电线路在线故障监测、诊断及预报系统的方案,并研发出监测装置,进行了挂网运行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电压电流信息获取监测装置的研制;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故障特征量抽取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HPL方法的故障初步分类和详细分类方法;最后提出了根据零序瞬时功率方向定位故障线路的方法,并将故障诊断的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送给电力调度人员,为其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具体内容和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配电线路故障信号包含的非基频暂态信息,结合希尔伯特-黄变换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分析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配电线路在线监测和诊断方法。(2)首次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故障特征向量抽取方法来提取配电线路故障信号暂态信息,把零序电压的一阶本征模态分量的瞬时幅值在一个周波内的采样值之和作为判断故障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检测单相接地、两相短路接地等故障,也可以有效检测出配电线路中难以提取故障特征的高阻故障和间歇性故障。(3)首次提出了HPL方法用于线路故障初步分类和详细分类。首先通过对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信号进行希尔伯特-黄变换,分别提取出故障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信号的高频成分;再利用其一阶和二阶本征模态分量的瞬时幅值构造出故障特征向量;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故障特征向量实施降维,抽取出故障特征向量的主成分;最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各种故障特征进行辨识,判断出配电线路故障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辨识配电线路的高阻故障、间歇性故障和低阻故障,而且能对低阻故障的单相接地、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或三相短路接地故障以较高的正确率进行分类。(4)首次提出了根据零序瞬时功率方向定位故障线路的方法。首先抽取线路故障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暂态分量,再计算零序瞬时功率,最后根据零序瞬时功率方向定位故障线路。通过仿真和现场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定位发生高阻故障或间歇性故障的线路,并根据线路故障类型做出两种决策:①对于接地或短路故障,隔离故障线路、传送故障位置;②对于高阻故障或间歇性故障,传送故障位置。大大缩短了故障查找时间,降低了线路故障所造成的影响。(5)利用仿真数据和故障录波数据对文中所提出的配电线路故障检测的模型、方法,配电线路故障分类方法和故障线路定位方法进行了验证,PSCAD和Matlab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正确可靠。进一步研制出监测装置进行挂网测试,受条件限制,只对高阻故障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监测装置能较好地检测故障并定位故障线路,本文提出的配电线路在线监测、识别与诊断系统的方案可行。

刘迅[10](2011)在《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输电线路穿越的地域广,线路长,容易发生故障。故障测距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减轻人工巡线的难度,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这一课题作了以下研究:介绍了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故障分析法、行波法和智能测距法,重点研究了故障分析法中的单端量法、双端量法,分析了影响其测距精度的原因,对常用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支输电线路(T型线路)应用日益增多,但其测距方法与两端系统有所不同。分析了两类T型线路测距算法,比较了其优缺点,并分别采用线路的集中参数、分布参数模型,对第一类基于故障支路判断的T型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进行了仿真。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高压输电线路双端不同步方法。该方法采用线路分布参数模型,依据从线路两端分别推算出故障点电压幅值相等的原理,列出故障测距方程;引入用于连续函数优化的蚁群算法模型,将求解故障距离转化为求解目标函数最小值的优化问题。此方法采用相模变换,能减少实际线路的不换位和参数不平衡对故障测距的影响;采用傅氏补偿算法,能减少发生故障时暂态分量的影响。运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ATP-EMTP,以750kV超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故障为例进行建模和仿真,得到各种故障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波形图。使用MATLAB软件平台应用基于蚁群算法的双端不同步方法进行计算。仿真表明,此算法测距精度高,不需要选择故障类型,不受系统阻抗、过渡电阻、不同步角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二、导线断路的最简单查找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导线断路的最简单查找法(论文提纲范文)

(1)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测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故障测距分类
    1.3 行波法发展历程
    1.4 行波信号处理方法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分布式故障测距
    2.1 行波理论基础
        2.1.1 暂态行波的产生
        2.1.2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2.1.3 相模变换
    2.2 行波测距原理
        2.2.1 单端法
        2.2.2 双端法
        2.2.3 故障测距误差分析
    2.3 分布式测距
        2.3.1 分布式故障测距框图
        2.3.2 检测装置安装点确定
        2.3.3 故障区间判别
        2.3.4 分布式故障测距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机共振处理信号
    3.1 随机共振
        3.1.1 随机共振模型
        3.1.2 朗之万方程
        3.1.3 福克-普朗克方程
        3.1.4 故障信号分析
    3.2 基于随机共振理论的故障行波信号分析
        3.2.1 单稳态随机共振系统
        3.2.2 随机共振参数取值
        3.2.3 模型实现
        3.2.4 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波变换信号处理
    4.1 小波变换信号处理
        4.1.1 小波简介
        4.1.2 小波变换的特点
        4.1.3 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
    4.2 仿真分析
    4.3 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仿真
    5.1 仿真分析
    5.2 对比实验
        5.2.1 强噪声下降噪比较
        5.2.2 与机械故障信号检测方法比较
        5.2.3 不同影响因素下测距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人体肺部电学病理模型的分析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学层析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1.2 电阻抗层析成像模型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组织
第2章 电阻抗层析成像原理
    2.1 电阻抗层析成像的数学描述
        2.1.1 电阻抗层析成像的数学模型
        2.1.2 基于偶极子的灵敏度计算方法
    2.2 电阻抗层析成像逆问题
        2.2.1 灵敏度系数法
        2.2.2 Landweber算法
        2.2.3 共轭梯度算法
        2.2.4 Tikhonov算法
    2.3 生物医学应用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肺部病理分析
    3.1 肺部及其周围组织的电学特性
        3.1.1 电学特性
        3.1.2 肺部结构
    3.2 肺部在常见病变中的电学特性与形态变化
        3.2.1 气态介质病变
        3.2.2 液态介质病变
        3.2.3 固态介质病变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构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4.1 常用EIT模型构建材料的比较
        4.1.1 生物材料
        4.1.2 传统非生物材料
        4.1.3 材料对比与分析
    4.2 模型构建方案设计
        4.2.1 模型构建方案
        4.2.2 材料选型
        4.2.3 3D打印机选型与参数设定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型的分析与制作
    5.1 导电材料的制备
        5.1.1 导电材料的测量
        5.1.2 导电材料的混合
    5.2 模型的构建
        5.2.1 模型结构分析与3D建模
        5.2.2 模型制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仿真与实验
    6.1 仿真
        6.1.1 仿真模型建立过程
        6.1.2 圆形场域仿真
        6.1.3 自适应空场计算方法
        6.1.4 胸腔场域仿真
    6.2 基于人体电学模型的实测实验
        6.2.1 测量值采集
        6.2.2 图像重建与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基于多源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第二章 配电网拓扑结构及研究方法介绍
    2.1 交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2.2 基础知识介绍
        2.2.1 图论简介
        2.2.2 图的遍历简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故障定位方法分析
    3.1 概述
        3.1.1 故障测距的基本要求
        3.1.2 传统故障定位方法的分类
    3.2 阻抗测距法
        3.2.1 单端阻抗法原理分析
        3.2.2 阻抗法在配电网的适用性
    3.3 行波测距法
        3.3.1 行波法概述
        3.3.2 行波测距原理
        3.3.3 行波在连续线路上的波过程
        3.3.4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源信息的故障定位技术
    4.1 故障定位中的信息融合技术综述
    4.2 基于多源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
        4.2.1 基于网形结构描述的矩阵法实现区段定位
        4.2.2 多端行波信息的调用及其融合处理
        4.2.3 分支点附近的故障定位
    4.3 章节小结
第五章 仿真与验证
    5.1 故障仿真建模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1 故障区段确定
        5.2.2 基于双端行波原理的精确测距
    5.3 结论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MATLAB波形处理程序
    附录2:PSCAD树状交流配电线路仿真模型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1.2.1 动力电池的种类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2.3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类型和特性
    1.3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3.1 锂离子电池的SOC估算研究现状
        1.3.2 锂离子电池的均衡研究现状
        1.3.3 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模型的建立
    2.1 锂离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2.1.1 锂离子电池的模型种类
        2.1.2 一种改进的锂离子电池DP等效电路模型
    2.2 改进DP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辨识
        2.2.1 锂电池可辨识模型的离散化处理
        2.2.2 锂电池开路电压测试实验
        2.2.3 模型参数辨识
    2.3 模型的仿真与试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锂离子动力锂电池SOC估计
    3.1 锂离子动力电池SOC估算的基本问题
        3.1.1 锂电池SOC状态估算的基本概念
        3.1.2 动力锂电池组的内阻测量
    3.2 常用的SOC估算方法
        3.2.1 开路电压法
        3.2.2 安时积分法
        3.2.3 其他估算方法
    3.3 卡尔曼滤波算法
        3.3.1 卡尔曼滤波的状态空间模型
        3.3.2 卡尔曼滤波算法
    3.4 一种改进中心差分卡尔曼滤波SOC估算方法
        3.4.1 基于CDKF的锂离子电池SOC估算
        3.4.2 改进的迭代CDKF估算方法
    3.5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SOC估算的现实问题
        3.5.1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电流偏差考虑
        3.5.2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电压偏差考虑
        3.5.3 初始化的考虑
        3.5.4 动力电池组整体SOC值估算问题
    3.6 一种加权融合SOC估算方法
    3.7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SOC估算实验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最大功率估算
    4.1 基于电池端电压的最大功率估算
    4.2 基于电池SOC的最大功率估算
    4.3 基于DP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最大功率估算
    4.4 动力电池最大功率估算的应用
    4.5 电池最大功率估算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主动均衡控制
    5.1 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的种类
        5.1.1 被动均衡方法
        5.1.2 主动均衡方法
    5.2 一种双层准谐振开关电容锂电池组均衡方法
        5.2.1 准谐振双层开关电容均衡原理
        5.2.2 准谐振双层开关电容均衡电路分析
        5.2.3 串联锂电池组均衡的应用系统
    5.3 均衡系统仿真
    5.4 电池均衡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锂离子动力电池BMS的电控系统设计
    6.1 BMS的总体方案设计
    6.2 BMS的主控模块设计
        6.2.1 主控制器设计
        6.2.2 电流检测设计
        6.2.3 电池组绝缘监测设计
        6.2.4 主控模块其他功能设计
    6.3 BMS的从控模块设计
    6.4 BMS的软件系统设计
    6.5 动力电池组故障诊断及保护系统设计
        6.5.1 建立动力电池可靠性层次结构模型
        6.5.2 标度改进及构造判断矩阵
        6.5.3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
        6.5.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6.5.5 结果分析及应用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获奖及专利
附录D 论文中用到的英文缩写索引
致谢

(5)虚实结合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电站发展历程与技术变革
        1.2.2 虚实结合实验的研究现状
        1.2.3 图像压缩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虚实结合的变电站监控仿真实验平台总体设计
    2.1 变电站监控仿真实验平台设计分析
        2.1.1 变电站监控仿真实验平台设计原则
        2.1.2 虚实结合变电站监控仿真平台设计目标
    2.2 变电站监控仿真实验平台架构方式
        2.2.1 系统架构解决方案
        2.2.2 远程实验系统技术方案
    2.3 变电站监控仿真平台用到的技术
        2.3.1 Simulink仿真
        2.3.2 “组态王”软件
        2.3.3 DDE通讯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imulink”的变电站仿真系统
    3.1 变电站仿真系统设计方案
    3.2 变压器仿真模型
    3.3 继电保护仿真设计
        3.3.1 变压器差动保护
        3.3.2 低电压启动的过电流保护
        3.3.3 备用保护
    3.4 MATLAB和组态王的DDE通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组态王”的上位机组态系统
    4.1 “组态王”的上位机组态系统开发过程
    4.2 配置I/O设备
        4.2.1 和虚拟仿真系统连接
        4.2.2 和实物远程实验系统连接
    4.3 构建数据库
        4.3.1 数据变量和数据词典
        4.3.2 “组态王”连接数据库
    4.4 图形界面和动画连接
    4.5 报表、曲线及报警
        4.5.1 系统报表
        4.5.2 曲线绘制
        4.5.3 报警和事件系统
    4.6 网络设置
    4.7 Internet发布
        4.7.1 画面发布
        4.7.2 数据发布
        4.7.3 用户管理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型图像压缩算法
    5.1 深度学习原理
    5.2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形图像压缩算法
        5.2.1 图像块的聚类
        5.2.2 图像块的匹配
        5.2.3 深度学习的训练流程
    5.3 算法仿真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的实现与调试
    6.1 虚实结合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的工作流程
    6.2 虚实结合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测试
        6.2.1 测试流程
        6.2.2 结果和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和创新点
        7.1.1 结论
        7.1.2 创新点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基金资助声明

(6)飞机全机线缆自动检测系统导通故障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线缆自动化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查找算法方法介绍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全机线缆自动检测系统设计
    2.1. 线缆检测技术要求
    2.2. 测试原理
    2.3. 系统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状态交换法的故障定位方法
    3.1. 问题分析
    3.2. 线缆导通与故障模型
    3.3. 状态交换法
        3.3.1. 矩阵重构
        3.3.2. 变换矩阵及其构建
        3.3.3. 状态交换法的优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Huffman树查找的故障排查方法
    4.1. 故障度分布模型
    4.2. 基于故障度分布模型的Hufman树查找(HTS)
        4.2.1. 待查针脚集合
        4.2.2. 开路故障检测
        4.2.3. Huffman树及其构建
        4.2.4. Huffman树查找流程
    4.3. 基于动态故障度分布模型的Huffman树查找(DSHTS)
    4.4. 两种方法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分析
    5.1. 状态交换法案例仿真
        5.1.1. 案例1
        5.1.2. 案例2
    5.2. 基于Huffman树查找的故障排查方法仿真分析
        5.2.1. 基于故障度分布模型的Huffman树查找方法的试验
        5.2.2. 基于动态故障度分布模型的Huffman树查找方法的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7)新型船舶发电机组干式负荷装置智能测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智能测控系统的研究意义
    1.3 主要技术要求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智能测控系统方案研究
    2.1 负载装置
        2.1.1 水电阻负载
        2.1.2 干电阻负载
        2.1.3 可调节电抗器选型
        2.1.4 负载装置设计
    2.2 电气控制与数据采集设备
        2.2.1 PLC选型和设计
        2.2.2 触摸屏的选型
        2.2.3 测试仪表选型
        2.2.4 其他设备选型
    2.3 计算机监控系统
        2.3.1 人机界面系统
        2.3.2 运行策略
        2.3.4 数据曲线报表系统
    2.4 功能设计
    2.5 系统模式
        2.5.1 单独模式
        2.5.2 组合模式
    2.6 总体设计方案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干阻负载的控制与调节
    3.1 干阻负载试验连续调节的实现
        3.1.1 D/A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3.1.2 干阻负载连续调节的方式
        3.1.3 干阻负载的设计
    3.2 干阻负载控制分析和策略
        3.2.1 被控对象特性
        3.2.2 控制策略概述
    3.3 干阻负载控制实现
        3.3.1 基于模糊控制的主负载调节
        3.3.2 基于二分查找法的权电阻调节
        3.3.5 干阻负载控制调节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网络
    4.1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控制网络
        4.1.1 工业以太网
        4.1.2 Modbus/TCP协议
        4.1.3 控制网络结构
        4.1.4 控制网络通信机制
    4.2 控制网络实现
        4.2.1 监控中心站通信实现
        4.2.2 监测子站通信实现
        4.2.3 多台PLC间的通信实现
        4.2.4 通信保活机制
    4.3 控制网络分析
        4.3.1 负载分析
        4.3.2 时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计算机监控系统
    5.1 监控系统的功能
    5.2 人机界面设计
        5.2.1 参数设置界面
        5.2.2 工况模拟界面
    5.3 报警处理
    5.4 报表系统
    5.5 测试内容
        5.5.1 负载试验
        5.5.2 电压试验
        5.5.3 并机试验
        5.5.4 突加突卸试验
    5.6 性能分析报告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电流保护及测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压直流输电的概况及发展方向
        1.1.1 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
        1.1.2 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前景
    1.2 高压直流输电保护与故障定位的发展
        1.2.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保护
        1.2.2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
        1.2.3 故障定位方法的分类和比较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 PSCAD/EMTDC 仿真模型
    2.1 引言
    2.2 单极 12 脉波 HVDC 系统
        2.2.1 HVDC 主要接线方式与结构
        2.2.2 HVDC 系统的控制方式
        2.2.3 HVDC 主要故障及其特征
    2.3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的建立
        2.3.1 PSCAD/EMTDC 仿真软件介绍
        2.3.2 HVDC 系统仿真模型及其参数配置
    2.4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的仿真验证
        2.4.1 HVDC 系统的正常运行
        2.4.2 HVDC 系统主要故障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电流纵联保护方案
    3.1 引言
    3.2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故障分析
        3.2.1 线路区外故障
        3.2.2 线路区内故障
    3.3 暂态故障仿真分析
        3.3.1 线路区外故障仿真
        3.3.2 线路区内故障仿真
    3.4 双端暂态电流纵联保护方案设计
        3.4.1 位移偏差量的定义
        3.4.2 位移偏差量的仿真验证
        3.4.3 电流变化乘积量的定义
        3.4.4 电流变化乘积量的仿真验证
        3.4.5 纵联保护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双端电气量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
    4.1 引言
    4.2 基于贝瑞隆网络模型的双端电气量计算
    4.3 基于双端暂态电气量的故障测距方法
        4.3.1 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故障定位递推算法
        4.3.2 故障定位方法的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附件

(9)配电线路在线故障识别与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配电线路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现状
        1.2.1 配电线路故障检测与分类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的创新性工作
2 基于 HHT 方法的配电线路故障诊断系统
    2.1 引言
    2.2 配电网故障特性分析
        2.2.1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2.2.2 配电线路高阻故障和间歇性故障分析
        2.2.3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稳态特征分析
        2.2.4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分析
    2.3 HHT 理论
        2.3.1 EMD 理论
        2.3.2 Hilbert 谱分析理论
        2.3.3 数值模拟
        2.3.4 HHT 与小波变换的比较分析
    2.4 基于 HHT 方法的配电线路故障诊断系统
        2.4.1 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2.4.2 配电线路的在线故障诊断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配电线路故障检测的 HHT 模型与方法
    3.1 引言
    3.2 电力系统暂态信号分析
    3.3 基于 HHT 的配电线路故障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3.4 检测方法仿真研究
        3.4.1 仿真模型
        3.4.2 高阻故障检测仿真
        3.4.3 间歇性故障检测仿真
        3.4.4 低阻故障检测仿真
    3.5 与小波方法的性能比较
    3.6 数据验证
    3.7 本章小结
4 配电线路故障分类的 HPL 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故障分类方法的总体方案
        4.2.1 故障初步分类
        4.2.2 低阻故障分类
    4.3 基于 HHT 的配电线路故障特征量构造
        4.3.1 采样数据的 EMD 分解
        4.3.2 故障特征量的构造
    4.4 基于 PCA 的配电线路故障特征量降维研究
        4.4.1 PCA 原理
        4.4.2 基于 PCA 的配电线路故障特征量降维
    4.5 基于 LS-SVM 的配电线路故障分类
        4.5.1 LS-SVM 原理
        4.5.2 核函数
        4.5.3 基于 LS-SVM 的配电线路故障诊断步骤
    4.6 仿真研究
        4.6.1 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
        4.6.2 基于 PCA 的配电线路故障主成分抽取
        4.6.3 LS-SVM 的配电线路故障分类结果及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故障线路定位的零序瞬时功率方向法
    5.1 引言
    5.2 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概念
    5.3 基于零序瞬时功率方向的故障线路定位方法
    5.4 仿真测试和现场试验
        5.4.1 仿真测试
        5.4.2 现场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10)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2 故障测距的要求
    1.3 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故障分析法
        1.3.2 行波法
        1.3.3 智能测距方法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常用方法
    2.1 输电线路模型及相关理论
    2.2 单端量法
        2.2.1 工频阻抗法
        2.2.2 迭代法
        2.2.3 解方程法
        2.2.4 影响单端测距算法精度的因素
    2.3 双端量法
        2.3.1 两端数据需要同步的算法
        2.3.2 两端数据不需要同步的算法
        2.3.3 影响双端测距算法精度的因素
    2.4 算例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支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研究
    3.1 基于判断故障支路的T 型线路故障测距
        3.1.1 T 型输电线路故障支路识别
        3.1.2 求解故障距离
        3.1.3 算例仿真
    3.2 基于故障距离与支路长度相对关系的T 型线路故障测距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双端不同步故障测距方法
    4.1 蚁群算法简介
        4.1.1 蚁群算法的发展和研究状况
        4.1.2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4.1.3 蚁群算法的优缺点
        4.1.4 蚁群算法的应用
    4.2 蚁群算法模型的构建
    4.3 蚁群算法应用于故障测距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与验证
    5.1 仿真软件介绍
        5.1.1 ATP-EMTP 软件
        5.1.2 MATLAB 软件
    5.2 算法仿真
        5.2.1 仿真模型的搭建和波形显示
        5.2.2 蚁群算法应用于双端不同步方法的仿真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导线断路的最简单查找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输电线路分布式故障测距研究[D]. 王梦柯.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2]人体肺部电学病理模型的分析与构建[D]. 刘笑远. 天津大学, 2018(06)
  • [3]基于多源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研究[D]. 卢童. 山东理工大学, 2018(12)
  • [4]锂离子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李泉. 湖南大学, 2017(06)
  • [5]虚实结合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实验平台的研究[D]. 王彧文. 广西大学, 2017(01)
  • [6]飞机全机线缆自动检测系统导通故障定位方法研究[D]. 章敏. 浙江大学, 2017(06)
  • [7]新型船舶发电机组干式负荷装置智能测控系统研究[D]. 张又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8]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电流保护及测距研究[D]. 倪佳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9]配电线路在线故障识别与诊断方法研究[D]. 翟进乾. 重庆大学, 2012(02)
  • [10]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的研究[D]. 刘迅. 湖南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找到断线的最简单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